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貴
摘要:財務造假,是指所有違法、違規的財務處理行為,其目的是粉飾經營成果,謀取不當利益。財務造假產生的虛假財務信息,會誤導經營、投資等相關決策行為,導致相關市場行為主體作出錯誤判斷,破壞市場運行機制。
關鍵詞:財務造假;甄別;案例分析
有財務造假動機的企業,往往是對經營指標有要求的上市公司、國企等,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公司股價的高低,國企經營業績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領導人的升遷,部分企業則為逃避國家的稅收。
財務造假作為一項系統性行為,涉及的部門多、鏈條長、時間久,且手法專業,欺騙性強,一般是經過周密的謀劃后組織實施的,各主要參與人員分工明確,實施過程中,通常還有專業人員參與策劃、組織和實施。
由于造假需要付出較大的成本,在達到目的后,造假人需要時間消化以前造假留下的窟窿,因此,一旦實施了財務造假,往往會陷入囚徒困境,因為一旦停止財務造假,即會出現業績“變臉”,造假的努力將付之東流,如果繼續造假,則需要更多的資金維持業績增長的假象,當資金無以為繼時,泡沫就會破裂。
財務造假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的環節比較多,但無外乎是關鍵的兩方面,一是業績造假,通過虛構客戶和供應商,達到虛增資產、利潤的目的;二是資金流造假,通過虛構資金流與虛構的經濟業務相匹配,使造假更具隱蔽性。
(一)業績造假
1.業績造假的主要手段
1)成立殼公司進行造假
造假人在虛構客戶和供應商時,一般利用親屬成立殼公司進行造假。這類公司存在的價值就是在造假過程中飾演客戶或供應商的角色。由于殼公司的所有財務、工商資料文件、印章等都由造假人掌控,造假極為便利。
比如,2014年受證監會處罰的新中基,新中基通過自己設立的隱形空殼公司天津晟中,利用非關聯的中轉過賬公司新疆豪客,連續多年虛構購銷業務,虛增業務收入與成本,虛增或者虛減利潤,不僅隱瞞關聯關系、關聯交易,更直接導致公司2006年至2011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及重大遺漏。根據證監會的調查結果,2006年虛增利潤9,085.55萬元,2007年虛增利潤1,933.81萬元,2008年虛減利潤2,805.84萬元,2009年虛減利潤675.04萬元,2010年虛減利潤5,648.11萬元,2011年虛減利潤1,890.47萬元。
2)利用真實交易對象進行造假
由于空殼公司沒有具體的經營,容易被發現,因此造假人往往選擇真實的客戶與供應商進行造假,主要方式為,在真實的交易的基礎上,通過篡改交易憑證偽造部分交易,如交易數量、交易價格等達到目的,也有客戶與供應商配合造假人一起造假的。
真實的交易對象參與進來,既有真實業務,也有虛構的業務,隱蔽性極強,但由于需要交易對象的配合,客觀上造成造假成本、風險的提高,如交易對象面臨監管問責時,被供出的風險較高。
比如,2018年受證監會處罰的昆明機床,與相關經銷商或者客戶簽訂真實的銷售合同,在經銷商或客戶支付部分貨款后,產品未發貨前即提前確認收入。或者預付定金,但最終并不提貨,后期將定金退回客戶,或直接按照客戶退貨進行處理,完成虛假銷售。在此過程中,昆明機床虛構合同、發貨單、運輸協議等單據,同時采用在賬外設立庫房的方式,將存貨以正常銷售的方式出庫,但存貨并未實際發往客戶,而是移送至賬外庫房。之后,通過“二次”銷售,虛構銷售退回,或將產成品拆解為零配件從第三方虛構采購購回等方式處理賬外存貨。
此外,昆明機床在與部分客戶簽訂合同后,單邊虛增合同價格,其中,2013年昆明機床虛增合同價格1,485,581.20元,涉及客戶14戶,機床44臺;2014年虛增合同價格620,205.13元,涉及客戶10戶,機床22臺。
3)利用境外交易進行造假
造假人進行財務造假的另一重要手段,就是利用境外客戶或供應商進行財務造假,這種方式由于是境外交易,很難發覺。一般有兩種情形,一是篡改與真實海外客戶或供應商的交易信息,達到虛假交易價格或交易數量的目的,虛假部分的采購或銷售通過造假人控制的境外關聯方進行收付款,此方式的特點是交易有部分是真實的,隱蔽性更強。二是在海外設立或控制若干用于造假的公司,與之進行虛假交易。此方式的特點是客戶或供應商、交易都是虛假的,但由于都是造假人全流程操作的,利于控制。
在審計過程中,由于國內外的工商、法律環境等都不太一樣,很難通過信息查詢、函證等一般核查程序發現境外造假,而實地走訪,由于受到成本、時間等的限制,一般審計機構的覆蓋面也不會很廣,就算是實地走訪,由于在境外語言、經營模式的差異性,造假人也會通過精心策劃讓審計單位難以獲取真實信息。
