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琴
【摘要】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大數據發展的時代,互聯網保險業務在其發展中也面臨著渠道以及數據的困境,而互聯網保險中的法律合規問題是不容小覷的。互聯網保險業務也需要做好效率與安全的平衡才能得到較完善的發展。與此同時創新實踐中的互聯網保險監管制度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從人才的引進、風險的控制、信用的建立、產品的創新等方面進行法律合規的有效平衡。本文通過闡述互聯網保險業務發展所面臨的機遇以及挑戰,分析互聯網保險業務風險控制的合規難點,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保險 合規風險管理 保險監管 法律控制
一、互聯網保險業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從互聯網金融大時代的演變趨勢來看,雖說互聯網影響我國傳統金融領域的時間還不長,但其所造成的沖擊及影響是不能忽視的。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對于我國保險行業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互聯網保險已經進入了“E”時代,其次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互聯網保險對于服務成本更加節約,也可以成為保險費用增長的新興支點。除此之外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有利于客戶享受便捷的服務,可以大幅提高交易效率;通過互聯網銷售渠道得以有效開發潛在客戶群;最后也為傳統保險業開辟新的業務增長點,有效擴展了銷售渠道。
(一)互聯網保險中的法律合規現狀
互聯網保險對于傳統金融領域的沖擊是多方面的,首先保險業務需要在穩定以及創新間尋求平衡。互聯網保險也是創新保險業務的先驅者,保監會自從2012年1月起也發布一系列相關的監管規則,如《保險代理、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關于專業網絡保險公司開業驗收有關問題的通知》、《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以及《關于加強互聯網平臺保證保險業務管理的通知》等,這些都鼓勵了互聯網保險的發展。然而現行法律規則如傳統證據規則如何適用、投資保險人員的信息怎樣保護和防范道德風險的情況。雖說我國人民法院對于保護投資保險人員的個人隱私以及生活有一些條文涉及,但從傳統保險的銷售以及后續服務進程來看依然存在問題,不能夠很好的滿足互聯網保險對于法律法規的需求。所以,如何能夠確保互聯網保險的可持續發展,讓法律及監管解決互聯網保險面臨的挑戰,成為值得深思的課題。
(二)互聯網保險面臨的風險
由于互聯網保險領域的風險,既有傳統保險風險的網絡化導致的風險,例如信息不對稱問題、戰略風險、聲譽風險,也有互聯網保險形成的新型風險,例如信用累計、互聯網欺詐、可能在瞬間發生海量的信息安全問題和大規模的流動性風險,此外,由于互聯網金融往往涉及產融結合、金融綜合經營、境內外資本結合等情況,形成了跨行業、跨市場、跨境的復合風險來源。
1.法律監管盲區。盡管我國人民法院對于國家保險業務發展中的問題進行了司法解釋,較為明確保險人員在網絡上銷售保險時候的義務,保險人應當對于免責條款的提示以及說明負責,但當前我國傳統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做到對于投資保險人員身份的核查和義務履行,在電子合同有效確認之類的網絡銷售環節中較容易出現糾紛,沒有對其進行明確的解決。除此之外,保險業務的銷售有著較為嚴格的地域限制,雖然互聯網打破了這種傳統的限制,但異地客戶的保險后續保障業務怎樣施行也是互聯網渠道銷售保險的合規重難點。以上種種,也肆待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法律及監管政策予以規范。
2.網絡信息安全困境。互聯網保險業務的發展是離不開網絡技術發展的,對于互聯網保險的安全協議等技術也為互聯網的保險業務發展提供了很有力的支持。但因為網絡技術存在漏洞,互聯網保險依舊存在一定水平上的技術風險,主要來源于多種黑客的侵犯。由于網絡的自由開放性,個人信息存在著被泄露的隱患。
3.道德風險困境。在傳統的投保方式之下,保險業務的施行必須有保險人和投保人的簽名,從而反映投保人和保險人的意圖。互聯網保險則省略了這一個程序,這也就為道德風險發生預留下來了可乘的機會,同事會出現理財上的糾紛。而盡管電子支付安全性在當前時代中越來越高,但在保險業務收付過程中也經常會發生客戶的欺詐現象。互聯網的操作是較為隱蔽的,網絡投保人以及被保險人可能會采用虛構被保險人的年齡手段進行欺詐,保險公司也很難進行查證。這樣的情況持續久了勢必會造成公司賠付增加以及利潤下降的情況。
4.產品創新困境。目前互聯網保險的產品現狀是:首先不同企業對于同類型保險產品的同質性依舊很高,而投保人可以選擇的余地較小,對投保人不能夠進行個性化產品的服務;其次公司互聯網銷售渠道中沒有具體讓利于投保人的優勢。通過對比部分公司的線上產品,許多企業直接將線下的產品在網上銷售,沒有真切的降低費率和條款,沒有對消費者造成影響力。
二、互聯網保險業務風險控制的難點
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實施需要有一定的現實依據和邏輯基礎,包括渠道的運用、數據和技術的創新以及監管規定的優化,這些方面可以讓互聯網保險更好的服務于群眾生活。在組織的整體架構調整上,互聯網保險業務應當總體突出“專項”的特點,并且逐步成立部門對于內部實行的專營業務管理。持續性的風險控制有助于互聯網保險業務建立流動的風險管理體系,整體強化指標和預警警報的實用性,病通過開展流動性測試,綜合評估特殊點的要求,并通過多層應急預案的制定充分發揮聯動互助的平臺建設,提升流動性的應急處理能力,從而保障沒有流動風險事件的產生。
三、互聯網保險業務發展與合規的平衡
對于互聯網保險業務的發展與銷售監管來說,當前我國監管部門對其主要通過監管函以及風險提示等方式,向公眾來說明哪些不是互聯網的保險產品。互聯網保險業務發展中的法律合規難點有著現實的特性,同時其沖突體現在保險企業在互聯網保險業務中的運營機制。因此在合規具體措施上,需加強監管部門對網銷保險的風險管控、加快推進保險公司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完備的互聯網風險防控體系、建立統一、高效的保險業網絡信用體系。保險企業還應大力引進人才進行風險控制,并且創新自身的營銷機制,這樣才能夠更為合理的實現互聯網保險業務的發展與法律合規的平衡。
參考文獻
[1]徐夢堃.第三方網絡平臺從事保險業務的法律規制[J].保險理論與實踐,2017,(07):58-70.
[2]崔宇清,趙明.基于最大誠信原則的我國互聯網保險法律風險問題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7,(06):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