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鳴飛
摘 要:在諸多增強電力系統運行能力,確立電網規劃的方法中,急需得到人們關注的就是能源地新舊替代問題。
在時下各種能源并齊發展的情況下,必須抓住重點能源,盡快適應新能源、多元化負荷的高速發展,在配電網轉型升級的步伐上走得更加堅定。
關鍵詞:電網規劃;方法;新能源;前景
引言
電網規劃,也可以稱為輸電系統規劃,通常情況下,以負荷預測、電源規劃為規劃基礎。按照時間分類,可以分為短期規劃、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按功能分類,又可分為輸電線路、區域電網、聯絡線和配電網絡。在規劃建設中,需要把握三個要點,即何時、何地及何種類型,以此來確定投建的輸電線路及投建的回路數。在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下,既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輸電系統的費用,又能夠滿足使用各戶居民的生活需求。最終需要達到的目的,依然是盡可能地推動社會整體地經濟發展。本文即將就如何建設電網規劃,何為電網建設方向及未來前景作出簡單探討。
在規劃全國或區域性的電網建設時,不可忽略有如下幾個問題需要把握:
確定合適的輸電方式;揀選恰當的電網電壓;掌握變電所布局、規模,確定最終地電網網絡結構。
而電網建設的重點,就是圍繞主網網架,構想合理的規劃。如果能夠加強主網網架結構,那么該電網規劃的建設就會向前邁出一大步。
然而加強主網網架結構,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往往需要在具體的區域狀況中,發現其中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問題,然后才能確定具體的實施內容。
最基礎及最重要的,即是收集整理實地資料,進行科學分析。所收集的資料需要包括當地實際用電狀況、系統的電力負荷程度、電源點、已有的輸電線路、規劃基礎年的電量、經濟的發展指標、企業的承擔能力等等。對于當地的情況具備了真實可靠、完整有效的資料把握后,方可進行下一步電網規劃策略規劃。
要努力合理的調劑區域與區域間的電能,增強供電可靠性,提高當地發電設備的利用率,在電力系統運行方面有效改善其經濟性及穩定性。
個人認為,在諸多增強電力系統運行能力,確立電網規劃的方法中,迫切應得到人們關注的就是能源的新舊替代問題。
在時下各種能源并齊發展的情況下,必須抓住重點能源,盡快適應新能源、多元化負荷的高速發展,在配電網轉型升級的步伐上走得更加堅定。
根據近日新聞報道:《安徽省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明確了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有序發展燃煤火電、加快建設智能電網、不斷優化調峰能力、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大力實施民生工程、著力提升創新水平、持續推進體制改革等重點任務。
在規劃中,安徽省明確指出積極發展熱電聯產,加快現役機組升級改造。科學編制熱電聯產規劃,結合城市熱網建設、工業園區發展、小鍋爐替代等,統籌建設高參數、環保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熱電聯產項目。淘汰煤電機組落后產能50萬千瓦,有效降低煤耗和污染物排放,30萬千瓦及以上現役燃煤火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
據此,新能源在電網建設中不可小覷的作用已可見一斑。
不僅是新能源起領頭作用,高速向前發展的還有電動汽車、儲能裝置。我國終端用電負荷早已露出增長快、多樣化、變化大的苗頭,“無源”、“單向”,都已被時代淘汰。電網公司面臨著急需加快配電網轉型升級的境地。在建設過程中,始終要牢牢把握的就是貫徹智能電網發展戰略,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發展,加快提升我國的配電網智能化水平。與此同時,也可以著眼于電動汽車市場,在電動汽車充換電方面、增加接入配套電網的設施建設,與市民一同建成快充網絡的服務平臺,積極地倡導用電能替代煤油等舊能源的使用。在百姓家居方面,提倡并有效推廣電采暖,引領居民使用新型、環保的能源消費模式,以此來帶動整體的產業和社會節能減排,推動環保工作的實施。
不僅如此,我們也可積極推廣智能配電網項目實行發展,加快微電網示范項目的建設,探索出高效合理的發輸(配)儲用一體化系統。盡快建立出能夠容納高比例波動性的電力系統,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增加居民用電便捷性的同時增強安全性。
不可忽略的是,在網絡技術飛速的時代,網絡話語擲地有聲。應該高效合理地使用網絡的力量,全面加強配電網智能化以及互動化的水平建設,將配電網作為支撐平臺,進一步融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電力系統運行管理中的深化與使用,實現綠色用電,互動型的多渠道用電服務、分布式電源之間高效接入、電動汽車客戶隨插隨用的預想。真正有力地推動智能電表多元的兩向互動、有效提高電能服務的高效性、便捷性,全方位推動我國的能源生產和以及消費革命,使其再上新高度。
目前,我國在在堅強主網架建設方面已經取得頗多成就。
日前使用的特高壓輸電核心技術,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實現了真正的本土化,減少了國外引進,并且在工程應用方面獲得明顯的突破,在繼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之后,又開展了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
2010年 7月 8日,在±800kV向家壩—上海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中,成功實現了雙極全壓送電投運。以四川宜賓復龍換流站為起點,以上海奉賢換流站為落點。整條線路足足有 1907km,額定輸送功率為 6400MW。
實際上中國電力發展地速度正在不斷的加快中,電網也在迅速發展。網絡規模在一步步地擴大,系統運行電壓等級愈發提高,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形成了東北電網、華北電網、華中電網、華東電網、西北電網和南方電網,這6個跨省的、大規模的大型區域電網,基本塑造了完整的長距離輸電電網網架。
于此可見,我國電網規劃的前景頗具開闊性,在有足夠的社會空間發展條件下,依然深藏許多可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2013-2017年中國智能變電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關于“十三五”電網規劃若干重大問題的思考》
(作者單位: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錫林郭勒電業局多倫供電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