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九超
摘要:本文將結合目前較新的會計準則、制度,從謹慎性原則的相關基礎理論入手,并提出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易于出現的問題,并最終提出謹慎操作“謹慎性原則”的策略。
關鍵詞:謹慎操作;謹慎;原則
謹慎性原則是我國13項一般財務會計原則之一,其目的在于防止人為高估資產及收益,壓低負債及費用的作用。然而,一些企業在實際應用謹慎性原則過程中,并沒有持有謹慎的態度,而將該原則成為人為調節資產、負債以及投資者凈權益的工具。因而,有必要規范謹慎性原則的應用,使其在操作過程中更加謹慎。
謹慎性原則,又被稱作穩健性原則。是指會計主體在對一項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過程中,如果有幾種會計處理方式之時,在不影響合理選擇的前提下,應該選擇對于投資者權益影響最小的方法和程序進行,以實現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及費用之目的。謹慎性原則主要運用于資產、收入、債務重組、投資及清算股利方面。總的來說,其是與所有者權益有著極大的關系。
謹慎性原則的優勢在于,有利于擠出資產和利潤中虛增泡沫,從而對于企業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對于合理地保護債權人及企業小股東權益有著一定的益處,同時其還能夠進行合理的企業所得稅的稅收籌劃,提高企業在同行業間的競爭力。
謹慎性原則的缺點是確認及計量的難度大、濫用問題較嚴重、對資產減值準備的再確認缺少權威性,對于企業的不同資產計價上存在不同的方式與方法,有悖一致性原則。
謹慎性原則在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真實性、有效性方面,有其固有的優勢。但是出于謹慎操作該原則的視角下出發,從對其在會計實務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為著眼點,揭示存在的問題,以便對該原則進行更好的使用。
(一)稅收政策對于謹慎性原則應用的制約
出于謹慎性原則考慮,會計準則對于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投資性房地產、建造合同、遞延所得稅、租賃、金融資產、未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等易于出現減值的情形進行了規定,這對于企業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對于保障投資人及債權人的權益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從稅收法規角度來看,目前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法僅對企業計提的壞賬準備進行了規定,其稅前列支的金額為按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0.5%計提。而對于其他的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企業所得稅稅法都不允許其稅前列支。從法律的效力、級次上來看,企業所得稅法要高于企業會計準則的,使得企業財務人員在對資產減值的業務處理過程中,因考慮到稅法的影響,而對于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制約,這也是謹慎性原則目前在一些中小企業難以很好貫徹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謹慎性原則應用在實務當中顯得過于“謹慎”
謹慎性原則的基本思路是低估資產與收益、高估負債及損失。如,對于或有事項的處理。出于或有事項的結果是否發生不可確定性考慮,在會計處理中,總是盡量高估負債而低估可能出現的資產及利潤。在這種理念下,對于或有資產一般的處理方式是不予確認,當然在財務報表當中也就無法披露了,而對于負債雖然也不進行確認,但只要可能發生,都要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這樣規定及會計處理顯得過于謹慎了。“謹慎性”會計原則,謹慎操作固然沒錯,保持適度的穩健性也沒問題,但是也不應過于保守而違背了客觀性原則。因而,在實務當中還應該將其標準化、規范化。
(三)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力及個人素質亟待加強
一些企業的財務人員缺乏這方面的業務敏感性,從而對于謹慎性原則的應用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主觀臆斷的現象。另外,一些企業經管管理者為了自身業績、公司對外融資或是上市發行股權的考慮,授意財務人員進行虛假的會計估計,從而造成謹慎性原則的濫用,這些都是導致謹慎性原則不能謹慎操作的主要動因。
(一)國家稅收政策層面要積極推進謹慎性原則應用
謹慎性原則的客觀應用,對于企業規避各類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由于謹慎性原則貫穿于會計實務工作的方方面面,因而也就涉及了各方利益,同時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勢必會減少企業利潤,從而造成企業所得稅減少的事實,這也是稅收法規政策對于該會計原則不能完全認同的主要原因。其實,國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持,如果國內的企業經濟效益不佳,對于國內的經濟建設發展、財政收入的增長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從國家稅收政策層面要積極推進企業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從而便于企業能夠有效地規避各類經營風險、財務風險。
(二)進一步完善會計規范與政策
為保證企業財務信息質量、避免出于主觀原因的操作,財政部門應該對于謹慎性原則運用范疇及比例給予一定的規范。這樣的做法一方面是可以使得謹慎性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如客觀性原則、一致性原則相統一,不出現會計原則之間的背離,另一方面也減少了謹慎性原則濫用問題的出現,從而提高了謹慎性會計原則謹慎操作的可能性。最終促進企業的對外財務信息更加真實、準確,有效的保護了投資者及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為謹慎性原則的合理應用奠定了基礎。
(三)加強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
建議我國的財政部門定期要對于企業財務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和誠信理念培訓,使其在業務素質上、職業道德上都一定的提高。同時,企業還可以定期聘請專家、學者以及注冊會計師來公司進行業務指導、業務檢查,對于發現的謹慎性原則操作不當之處予以糾正。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針對具體業務對財務人員進行點對點的指導,還可以避免謹慎性原則濫用問題的出現。
參考文獻:
[1]錢薇.在會計實務中正確運用謹慎性原則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6):233-234.
[2]何夢涵.新會計制度謹慎性原則在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12):22-22.
(作者單位:山東長恒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