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利川
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加強素質教育滲透,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相聯系以及恰當布置學生作業。
關鍵詞:高效;素質;生活;作業
一、滲透素質教育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活潑的發展”。素質教育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素質教育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真正做到并努力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切實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而我國教育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長期受應試教育模式束縛,求同劃一,偏重知識、死記硬背、缺乏個性。素質教育的出現是教育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素質教育是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我國迎接21世紀挑戰、適應時代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很多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張”。學生在學校一般來說都很害怕老師,如果我們老師對學生過于嚴厲就會導致學生心里緊張,久而久之,師生關系會變得更加不和諧。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課堂中師生一旦不配合,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應創設教學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以自己真誠的情感與學生交往,教學中盡可能少的感受到威脅,因為在自由輕松的氣氛下,學生才能最有效地學習,才能最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我們作為數學老師,不管在在課堂和課后,尤其是在課堂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以學生為主體,不要一節課都站在講臺上,要走下去,多和學生交流和溝通。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搞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我們老師盡量要想辦法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一定要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變得靈活生動,盡量做到“授之以情,教之有趣”。要讓學生做到“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江澤民說:教育要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教育要全面提高辦學的質量和效益。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責任。
二、生活實際相聯系
現在的學生不僅對書本上的知識要掌握,對現實中發生的與數學有關的也要多多關注,在數學課堂上,適當地也穿插一點相關的與數學有關的趣味知識。如在講“等差數列”時,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有寺廟要建一座塔,高15層,下面第一層80塊大磚,下面第二層75塊大磚,下面第三層70塊大磚,每增高一層,就減少5塊大磚。問這座塔一共有多少塊大磚?大家都知道,我們老師不可能在課下準備那么多磚塊來在課堂上演示,但可以運用事先準備好的少量木塊來代替,以演示等差數列的概念。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了。另外我還設計了一道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出租車收費情況的數學題。已知,我市的出租車計價標準為1.4元/km,起步價5.5元,這5.5元屬最初的3km(不含3km)的計費。有同學在該市乘出租車從A地到B地,共行駛20km的路程。而且,沒有遇到紅燈,一路暢通。問這位同學要付車費是多少?關于這道題,它是依附等差數列公式進行運算的,我們老師可以按照平時班級進行的小組分工,讓學生通過這一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進行情境想象,并整理這道題展現出的等差數列公式、等差數列特點、等差數列規律。學生在分工解決任務的過程中會對等差數列這一知識的各個角度形成一定的認識,知道題目中的數字符號在公式中所指明的意義。了解到生活與數學知識的互相依附關系。學會舉一反三,變換角度的思考,這利于他們的學習。在這樣的情景課堂中,我們老師要盡量少講,而多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接受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分層布置作業
我國的應試教育搞了那么多年,到目前雖然也搞了幾年的素質教育了,但是還是有部分老師喜歡傳統的教育方式,比如就拿作業來說吧,現在很多高中老師依然在追求升學率,為了讓學生考上大學,想盡千方百計搞,這讓很多學生整天在學校和家里埋頭苦算。其實這些老師沒有針對性,在新課程背景下布置作業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要一定有明確的目標,在學生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之上提升訓練。比如今天學了一節新課就可以布置五道題。
這五道題難度一定要有層次,不同的難度可以滿足班上不同水平的學生完成,有的學生只能完成基礎題,有的學生可以做一點稍微難度的,有的可以做做較難的題。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任何考試,包括高考題,題的深難度都是按照7:2:1的比例。當然在作業收取并修改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的差異,進行綜合評價。不同層次水平的 學生完成了相應的層次題就應該算知識完全掌握。只要把基礎知識掌握好了,學生進入大學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所以我們老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就要根據學生水平和能力進行分層布置,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教學的順利開展。
(作者單位:四川省儀隴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