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大半國土都在戰火之中,位于西南的重慶成為大后方,過著還算平穩的生活。許先生和佟老板聯合一幫股東,在重慶的鄉下合開了一個農場,養豬種菜。在抗戰時期,大量人口避難來到重慶,一時間物資匱乏。按道理說,這個農場是不可能虧本的,然而在主任丁務源的打理下,卻出現了虧損。這個問題驚動了農場股東,他們想換主任。新主任的到來又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因為他只懂管理不懂人情,事兒自然怎么也辦不明白,農場的風波就在人情世故當中來回打轉兒,總也不太平。
薦語:
這部影片改編自老舍發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說,于2016年老舍先生去世50周年時,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首映,并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它還獲得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主演范偉獲封最佳男主角。該電影在藝術上獲得認可,首先得益于老舍先生的原著思想水平之高,還有導演梅峰的匠心獨運。梅峰不同于專職導演,他是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學歷背景從文學跨向電影學,對影視藝術有很深的理解和很高的追求。梅峰導演說,他在劇本寫作過程中查閱了大量民國資料,在影片制作過程中,他和其他主創人員用了半年時間共同構思、探討影片風格,在片場僅用了兩天時間便確定了全片少特寫、多中遠景的攝影特點,以及冷靜、客觀的敘事視角,把老舍原著的辛辣諷刺又保持冷靜的意味用影像表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