比如,2017年受證監會處罰的雅百特,通過簽訂海外合同,虛構木爾坦地鐵公交工程項目,利用其主要供應商李某松安排的公司構建資金循環,制造海外回款的假象,同時偽造木爾坦項目的工程進度單、人工成本計算單、材料成本等相關資料,安排公司相關人員負責工程相關建設,并將報關出口至巴基斯坦的建筑材料運送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然后再安排有關公司將貨物進口回中國,制造項目施工假象。同時,還通過安美國際公司偽造虛假的建筑材料出口合同,將報關出口至安哥拉的貨物運送至香港,然后再由其控制的關聯公司將貨物進口回中國,以達到虛增營業收入、營業利潤的目的。
2.虛增業績的主要掩蓋手法
造假人通過虛構客戶或供應商,主要目的就是虛增業績,而虛增業績,根據會計恒等式“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基本原理,往往伴隨著應收賬款、存貨或費用支出的虛假,才能掩蓋或消化虛增業績帶來的平衡。
1)虛增應收款項
虛增業績則會產生資金流入,但由于是業務造假,資金流入成了造假人的一大難題,造假人為緩解資金流的壓力,往往會掛大量的應收賬款,應收賬款成了業績造假的主要承載體。但由于長期掛賬導致計提壞賬準備比例高,對利潤有較大負面影響,同時面臨審計函證的壓力,造假人一般采取賬外回款、偽造銀行單據、偽造函證回函等手段消除虛增的應收賬款帶來的影響。
比如,2016年受證監會處罰的欣泰電氣,為解決應收賬款余額過大,達到少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虛增利潤的目的,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上市前),通過外部借款、使用自有資金或偽造銀行單據的方式,虛構應收賬款的收回,在上市后,繼續沿用之前同樣的手法,虛構應收賬款收回,相關虛假財務數據(如表1):
2)虛增存貨
虛增的業績(利潤),大部分來源存貨的消耗,故通過虛增存貨是常見的一種手法,而該手法一般在一些存貨難以計量、核價的行業,如農林牧魚等行業,虛增的存貨往往通過現金采購,而采購的數量、價格往往具有可變性,如水產養殖行業,采購的魚苗會長大、繁殖,林業的花木苗會生長,待實際盤點時,往往時過境遷,且缺乏成熟的市場參考價,對存疑之處也難以找到對標,舉證其質疑的合理性。造假人通過調高存貨數量、調低單價,同時調高投入、產出比,達到虛增產成品數量、降低產成品單位成本,虛增銷售利潤的目的。
3)漏減開支
隱瞞成本、費用列支是財務造假最常見的手段,其手法多樣,在此不再闡述。只要銷售毛利率、費用占收入比等財務指標與同行業無較大差異,往往難以察覺。
比如,2018年受證監會處罰的昆明機床,高管薪酬方面,昆明機床董事會2015年3月29日通過了公司高管人員2014年度薪酬考評方案,2016年3月30日通過了公司高管人員2015年度薪酬考評方案,昆明機床應當按照考評方案計提當年高管薪酬,但財務未予全部計提,2014年少計專項獎勵1,000,000元,相應少計管理費用1,000,000元;2015年少計基本年薪及專項獎勵共2,122,550.71元,相應少計管理費用2,122,550.71元。
(二)資金流造假
業績造假,必然與資金流產生緊密聯系,否則無法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虛構資金流,一般通過虛假現金交易、變造資金交易憑證以及偽造資金循環三種方式。
1.使用現金交易
利用現金交易進行造假,是最為原始的一種造假方式,此方式簡單易行,一般出現在工程、零售、農、林、牧等行業。而現金交易的對象,一般為個體戶或自然人。個體戶或自然人由于規模或個體因素的原因,不方便銀行操作,這也為現金交易提供了解析便利。現金交易的最大特點就是無法追溯資金來源及去向,故難以判斷交易的真實性。此造假手段由于存在天生的缺陷,目前已經很少企業使用。
2.變造資金交易憑證
為了使財務造假顯得更真實可信,通過變造資金交易憑證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造假手段,同時由于此種造假方式,操作成本較低,且變造的憑證屬于第三方證據,證明效力比較強。變造資金交易憑證一般有兩種形式:
一是造假人自行行為,通過篡改、偽造銀行收付交易回單、對賬單、現金存取憑證等,達到與虛假賬務處理一致的目的,此方式不足之處是審計機構如嚴格執行函證程序,很容易被發現。比如,2014年受證監會處罰的天豐節能,偽造的某建設銀行賬戶2011年12月31日的財務賬面余額為30,380,019.96元,實際該銀行賬戶余額為380,019.96元。此外,為了配合前述財務造假行為,還偽造了某農村信用聯合社賬戶自2010至2012年的全套對賬單。
