摘 要:在閱讀教育當中教師、學生以及教學內容本身應當構建平等化的合作關系,促使學生可以真正感受教材內容的內涵,感受閱讀學習的效益。閱讀教育屬于初中語文教育階段的重點,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對此,為了持續有效的提升初中語文教育水平,本文詳細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提供理論性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0.引言
在傳統初中語文教育中,學習的學習質量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學習熱情較低,學生無法主動參與到初中語文的練習和學習中,從而導致語文學習流失于形,僅僅存在于課堂,這也間接阻礙著學生語文能力的成長。另外,因為閱讀理解題目在整體占比重的不斷增長,這也間接證明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應當更加重要。對此,探討激發初中語文自主閱讀欲望的有效方法具備顯著教育價值。
1.課前預習
預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學生對于課堂之前的預習都非常不注重,其主要原因是課堂預習一方面無約束性,另一方面無實質性的內容,導致學生對于學習內容形成空泛的感受,同時教師檢查時的難度也比較高[1]。對此,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新課程時都不會主動的預習。假設學生在學習新內容時無法及時有效的預習,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必然會感受到迷茫感,就更不用說及時跟隨并主動參與課堂學習,這樣也必然會導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下降。對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不斷的培養學生的課堂預習習慣[2]。
例如,在《濟南的冬天》這一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上一節課結束時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回家閱讀濟南的冬天,并在閱讀之后說出關于濟南冬天的感受,并指出自己是否喜歡以及相應的理由”。這一個問題不僅開放同時也沒有準確性的答案,學生只需要有正確的思維便可以實現正確的回答,鼓勵學生思維的拓展以及勇敢表達,這樣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鍛煉學生的文字化處理能力以及思維表達能力。
2.創新教學方式,突出閱讀質量
在實際教育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從而保障學生學習質量。近些年衍生出了許多關于提高閱讀教育積極性的教學方式,下面簡單提出幾點普遍可用的方法:1、情境創設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建詳情的情境,借助情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興趣與欲望的調動作用[3]。例如,在《丑小鴨》的教育中,因為教學中涉及到了具體的動物以及生活情境,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借助情境創設的方式,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丑小鴨的樣子以及被小伙伴排擠的食品,讓學生通過視頻直接性的感受丑小鴨的心理感受,從而強化閱讀學習時的質量;2、疑問創設法。讓學生對知識點形成疑問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啟發學生思維與探索的有效方法。在《背影》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提出相應的疑問,例如“誰的背影、為什么題目是背影、文章所表達的含義是什么”。借助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在回到家后可以主動的閱讀文章并且對文章形成準確的理解,從而實現閱讀興趣的激發作用;3、改進閱讀環節。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形成簡單的閱讀基礎思路,同時對文章實現整體性的理解,對于文章可以實現多層次性的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段落的劃分意識以及能力,提高學生對于中心思想的掌握能力。再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歸納法的方式進行寫作,以前為細節表述性句子,后為概述性句子的歸納方式,提高學生在寫作時的邏輯思維能力。
3.拓展閱讀,提高閱讀興趣
擴讀的關鍵在于課外閱讀的題材選擇以及內容的拓展選擇,并且注重課堂當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強調對學生的綜合性方向的培養,并將主題內容拓展得更加鮮明。下面以“神奇”作為主題,描述一個小學語文擴讀的教學課堂案例[4]。
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完成課外閱讀學習,教師可以制定相應的主題。例如基于“神奇”這一主題,在對大量的文章進行探索分析之后,例如可以選擇《大鐘敲了十三下》、《掉進兔子洞》、《奇特的和平使者》等類型的課外讀物,并在每一篇讀物中精選出一段,以便于學生通過簡單的閱讀便可以被吸引,了解故事大概。在課堂開始之前,先組織學生閱讀相應的教材讀物,同時教師在課堂當中簡單的定義“神奇”,并提出關于“什么是神奇?同學們見過神奇的現象或事物嗎?”等開放性問題,并在討論中逐漸引出上述的課外讀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先讓學生單獨的閱讀所選擇的四篇課文,考慮到四篇課文都是帶有一定色彩的“科幻小說”,所以在學生閱讀完成之后,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讓每一個小組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討論,例如討論文章中“神奇”是什么,為什么“神奇”。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在討論結束后由小組選出代表匯報討論結果與學習結果,最終開展班級交流討論,在班級討論的時候,教師需要對每一個小組的成果進行點評,并最終提出相應的結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必然會再次提出關于“神奇”的內容,并告知學生這一些故事都是作者通過想象、創新制作出來的,同時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意,談一談自己所經歷過或臨時編制一個“神奇”的故事,并以文章的形式寫作出來,從而鍛煉學生在擴讀之后的寫作技巧與能力。
4.總結
綜上所述,當前培養初中教育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方式方法非常多,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的途徑也比較多,本文只是簡單的提出幾點較為普遍且容易實現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育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方法,尤其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并根據新課標不斷的嘗試和改進教學內容與方法,從而實現持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流生.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11(20):101-102.
[2]段愛文,郭海青.初中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4(23):233-234.
[3]林秋桂.新課程背景下高三物理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14(2):21-22.
[4]陳剛.培養讀者:語文教學的價值追求——基于審美視角的閱讀教學策略改進[J].中國教育學刊,2017,23(5):72-76.
作者簡介
呂俊,男,漢,34歲,中學語文教師,一級教師,從教近16年,一直從事一線初中語文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擅長語文閱讀教學,深得學生的喜愛和教師的好評。
(作者單位:貴州習水縣習酒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