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翔翔 嚴浩坤


【摘要】國內生產總值的分析對一個國家或地區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和計量分析方法,利用1994年至2013年的統計數據,對影響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因素進行實證分析,以闡明影響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主要因素,最后對實證分析的結果提出建議。
【關鍵詞】國內生產總值 實證分析 多元回歸分析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日趨上升,為了維持這種上升趨勢,同時能在未來可能的金融危機來臨時經受住考驗,就應該了解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從而在符合我國國情的背景下,針對這些影響因素提出促進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建議。本文采用1994年至2013年相關數據,研究我國GDP的影響因素。
(二)文獻綜述
郭芳、冷洛(2007)通過研究得出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總額是我國GDP的主要影響因素[1]。文靜(2011)將外資情況、國家財政支出總量作為解釋變量來研究影響GDP的主要因素[2]。冶濤(2012)對新疆地區的統計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闡述了一個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因素[3]。程靜(2014)認為分析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因素對制定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策略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4]。張卜元、劉冰冰等(2016)利用多元回歸模型得出我國的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有重大影響[5]。
二、變量的選擇與樣本選取
(一)模型變量的選取
選擇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被解釋變量,本文選擇了以下五個指標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稅收,城鄉儲蓄存款年末余額,財政支出總量,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能源消費總量。其中,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家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對經濟有雙向調節作用;城鄉儲蓄存款年末余額是因為儲蓄是投資的重要來源,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有促進作用,但是過多的儲蓄也會減緩經濟的發展;財政支出是有利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主要保障,影響效果顯著;能源消費總量是一定時期內全國或某地區用于生產、生活所消費的各種能源數量之和,是反映全國或全地區能源消費水平、構成與增長速度的總量指標。因此,上述解釋變量的選取符合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二)樣本選取
模型中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自1994年至2013年的相關數據,相關數據從《中國統計年鑒表2014》中獲得,并對其進行了整理與匯總,數據見表1。以這些數據為基礎,首先運用Eviews軟件畫散點圖可以發現被解釋變量分別和解釋變量X1、X2、X3、X4、X5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線性相關關系。
三、模型的構建與回歸分析
(一)建立回歸模型
本文選取了《中國統計年鑒表2014》中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自1994年至2013年的相關數據。
表1 1994-2013中國GDP、稅收、城鄉儲蓄存款年末余額、財政支出總量、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能源消費總量
■
表2 總體回歸分析結果
■
同時,為了有助于消除異方差,更好的說明各變量之間的關系,提高方程的擬合優度,特建立雙對數方程。擬建立的回歸模型如下:
■
使用Eviews軟件進行OLS回歸,具體分析結果如表2。
得到對應的回歸表達式:
■
Se 1.58 0.25 0.08 0.23 0.08 0.19
t 4.62 3.90 3.25 -3.22 5.91 -2.47
■ ■ ■
由此可以看出,R2以及調整的可決系數都非常接近1,說明模型擬合的不錯,國內生產總值對數的變異有大約99%可以由解釋變量的對數解釋,可以通過擬合優度檢驗。假設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 p值越小越顯著,各個偏回歸系數都是顯著的,其系數的p值都小于0.05。另外,此回歸模型的的F=3176.535,得到一個大于或等于3176.535的F值的P值幾乎為0,從而拒絕所有的變量同時對國內生產總值沒有影響的假設。
對于殘差是否服從正態分布,通過JB統計量可以看出,見圖1。
■
圖1 殘差
在回歸中JB統計量的估計值為0.972712。得到JB統計量高達0.972712的p值約為0.61,所以我們不能拒絕本例中殘差為正態分布的虛擬假設。這個概率相當高。
計算各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得到相關系數矩陣,見表3。
表3 相關系數矩陣
■
由相關系數矩陣可看出,兩兩相關系數的值都在0.90以上,相關系數較高,說明模型存在多重共線性。但是多重共線性實質上可能是一個數據不足的問題(微數缺測性),而不是OLS或其他一般性統計方法的問題,所以我們可以選擇無為而治。
(二)異方差的檢驗及修正
對于該樣本數據,由于不同樣本點上由解釋變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差異存在,故可能存在異方差性,用格萊澤檢驗判斷是否存在異方差。檢驗結果見表4。
表4 格萊澤檢驗下模型回歸結果
■
由表4可知,各個系數的t值并非統計顯著,所以殘差的絕對值與估計的x1、x2、x3、x4、x5之間并沒有系統的關系,所以不存在異方差。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從模型中可以看出:國內生產總值主要受到稅收、城鄉儲蓄存款、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影響。1.稅收與國內生產總值呈正向相關關系,當稅收每增加1%時,GDP增加0.98%,說明我國的稅收結構較為合理;2.城鄉儲蓄存款年末余額與GDP正向相關,因為在我國,居民傾向于將資金進行儲蓄,從而保證了貸款的資金供給,對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3.財政支出總量與GDP呈負向相關關系,財政支出總量每增加1%時,GDP減少0.75%;4.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與GDP呈正向相關關系,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每增加1%時,GDP增加0.49%;能源消費總量與GDP呈負向相關關系,能源消費總量每增加1%時,GDP減少0.48%。
由此可知,我國的GDP主要是受稅收和財政支出總量的影響,其中稅收因素對其具有正向作用,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則具有負向作用。同時城鄉儲蓄存款年末余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及能源消費總量對GDP也有影響但影響并不顯著。
(二)建議
目前為止,我國經濟依然處于中高速增長中,國內生產總值作為一個衡量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其影響因素應十分重視,合理地對其影響因素制定有效的機構及發展政策,對促進經濟發展有直觀重要的作用。同時,一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一味地追求GDP數值,建立良好的經濟環境,平衡發展各地區經濟也是政府需要十分注意的地方。
稅收收入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關,要改善稅收結構和制度,要合理進行稅收,堅決取締不合理收費,規范合理的收費,從管理上予以規范,建立有效的監督檢查制度和對違紀行為的處罰制度;再次要加強稅收征管,強化依法治稅,形成良好的稅收環境;最后要加強稅收的預測分析,提升稅源監控水平。
一般來說隨著財政支出的增加使得需求增加,GDP也會隨之增長,而通過模型分析可知,財政支出總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呈現負相關關系,說明我國我國財政支出并不是十分合理,一味依賴財政拉動經濟也不是健康的舉措,找到適合經濟發展的支出規模才能有效促進經濟健康增長。
參考文獻
[1]郭芳,冷洛.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3(01):90-92.
[2]文靜.影響國內生產總值的因素分析[J].商業文化月刊,2011,(05).
[3]冶濤.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以新疆GDP增長因素為例[J].金融經濟, 2012(8):36-38.
[4]程靜.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7):7-7.
[5]張卜元,劉冰冰,張東旭.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