二是造假人與銀行配合共通造假,銀行根據造假人安排的“交易”出具對賬單、函證等外部證據,此方式隱蔽性極高,除非有執法部門參與調查,否則被發現的幾率很低。如康華農業造假案,監管機構與審計機構從康華農業主要銀行賬戶所在的銀行調取到的是一份假的對賬單,即為造假人與銀行配合共通造假的典型案例。
3.偽造資金循環
上述兩種虛構資金流的手法最大的缺陷在于其資金流本身是虛假的,所以被識別的幾率相對偽造資金循環會更高,于是造假人“發明”了另一種更高明的手法,通過構建資金循環偽造“真實”的資金流,達到同時虛增收入、資產的目的。此手法最大特點就是,所有的資金軌跡在銀行系統都有據可查,只有通過層層穿透、抽絲剝繭的方式去核查資金流的軌跡,才能發現資金在循環轉圈。通過資金循環造假一般有兩種手段:
第一,造假人偽造虛假合同,進行真實資金的劃撥,然后通過若干關聯公司的真實業務,將資金運行到賬外。由于中間摻雜了真實業務,給審計機構的辨識帶來難度。比如,2017年受證監會處罰的九好集團,通過和供應商簽訂虛假業務合同來確認服務費收入,九好集團收到這些供應商支付的服務費款項,均通過其控制使用的個人銀行賬戶循環退回至供應商法定代表人或其指定銀行賬戶。
第二,利用銀行業務進行“乾坤大挪移”,切斷資金循環關系。造假人通過控制的企業(非關聯方)或個人,進行資金的借貸,然后再通過質押、擔保、貸款、開具銀行承兌等手段,將資金重新回流到資金借出方,在資金循環過程中,造假人也因此得到了銷售回款或擁有大額資金的假象。比如,2017年受證監會處罰的九好集團,從2015年3月開始通過外部借款購買理財產品或定期存單,于借款當日或次日通過將理財產品或定期存單為借款方關聯公司質押擔保,并通過承兌匯票貼現的方式將資金歸還借款方,從而在賬面形成并持續維持3億元銀行存款的假象。操作示意圖(如圖1):
2015年3月24日、25日,九好集團通過好融實業、煜升科技及郭叢軍向賽諾索斯借款合計3億元,再由好融實業、煜升科技及郭叢軍賬戶轉入九好集團賬戶,然后用此資金購買閉式理財產品。2015年3月25日,九好集團以其3億元理財產品為賽諾索斯提供擔保,賽諾索斯開具銀行承兌匯票3億元并隨即貼現,貼現款直接歸還賽諾索斯。貼票利息由杜曉芳代替九好集團向賽諾索斯支付。2015年9月,上述3億元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后,銀行將理財產品資金解付直接歸還銀行存兌匯票。
參考文獻:
[1]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新疆中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劉一、文勇等8名責任人)[Z].2014-06-27.
[2]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丹東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溫德乙、劉明勝等18名責任人員)[Z].2016-07-05.
[3]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河南天豐節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續祿、孫玉玲等19名責任人)[Z].2014-02-12.
[4]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江蘇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陸永、顧彤莉等21名責任人員)[Z].2017-12-14.
[5]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沈機集團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王興、常寶強等23名責任人員)[Z].2018-02-05.
[6]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浙江九好辦公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郭叢軍、宋榮生等4名責任人員)[Z].2017-04-21.
(作者單位:深圳市中蘭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