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美蘇爭霸局面的終結,和平和發展成為了當今世界的主題,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但近期反全球化的思潮涌現,保護主義抬頭,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曾經積極推進全球化的國家開始出現反全球化現象,本文主要就全球的反全球化現象,以及反全球化產生的原因及其所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全球化;反全球化;保護主義
一、引言
要分析反全球化現象,就要追溯到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及其演化過程。全球化是指社會交往的跨洲際流動和模式在規模上的擴張、在廣度上的增加、在速度上的遞增,以及影響力的深入。它是指人類組織在規模上的變化或變革,這些組織把相距遙遠的社會聯結起來,并擴大了關系在世界各地區和各大洲的影響。(戴維·赫爾德,2012)與全球化應運而生的是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現,在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并非所有的參與國都從中獲益,即使對于一個國家,也并非全體人民都能從全球化過程中獲益,因此,部分群體開始產生反全球化的思潮。但值得思考的是:曾經極力推崇全球化的美國和英國開始出現反全球化現象。
二、文獻綜述
隨著反全球化思潮的進一步蔓延,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通過對反全球化的進程的研究(周鶴,2104),歷史上,全球化的進程存在反復,并非完全不可逆。反全球化的參與者主要由認為全球化造成工人失業的工會組織、認為全球化造成了環境污染加劇的環保人士和認為全球化拉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差距的第三世界同情者組成(鄧顯超,2003)。逆全球化產生有歷史以及經濟層面的原因,(鄭春榮,2017),自由貿易、資本流動和外來移民作為全球化的主要表現,遭到了反全球化者的反對,全球化給國家的經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問題(周琪,2107)。為了應對這些不利的影響,我們要根據國家得具體情況,提出相應的措施,積極應對(沈明輝等,2017)。
三、反全球化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
(1)英國脫歐
英國于1973 年加入歐盟,英國與歐洲間始終保持 “若即若離” 的關系。英國自始至終都沒有加入歐元的貨幣體系,而是保持著自己的貨幣的獨立性,加之歐債危機以及難民問題的出現,使得英國難以應對。脫歐有著其歷史的必然性,也存在偶然性。其一,英國長期存在著疑歐情緒,雖然加入了歐盟,但拒絕使用歐元,拒絕實行統一簽證、拒絕簽署“財政契約”。其次,歐債危機以及難民危機的爆發,加重了英國的疑歐情緒。中東等國加入歐盟以后,大量的人口涌入歐洲大陸進入英國,加劇了英國勞動人口的工作崗位的競爭,這種現象在普通民眾之間體現更為明顯,因此他們成為了脫歐的主力軍。
(2)美國的保護主義抬頭
美國最明顯的反全球化浪潮的體現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當選,在大選過程中,特朗普將移民,自由貿易和全球化作為其主要攻擊目標,得到了國內反全球化群體的普遍支持。主要是美國的中下白人,他們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受到較大的沖擊,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第一是工作崗位的減少,中下白人主要是從事制造業,全球化加了產業之間的競爭,弱質的產業可能在全球化發過程中被擊垮。全球化過程促進了產業的轉型升級,落后的生產方式將被淘汰,人工智能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也沖擊了有限工作崗位。第二,全球化過程中,人口的流動性也加強,截止2015年12月,有6100萬移民和他們的未成年子女居住于美國。移民的不斷涌入,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競爭。
五、反全球化的影響
(1)對制造業在全球的布局產生影響,使美國的制造業回流。
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從 2000年前的 30% 左右迅速下降到 2014 年的 17%(沈銘輝,2107)。近期美國要求其企業停止在外投資辦廠,盡快將企業遷回國內,一方面給予企業較大的稅收優惠,另一方面向企業施壓,聲稱企業如果不搬回國內,就要向其征收高額的邊境交易稅。就實際情況而言,企業開始表現出回流的態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現象會更為明顯,而且會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對此我國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的采取措施應對,避免對我國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
(2)貿易保護進一步加強
美國表示要對貿易盈余國家征收懲罰性關稅,我國的貿易逆差占美國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德國也是美國的主要貿易逆差國,美國會加強對中國和德國的貿易保護措施,更加頻繁的反補貼反傾銷調查、設置更多的貿易壁壘等。但如果美國執意進行這種惡性貿易競爭,必然會導致對手的貿易報復。這樣會打亂原本的國際貿易秩序,而且會在國家之間蔓延,對全球的經濟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六、結論
在當今社會中,國家和民族是主要的行為主體,當全球化進程與國家利益產生矛盾時,國家利益必然會占據上風(周琪等,2107)。由于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沖擊,反全球化現象勢必會在一定時期持續下去,中國作為開放的大國,會持續推進全球化,但英美等國的反全球化措施會對全球化進程造成沖擊,中國應做好應對,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繼續推進全球化的重要措施,打開了對外開放的新局面,要抓住機遇,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戴維·赫爾德、安東尼·麥克格魯.全球化與反全球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
[2]陳偉光、郭晴.逆全球化機理分析與新型全球化及其治理重塑[J],南開學報,2017(5):58-70
[3]高強、高橋五郎、李潔瓊.日本“地產地銷”經營模式與農協的作用[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4(1):42-49
[4]周琪、付隨鑫.美國的反全球化及其對國際秩存的影響[J],太平洋學報,2017,25(4):1-13
[5]鄧顯超、耿希聯.反全球化運動的緣起、發展及其未來[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3(5):29-31
[6]周鶴.“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12):23-24
[7]王輝耀.全球化VS逆全球化[M].北京: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2107:20-35
[8]沈銘輝、劉均勝.反全球化的潛在影響及其應對策略[J],新視野,2017(4):116-120
作者簡介
劉明珠(1993.07-今),女,漢族,河南洛陽,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社會保險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與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