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保濤 劉麗杰
摘要:通過分析礦產勘查過程中各項工作消耗經濟資源的成本動因,全面計量各項資源消耗,構建礦產勘查項目全成本核算方法體系,為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出讓、轉讓提供計價基礎。
關鍵詞:礦產勘查;作業成本法;市場化改革
一、問題的提出
2017年上半年,國家出臺了《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方案》和《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改革方案》,兩套改革方案為礦產探礦權和采礦權的市場化交易,吸引社會風險資金參與礦產勘查項目,提供了制度基礎,同時也為礦產勘查全面市場化提供了改革的契機。在礦產勘查項目勘查風險客觀存在的情況下,如何確保資金的持續投入,尤其是社會資金的投入,并在勘查的不同時期,確保社會資金的隨時退出并獲得合理的補償,這客觀上需要兩方面的基礎:一個是對勘查工作區資金投入的準確合理計量;一個是對勘查工作區礦產資源賦存狀況的揭示揭露程度。本文通過介紹作業成本法在礦產勘查項目成本核算中的運用,試圖準確合理計量勘查工作區的資金投入情況,以便為礦權流轉市場提供交易價格支持。
二、礦產勘查項目中作業與作業成本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制定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設計預算編制暫行辦法》、《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設計預算編制暫行標準》、《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預算編制與審查要求(試行)》等文件規定,根據地質調查項目的性質和特點,將項目預算表分為甲、乙兩類,其中礦產資源勘查項目屬于甲類,甲類項目需要分別編制《項目設計預算匯總表(甲類)》、《項目設計預算表(甲類)》,甲類項目設計預算按項目實施的工作手段(包括地形測繪、地質測量、遙感地質、物化探、鉆探、坑探、淺井、槽探、巖礦試驗、其他地質工作、工地建筑)逐項計算,并進行匯總。
而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預算編制與審查要求(試行)》的文件規定,項目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包括:人員費、辦公費、印刷費、水電暖費、郵電費、交通費、差旅費、會議費、專用材料和燃料費、咨詢勞務費、委托業務費、設備使用和購置費、維修費和其他費用等。
我們按照以上文件規定,以項目工作消耗作業(即項目實施的工作手段),作業消耗資源(貨幣化的項目支出經濟分類科目)的思路,來歸集項目的支出。
礦產勘查項目作業和成本動因分析
項目實施的每項工作手段,都需要項目單位投入人、財、物等經濟資源,而且各項手段又有本身的技術要求,消耗資源的方式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根據各項手段消耗資源的特點,我們對其成本動因分析如表1:
其他地質工作和工地建筑成本動因較復雜,可以針對各個項目作業特點進行具體分析。

為了完整反映項目總體開支,我們設計反映各項作業費用匯總的表格,以反映實施項目作業資源消耗情況。(見表2)
表2中,不再按照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區分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管理費用,而是根據單項作業消耗的資源按照經濟科目進行歸集,這樣能夠解決作業資源消耗的核算問題。
三、礦產勘查項目中作業成本法核算的特點分析
(一)通過建立項目作業、成本支出和成本動因三者關聯,可以有效的解決項目手段預算與項目成本費用預算的如何關聯問題。通過項目作業手段預算按照現行規定:單項作業各項費用支出合計數=消耗成本動因數量(工作量)×單位預算標準,建立單項作業成本支出合計數與成本動因和單位預算標準乘積相等的關系。
(二)通過對項目每項作業工作量和資金投入情況的計量,可以及時準確地提供實際完成工作量和投入資金的情況,為項目的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中斷、終止提供財務證據,為項目實施雙方就項目投入補償提供數據支持。
(三)礦產勘查項目風險高,項目周期長,資金投入量大。社會資金進入礦產勘查市場,客觀上需要礦權工作區實物工作量的投入數量,而在提供礦產工作區實物工作量時,相應的資金投入是這些實物工作量客觀真實性的必要證據。作業成本法核算的各項作業成本,能夠直觀的反映各項作業的資金投入情況。
作業成本法形成的管理理念是既關注項目作業的完成,又重視項目資金的使用,同時通過項目資金的預算約束,讓項目設計者去選擇最優的工作手段去實施項目,以利于項目目標的實現。
四、礦產勘查項目中作業成本法核算的缺點和建議
(一)與現有礦產勘查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存在一些需要協調的地方
我國現有礦產勘查項目主要是以財政資金投入為主,因此國家財政部門就不同的財政專項資金出臺了相應的資金管理文件,各類資金管理文件一般都默認項目承接單位為公益性地勘單位,項目資金管理規定的一個側重點就是專項資金使用和基本事業費支出的區分上面。
作業成本法是基于成本發生的“前因”和“后果”的基礎上,主要是以資源消耗為主線,以作業動因為介質,完整反映項目資源的投入情況,因此作業成本法核算出的成本比按照資金管理辦法核算出來的成本范圍要更廣一些。
(二)礦產勘查項目會計核算的主體為工作區開展地質勘查所做的工作
項目會計核算主體與進入交易市場的兩權消耗的資源在空間和時間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客觀上造成傳統的項目成本核算方法和本文介紹的作業成本法不能準確計量進入市場交易礦權的全部成本。這種差異主要表現為進入市場交易的礦權成本還包括礦權轉讓(出讓)費、管理費用、礦權相關借款利息和礦權維護費等費用支出。因此,如果市場化交易礦權,必須在原來礦產勘查項目成本的基礎上,增加礦權轉讓(出讓)成本支出、礦權日常維護支出等成本開支。
在作業成本法核算時,如果要核算礦權成本,可以增加礦權轉讓及使用、組織管理和礦權日常維護等作業,以便于核算礦權整個持有期間的資源消耗。
五、結語
作業成本法運用于礦產調查項目在這里還是一種嘗試,其實質上是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在礦產勘查項目管理領域的運用,涉及到礦產勘查項目管理的各個方面。本文主要目的是嘗試使用作業成本法在市場化運作的情況下去核算礦產勘查項目真實完整的資源消耗。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方法,可以在現在賬務處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區分成本動因,加強各項作業執行過程中的控制管理,使本方法更加科學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馮巧根.成本會計創新與資源消耗會計[J].會計研究,2006(12)33-40.
[2]何佳.作業成本法在測繪行業的應用研究[D/OL].成都:西南交通學,2014[2017-12-04].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683763.aspx.
[3]施俊法,齊亞彬,唐金榮,金璽.關于推進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的思考[J].中國礦業,2015(01):71-74,82.
[4]王建輝,陳俊麗.地質項目預算與核算管理之我見[J].財會月刊,2011(03):69-70.
[5]王文,張潤麗,姚震.我國地質工作體質機制研究[J].中國礦業,2011(08):8-10.
(作者單位:蘇保濤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劉麗杰 廣東理工職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