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超現實主義是盛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文學藝術流派,其藝術創作的靈感和源泉多來自于潛意識的表現和象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是超現實主義得以產生的重要理論依據。本文從視覺的角度分析超現實主義,探究達利作品是如何通過獨特的潛意識符號來詮釋自己夢境的。
關鍵詞:超現實主義;達利;潛意識符號;精神分析理論
一.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是著名的精神病理學家,也是精神分析理論的創始人。他一生著述頗豐,在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對臨床心理學、心理科學、人文科學和藝術的發展都有直接的推動作用。1910年,他在《達·芬奇和他童年的一個記憶》中,首次明確指出藝術思維與精神領域的特殊聯系,藝術家已被他納入精神分析學研究的對象。
弗洛伊德強調,意識活動直接體現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因而他的精神層次分析的重點是意識。他認為,欲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精神活動分別發生在不同的精神層面,他效仿地殼的不同層次,將這些精神層面分為前意識、意識和潛意識。人自己總會察覺到一些心理活動,比如觀念、意象或情感,這種能夠被自己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就是意識。這種潛在著的無法被覺察的思想、觀念、欲望等心理活動,弗洛伊德稱為潛意識。他指出,意識與潛意識的界限不是固定不變的,當意識尋找潛意識時,潛意識就轉化成為意識。
二.弗洛伊德對達利藝術的影響
從視覺角度理解超現實主義的精髓,我們就必然要提到達利。4月去看了天津美術館展覽--達利的派對。本次展覽共展出200件達利的藝術作品,其中包括《卡拉的晚宴》、《巨人傳》、《神曲》等經典系列畫作,作品形式囊括了雕塑、硬紙版畫、彩色版畫等多種類型。展覽十分震撼,并且通過學習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讓我對達利的作品產生了更加深層的理解與領悟。
達利是超現實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他在藝術創作中所運用的許多觀念和理論均來源于精神分析理論。他的藝術作品將怪異夢境般的藝術形象與深受文藝復興大師影響的卓越畫技相結合,持續挑戰傳統意義上人們對“真實”的認知和感受。他在作品中總是用象征符號和簡化的形象,用一種近似于抽象的語言來表現心靈感應。他認為藝術家要將潛意識的形象精確地紀錄下來,所以他采用“具象”,精確地反映非正常邏輯思維產生的幻象,把毫無聯系的事物全部組合在一起,使畫面中充滿戲劇效果,帶給人視覺與心靈的震撼感覺。通過探究達利的超現實主義美術創作的哲學和理論基礎,不難看出他是受到了弗洛伊德潛意識學說的影響。
達利的部分具有潛意識藝術隱喻的超現實主義繪畫被弗洛伊德稱為“有意識的無意識繪畫”。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以達利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誕生于戰亂后的歐洲,戰爭帶來的死亡恐懼感使得達利作品中經常出現的虛幻、荒誕且沒有任何客觀邏輯可言的畫面,是達利對弗洛伊德精神層次理論中潛意識分析的理解。他有意識地遵循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把抽象的觀念和真切的欲望,演變成具體可見的視覺意象。達利自認為他對夢的轉錄過程一絲不茍,達利把在現實中毫不相干的事物拼湊在一起,并把它們關聯起來,使夢境中的迷幻場景系統化。那些精細的描繪,在常人看來,不可能在夢中見到,但達利堅信在虛妄的夢境中,他能看到主角位于畫面中間,且大多數情況畫面為風景,這時毫不相干的事物已發生聯系,而且隱喻也形成了。因此,達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是“經過改裝的夢”。
在達利的藝術創作中,童年的生活經歷是靈感的源泉。達利回憶少年喪母后長期受父親權威壓迫時寫道:“為了向我受到的傷害復仇,我別無選擇,這傷害就是母親的死亡。在達利的作品中忙碌的螞蟻通常象征著緊張焦慮和衰老,暗示達利潛意識里的恐懼無力、不安和性焦慮。達利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多次利用螞蟻這一形象。如圖2.21931 年達利的作品《夢》,描述黑暗中螞蟻爬滿閉著雙眼的女人的嘴。整個畫面通過螞蟻的形象讓人感到了恐懼和無比的壓抑。對此達利的看法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論有關,即兒童天生對封閉的強烈好奇心驅使其打開抽屜,一是要滿足探知未知物的欲望,二是排除未知物可能造成傷害的恐懼。弗洛伊德解釋說抽屜是女人隱藏性欲的象征。(如圖2.3)
三.結論
達利一再強調,在他的幻覺中,在周圍的熟悉和陌生人中間,已看不到屬于他要的希望,他悲觀至極。他不愿向現實妥協,甚至絕不允許自己和死亡做交易,他要永不懈怠地堅強抗爭!這是達利對生命真實的純粹性與藝術價值的理解。為了實現這一切,達利努力從弗洛伊德曠精神分析理論中汲取營養,進而開創了超現實主義這條嶄新的藝術道路,他大量使用圖像與符號的隱喻,盡管他的藝術神秘詭異,但卻是可行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弗洛伊德與以達利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藝術交相輝映,前者為后者的超現實主義作品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源泉,并為后來的觀念藝術思維的開啟做了有效的準備,而后者也用最直觀的方式將前者深奧的理論清楚明白地在藝術作品中表現出來。
參考文獻
[1] 陳麗香,黃文. 無畫處皆成妙境:談中國畫的“空白”.裝飾,2003
[2]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北京:商務印刷館,2010
[3] 劉森林.中華陳設.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
[4]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心理哲學[M].楊韶剛,等,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7.
[5] [美]托馬斯·克勞.視覺藝術中的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M].易英,譯//易英.共享的價值.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4.
[6](西班牙)薩爾瓦多·達利.達利談話錄「M].楊志麟,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在夢境中認識真實的自我「M].高興,成煌,編譯.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8] 劉燁.弗洛伊德的智慧[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王夢楠,女,1993年10月,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學位,天津工業大學,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