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瓊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加快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為了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滿足境內外資金的需求,將人民幣推向世界的舞臺。近年來,增加了一些新的聯動模式,本文擬簡要分析幾種主要的境內外資金聯動模式。
關鍵詞:境內外聯動;跨境資金池;內保外貸;外保內貸
一、內保外貸(內存外貸)與外保內貸
(一)概述
1.內保外貸
內保外貸是指境內企業利用其在境內銀行的授信、保證金等多種擔保方式,并繳納一定比例的保函費用,由境內銀行開具融資性保函給境外銀行,為其在境外注冊的關聯企業提供擔保,由境外銀行為境外企業發放相應貸款。相對于一般經營規模大且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其大部分業務均在境內,而境外還處于成長期的企業,無法在境外取得授信時,可采用內保外貸資金融資。
內存外貸則是在內保外貸基礎上衍生出的另一類產品,基本操作方式及原理同內保外貸,只是使用存款方式進行擔保,不需要開具融資性保函,僅在同一銀行體系內進行,無法跨行操作,也無需另行支付保函費用,適用于境內資金充足的企業。
2.外保內貸
外保內貸則與其相反。將已經在海外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到中國來進一步發展,其在境外的金融機構為其提供擔保并開具融資性保函。則在境內企業無法取得境內銀行的支持,則可采用外保內貸的方式為境內企業提供發展資金。
(二)優勢
此模式并不需要發生跨境資金交易,只有當境外機構發生違約情況且境內銀行需要承擔擔保責任時方有跨境結算,因此受外管政策限制較少,境內企業也無需報外匯管理局備案,更不受外債額度限制。境內企業可利用已有授信在境內銀行申請開具融資性保函,境外銀行僅需對境外企業的資金用途調查,便可在短期內完成境外融資。
(三)需關注的問題
1.銀行之間保函的接受度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銀行之間不接受保函的情況,也有雖然接受保函,但利率會由于保函開具的銀行不同而有所浮動。此時應盡量尋找跨國性的銀行,在自己體系內爭取到更好的合作條件。如果一定要跨行操作,需事先了解放款銀行對保函的接受情況,尋求接受度條件更優越的保函銀行。
2.內保外貸的限制性管理
外匯局2010年規定“銀行為境內、外機構提供融資性對外擔保一并納入余額指標管理,銀行對外擔保余額指標原則上不得超過該機構本外幣合并的實收資本或營運資金的50%,或者其外匯凈資產數額;企業對外擔保余額指標或(和)外匯局逐筆核準的對外擔保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50%。”
2017年,外匯局又發文規定:“債務人可通過向境內放貸、股權投資等方式將擔保項下資金直接或間接調回境內使用”。又為我們提供了兩種將資金調回境內使用,更好使境內外資金互動。
二、境外放款與自貿區跨境人民幣借款
(一)境外放款
境外放款是境內企業為其在境外的關聯企業提供借款融資,并以合同形式確認借款金額、期限、利率等要素。因其較少境內前置審批環節,而且債權項下的資金跨境屬于資本項目,只要放款人向境外放款的利率合理范圍內,就無需匹配相應的跨境貿易背景。
1.外幣境外放款
外匯管理局要求外幣境外放款,實行余額管理。境內企業在外匯局核準的額度內,可使用其自有外匯資金、或人民幣購匯資金以及經外匯局核準的外幣資金池資金,一次或分次向境外匯出資金。境內企業在申請該業務前需向外管局核定額度,一般不得高于其所有者權益的30%,自貿區內企業可放寬至50%。有效使用期應在自獲得外匯局核準境外放款額度之日起2年內有效,并提前1個月申請展期,每年確認一次。實行專用賬戶管理。
2.人民幣境外放款
放款人應與借款人之間具有股權關聯關系,不得使用個人資金及自身債務融資進行境外放款。放款期限原則上應在6個月至五年內,原則上同一筆境外人民幣放款展期不超過一次。
此方式適合境內資金充裕或信用良好且能獲得金融機構授信額度,而其境外關聯公司才剛起步,無法取得境外資金支持。外幣放款更加嚴格,手續也較人民幣放款更繁鎖,但卻可以歸避一定的匯率風險,降低匯率損失。
(二)自貿區跨境人民幣借款
自貿區跨境人民幣借款是指自貿區內企業可從境外的金融機構、關聯公司等借用人民幣資金。
