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卿
摘要:2011年,上海地區首次開始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幾年一直在不斷地發展,所涉及的行業也逐漸增多。營改增稅務機制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尚短,因而企業在引入該機制時由于經驗不足對企業財務造成了一定的負面作用。企業的經營效益狀況及企業業績可以通過財務得到反映,也就是財務績效,而財務績效的優劣能夠充分體現企業自身的實力。因此,在引進營改增機制時,企業應正視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績效帶來的影響,并學會充分利用營改增政策優勢,通過采取合理的措施解決問題的同時也為有效地降低企業稅負減少企業運營成本。
關鍵詞:營改增;財務績效;影響
營改增實質是改變過去對服務及運營產品區別征稅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征稅方式,同時對服務及運營產品征收增值稅的征稅方式。增值稅屬于流轉稅的一種,主要是指服務及產品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增值稅額,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國所實施的增值稅其實質是一種價外稅,是將除商品價格之外的稅費部分轉嫁給了消費者,而在對企業征收增值稅時,通常是根據相應的稅率進行計算得出企業服務或產品的銷項稅額扣除企業提供勞務或生產產品所已經承擔的進項稅款,二者的差額既企業當期應繳增值稅稅款。營改增的推行,有效減少了重復征稅降低了企業賦稅,是國家減稅政策的重要體現。當前我國所實施的增值稅改革已經取得積極的成效,但不少企業在引入運用該稅制時仍然很難有效規避風險,對于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的影響缺少充分的認識,致使營改增政策優勢難以得到運用和體現,進而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不利影響。
(一)“營改增”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企業盈利能力是影響企業持續運營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企業財務績效也產生著重要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可以通過企業各項經濟活動得以體現,其中企業提供勞務或銷售產品所獲得的收益是企業盈利能力好壞的最直接的表現方式。營業稅是針對企業提供應稅勞務或銷售不動產轉讓無形資產所得營業額進行征稅,屬于價內稅。而增值稅稅額是以產品或應稅勞務在交易流轉過程中形成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僅對增值部分根據相應稅率計算應稅額,屬于價外稅。隨著營改增的推行,企業不再繳納營業稅而統一征收增值稅,其優勢有四點:其一,增值稅稅額僅對增值部分按照相應稅率進行計稅;其二,應繳增值稅稅額是由銷項稅額扣除進項稅額所得差額為應納稅額,其三,企業產品或提供的勞務在流轉的過程中部分稅務已經轉嫁給了消費者。其四,營業稅的取消直接導致企業營業稅金附加額度的降低,直接影響了企業營業利潤以及凈利潤。由此可見,營改增的施行,有效降低了企業稅務金額,減輕了企業賦稅壓力,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和盈利能力。
(二)“營改增”對企業營運能力的影響
營業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所有營業金額,在營改增實施之前,企業營運過程中耗用的燃油、用電、設施等變動費用計入變動成本而無法進行進項稅抵扣,導致重復征稅、不合理稅務情況的出現,一方面增加了企業的營運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業的賦稅壓力。營改增施行以后,企業營運過程中耗用的燃油、用電、設施的變動費用中增值稅進項稅額進行抵扣,減少了企業的稅負壓力的同時降低了企業的營運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對固定資產的使用都會造成固定資產的減值,固定資產的不斷減值對企業營運能力會造成直接的影響。營改增施行以后,企業購進固定資產可以按照營改增中的相應規定進行稅前抵扣,固定資產固定成本不會計入應征稅額,因此營改增后購進固定資產對進項稅的抵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影響企業財務績效。此外,企業收入中的增值稅在計入主營業務收入這一會計科目時會扣除相應的銷項稅額,在計入主營業務成本時也會扣除相應的進項稅額。由此可知,營改增的施行影響了企業的會計核算項目,最終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影響。
(三)“營改增”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影響
企業償債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了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企業償債能力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無論是短期償債能力或長期償債能力在債務期限臨近時企業應有足夠的能力償還債務,為了避免企業出現資金斷裂而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的情況,企業自身應持有一定的可流動資金。營改增以前,一些不合理稅務、重復征稅的情況時有發生,企業稅負壓力較大。營改增施行以后,應稅數額有效減少,企業稅負壓力得到了有效降低,減少了企業流動資金的流出,使得企業持有的流動資金增多,對提升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有著重要意義。此外,購進固定資產所需費用往往較多,大多數企業都會采取融資的方式獲得所需資金,營改增的施行后購進的固定資產可以進行進項稅抵扣,減少了企業貸款數額,在一定程度上對提升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產生著重要影響。
(四)“營改增”對企業發展能力的影響
任何一個企業,其戰略目標都是為了促進企業發展,讓企業的發展環境更加穩定。實施“營改增”的目的也是為了給企業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減少企業的稅務金額,從而提升企業固定資產的利用率,使企業所持流動資金更加充足。企業將擁有更多的流動資金運用到企業的改擴建、引進人才、引進新設備和新技術,優化企業生產環境,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從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的開展。
(一)優化企業財務管理能力
“營改增”實施時間尚短,但對于“營改增”的內容,大部分財務管理人員仍然缺乏了解,同時也不注重主動積極地學習專業知識,導致稅務工作質量水平低下。因此,為全面提升企業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企業領導必須積極地推行各項與營改增相關的培訓制度,組織會計人員參與培訓,幫助會計人員更快地掌握相關知識,確保財務管理人員能夠結合營改增政策優勢推進企業財務管理的優化與改革,減少企業稅負壓力,降低企業運營過程中面臨的財務風險,使企業運營始終保持平穩。
(二)慎重選擇供應商
企業要想維持順利的生產與運營,就必須慎重選擇供應商進行合作。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相互依存,如果供應商無法滿足企業需求,企業的資源很容易發生斷裂,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十分不利。因此,企業在挑選供應商時既要考慮到自身的實際需求,也應動態的、充分的了解供應商的實際情況,如實力、信用、是否為一般納稅人等。選擇適合自己的供應商進行合作。此外,企業應為未來發展做準備,對于在市場環境中已經具備相應影響力的供應商,企業必須給予相應的關注,同時結合企業自身需求,不斷擴大合作關系網,使企業始終保持穩定發展。
(三)補充與完善定價機制
現階段全國推行“營改增”,企業要結合自身情況,充分了解和掌握與營改增相關的政策,進而結合法律法規,制定適合企業的定價體系。在洽談時,企業要分析供應商的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策略,盡可能消除稅務造成的影響。唯有如此,企業和供應商之間才能維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盡可能減少企業在生產經營方面的資本投入,確保企業和供應商都能獲得相應的利益。總而言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補充與完善定價機制,使定價機制能夠滿足各方需求,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營改增的實施對提升企業財務績效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由于營改增施行時間尚短企業引入和運用經驗不足,短時間內減輕企業稅負負擔的效果難以顯現。主要表現在增值稅改革運動的時間限制以及企業對增值額的確定這兩方面。營改增實施時間尚短,企業在運作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這些不確定性風險的存在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此外,營改增的順利實施和開展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要求更高。在營改增的實施背景下,企業要獲得進一步發展就必須緊跟營改增的發展步伐,積極改進企業的財務控制和核算體系,強化企業風險應對能力,進而促進企業財務績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久治.營改增對交通運輸企業成本管理影響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4(05).
[2]劉松穎.“營改增”對交通運輸企業稅負的影響及對策分析——以北京某大型國有物流集團為例[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S2).
[3]劉建民,蔣雨荷.“營改增”對交通運輸行業財務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會計之友,2016(14).
(作者單位: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