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云
摘要:在醫院不斷發展過程中,醫院經營的內外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做好財務風險的防范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已經成為了醫院內部普遍談論的焦點性話題,是影響醫院整體經營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強財務風險的防范建設,可以促進醫院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將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實現醫院發展的良性循環。本文主要針對醫院財務風險的現狀及防范措施展開深入的研究,旨在促進醫院又好、又快地發展。
關鍵詞:醫院;財務風險;現狀;防范措施
目前,加強財務風險的防范建設是醫院各項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地位不容忽視。在醫院實際發展中,財務風險的發生不可避免,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將財務風險保持在萌芽狀態內,為醫院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創造有利條件,進而為醫院的長效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一、醫院財務風險的相關概述分析
(一)內涵分析
醫院在不斷發展過程中,財務安全問題比較嚴重,影響著醫院的正常發展,所以做好財務風險的防范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對于醫院財務風險來說,其不確定性比較強,主要包括:首先,在籌資風險方面,因為受到市場極大的變動,不利于醫院經營者正常的決策,造成了醫院的效益與籌資中存在著較多變動性因素;其次,在資金回收風險方面[1],在資金轉化回收過程中,由于時間和金額等方面的限制與約束,極容易造成潛在風險的出現。
(二)特征分析
1.客觀性
在醫院財務活動中,存在著較多不確定性因素,而財務風險的發生難以避免,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
2.損失性
由于財務風險的出現,主要反映在醫院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等方面,不利于醫院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威脅到醫院生存發展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造成醫院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可控性
財務風險的出現大都是由于內外部因素的雙重的影響,要了解財務風險的相關影響因素,采取可行措施進行預防和控制,避免財務風險的出現。
二、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資金籌集風險
一般來說,國家財政收入、醫療服務收費以及藥品收入等是醫院籌集資金的重要來源,要具備充足的經費,促進醫院正常的經營與運作。現階段,國家財政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經費大都是醫院自籌,影響著醫療服務價格水平的提升,并與醫療成本出現了較大的區別。
同時,以往藥品收入是醫院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然而由于國家出臺了藥品價格和藥品收入等相關規章制度,醫院總體收入水平難以提升,加重了籌資的難度性。
此外,醫院在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開展中,自身資金和財政撥款與醫院實際發展需求較不適應,如果向銀行貸款進行籌資,極容易引發籌資風險。
(二)管理風險
基于醫院財務風險的具體表現形式,管理風險已經貫穿于財務管理的方方面面。首先,資產管理的控制力度嚴重不足,影響著資金使用效益的發揮,資金投入的重點很難得以體現,回收速度比較滯緩,缺少對價格波動因素的高度重視,出現了嚴重的資金短缺、資金閑置現象[2]。其次,內部財務監控力度嚴重不足。一些醫院的內部財務監控運行體系較不完善,財務監督執行形同虛設,缺少內部約束體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的構建,在投資項目中,沒有進行細致的效益評估,在工程項目與固定資產投資中帶有較強的盲目性與隨意性,造成醫院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三)資金回收和分配風險
對于資金回收風險的發生,主要是指醫療應收款、應收住院以及醫藥費等,如果在資金回收中出現滯后現象,形成醫療欠款,甚至導致呆賬和壞賬等現象的出現。通過資金回收風險的發生,將會占用大量資金,造成了資金使用效益始終停滯不前,加劇成本風險的發生。
而收益分配主要是指保證醫院與職工之間利益關系的高度平衡,妥善處理好職工待遇與醫院設施建設方面的關系,進而促進醫院的健康發展。
三、醫院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構建財務風險防范機制,完善內控制度
要制定完善的財務風險防范機制,對財務風險評估指標進行量化分析,通過總資產收益率、固定資產收益率以及資產負債率等多項指標進行檢測,構建清晰明確的指標評價體系,確定財務風險的根源,進而控制財務風險的發生。
同時,醫院要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結合醫院實際,構建財務監控制度,給予財務風險防范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將財務決策失誤率降至最低。實施不相容的崗位機制,加大監督力度,避免在催收和清理往來款項中出現滯后現象,構建責任追究制度,解決資產損失問題,確保醫院資產的完整性。將財務風險防范細化相關業務流程的方方面面,做到相互制約、相互促進。
(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建設
醫院財務部門要做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從醫院財務實際情況出發,確定明確的預算目標,建立預算標準,嚴格規范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預算考核等工作。并且要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和安排資金投入,將無預算資金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籌資不足或籌資過剩而出現資金閑置現象[3]。如果出現較多數量的負債,將會對醫院正常支出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建設,也是提高醫院經營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加強財務風險預警
要根據醫院財務風險的特點,對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監督與控制,提高醫院應對復雜經濟環境的動態應變能力,進而控制財務風險的出現。醫院要充分了解國家醫療衛生政策的改革動態,進一步強化經營者與職能部門的風險觀念,構建財務管理系統。同時,要對資產結構合理分布指標加以確定,將資產保持在合理比例范圍內,掌握現金儲備和現金流的分布情況等;對負債結構合理分布指標加以確定,測算醫院的財務指標,比如信貸規模和融資結構等。進而將其生成財務數據,針對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來制定可行的風險防范辦法。
(四)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控制投資風險
1.制定可行的風險管理策略,可以保證醫院風險管理科學化水平的穩步提升。首先,要選擇分散性風險策略,綜合運用醫院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籌資方式多樣化等方式,分散醫院財務風險,防止集中風險的發生。其次,要利用風險轉移策略,靈活運用購買醫院財產保險、醫療責任險等方式將風險轉移出去,實現財務風險與社會風險平臺的無縫對接[4],必要時可以成立保險公司,降低醫院財務風險。
此外,還要嚴格規范風險管理流程,按照風險管理的預測—決策—處理等程序來進行,開展可行性的風險預測方案,做到合理規避風險。
2.要想將投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要以圍繞銀行融資進行,對醫院各種投資方案的投資回收期和投資報酬率等指標進行計算,針對結果進行綜合評價,確定最為可行的投資方案,對銀行融資的周期性風險進行充分考量,防止財務收支不良現象的出現。嚴格管控固定資產風險,構建年平均投資回報率、銀行利率等基礎數據庫,對收支和損益的情況進行準確測算,發揮固定資產的投資效益。
(五)加大成本核算管理力度
在信息化的強大推動下,醫院要構建成本核算系統,在醫院財務成本核算系統中,成本核算可以準確采集醫院管理費用率、資金成本使用率以及醫用耗材使用率等。醫院在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會產生諸多醫用成本,要加強成本核算的采用,為經營成本的降低創造有利條件,確保資金能夠順利投入到醫療設備和服務中去。加強成本核算管理建設,可以將醫院成本準確反映出來,與醫護人員工作業績、薪酬相掛鉤,節約醫院運營成本。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財務風險防范建設勢在必行,可以提高醫院整體競爭實力,為醫院整體經濟利潤的增長助益,進而防范和規避財務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楚麗娟.醫院財務管理在新醫療體制下的改革和創新[J].財經界(學術版),2017(19):67-68.
[2]陳熙婷.醫院財務管理的風險防范和應對措施[J].財會學習,2017(17):27-28.
[3]芮永利.加強醫院財務管理 防范醫院運營風險[J].當代會計,2017(08):26-27.
[4]趙小利.略談如何有效控制醫院財務風險[J].現代經濟信息,2017(12):209.
(作者單位:邵東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