1.借款額度:一般企業的借款額度為實繳資本的1倍;而在自貿區啟動前已設立在自貿區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可自行決定是按“投注差”模式還是按實繳資本的1倍辦理,一經決定,不再變更。
2.期限:一般為1年(含)以上
此方式適用于“引進來”的企業,雖要求其在境內必須注冊在自貿區,但同時還可享受一系列優惠便利的金融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及環境。
三、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業務
2014年,央行上海總部為簡化收付款流程,降低資金成本,提高企業成員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針對日常境內外結算業務,規定試驗區內可從事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業務的企業成員單位必須是境內外關聯企業,包括集團內存在資本關系、投資性關聯關系以及存在供應鏈關系的、有密切貿易往來的集團外企業。具體分為兩種:
(一)集中收付服務
企業成員單位簽訂業務合同,辦理報關后,由主辦企業通過國內外匯資金主賬戶集中代理境內成員企業向境外交易對手進行日常項目的結算業務。
(二)軋差凈額結算服務
適用于全球資金結算中心的跨國集團或境外交易對手較為固定的企業。在簽訂業務合同后,由主辦企業并筆或軋差后統一向境外交易對手進行收款或付款的結算業務,原則上每個自然月軋差凈額結算不少于1次。
四、跨境資金池
跨境資金池是指同一個跨國集團企業體系內的境內外公司之間的資金集中劃轉管理業務,屬資本項目。外幣與人民幣的跨境資金池需要分開設立,具體操作規范上也有很大差異。
(一)跨境外幣資金池
外幣跨境資金池的認定,只需要集團境內外成員企業之間相互直接或者間接持股。作為主辦企業的成員公司必須為中國境內獨立法人企業。
主辦企業應分別開立境內外匯資金主賬戶和境外外匯資金主賬戶,境外賬戶集中運營境外成員企業資金及從境外機構借入的外債資金,自貿區內主辦企業的境外主賬戶可與境外資金自由劃轉,但與境內主賬戶只在額度內劃轉。
從境外外匯資金主賬戶凈融入境內資金主賬戶不得超過外債總規模。而從境內外匯資金主賬戶凈融出境外外匯資金主賬戶資金不得超過對外放款總規模,自貿區內向境外調出的資金,不得超過境內所有成員企業所有者權益總和的50%。
(二)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
隨著外幣跨境資金池經驗的逐步積累,為了讓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央行浮推行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非自貿區資金池限制了跨國企業集團的范疇相對于自貿區人民幣資金池對于企業集團相對模糊。原則上跨國企業集團只可設立一個跨境人民幣資金池,且主辦企業應為境內公司,但集團母公司在境外的,也可以指定境外企業為資金池主辦企業。成員企業之間并未要求其具有實際上的控制和被控制關系。成員企業之間應簽訂協議,確保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不得進入資金池,明確各自在反洗錢、反恐融資以及反逃稅中的責任與義務。并選擇一家銀行開立人民幣主賬戶,實現境內外資金的集中管理和運用。
跨國企業通過跨境資金池可以統一管理境內、外的自有資金,降低資金使用成本,提高集團資金使用效率,人民幣資金池比外幣資金池從額度及操作上更加靈活,但因其必須在境外購匯,可能會有一定的匯率風險。
綜上,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越來越多的境內外資金聯動模式,不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的企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聯動模式,但一定要時時關注政策調整變化,做到依法合規,根據自身的組織及資金結構選擇合適的模式滿足境內外企業資金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慧萍.淺析境內外聯動融資的幾種常見方式[J].中國經貿,2016(24).
(作者單位:攜程計算機技術(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