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藩
為帶動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輻射和指導作用,實現資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員提升的目的,2012年,我組織牽頭成立江西省化學名師工作室,為南大附中教學、教研工作探索新路。經過3年努力發展,2015年,我主持的江西省“名師工作室”被評為南昌市中小學“優秀名師工作室”。
經過一番艱辛的探索實踐,如今,“名師工作室”已發展完備,體系完整,形成了實時的備課方式、創新的說課評課模式、高效的教學研討方法。
一、網絡集體備課
所謂集體備課,是指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同類學科教師共同對某一教學內容所進行討論研究的活動。集體備課能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共同解決教學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基于此,“名師工作室”創新發展,與時俱進,采用網絡集體備課的方式進行教學研究,解決了傳統集體備課的時間成本高、過程形式化的問題。
由于傳統的集體備課難以實現在統一的時間、地點進行全員式的、經常性且真誠性的集中討論,依托南昌大學附中信息化優勢,借助IS平臺[注]開展網絡集體備課活動,形成了四大備課優勢:
1.打破了時空限制,讓備課形式更加自由。不論何時何地,教師只要有網絡便可針對主備課教師在平臺里發布的教案、課件及其他教學材料發表意見,還可利用IS平臺中的錄課功能將完整的一堂課以視頻形式記錄下來,并發到平臺上供大家討論,有效避免了就某堂課而要多次集中討論的難題。
2.激發了教師的參與熱情,讓評價更加客觀真實。IS平臺會自動生成臨時性的虛擬身份,其他教師可無顧慮地對主備課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客觀評價,提出合理建議,有效避免傳統形式的集體備課走過場的現象,提高集體備課的積極性。
3.豐富了網絡資源,讓備課組隨時調取研究。目前,IS平臺已和江西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中學學科網、e卷通組卷系統、橡皮網、中華資源庫、南昌大學電子圖書館等進行了有機融合,還與300多所學校組建了IS平臺云聯盟資源,整合的資源可為主備課教師和參與集體備課的教師共同使用,從而提高集體備課效率。
4.完善了集體備課過程,讓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提升。網絡集體備課雖然給予了教師一定的便利和自由,但更需要規章制度來明確責任。我要求工作室成員,在進行網絡集體備課時,務必遵循“教案研討”“課堂展示”“課后評析”“二次實踐”四個步驟,嚴守章法和規程,注重教學質量。
“教案研討”即在網絡集體備課前安排一名主備課人,按照給定的課題進行精心備課,并將教學設計、課件等在IS平臺中的網絡集體備課區發布,備課組其他成員在平臺上對該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討論并提出修改意見。“課堂展示”即主備課教師根據備課組成員提出的意見修改后進行授課,并通過IS平臺中的課堂錄播功能將課堂實錄發至集體備課區供備課組成員觀看。“課后評析”即每位備課組成員看完課堂實錄后都將對課程進行評價分析,指出其優缺點。“二次實踐”即主備課教師與其他備課組成員根據課后評價意見對原有教學設計進行再次修改和完善,并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級進行二次實踐。
二、創新說課評課
說課作為一種主流教學模式,在各種課教學比賽或教學研究活動中被大量采用,其一般框架包括說教材、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程序設計等,但此種說課模式也越發呈現“程式化”,尤其對于化學學科來說,說課者往往對實驗設計和實驗創新進行“屏蔽”,導致重理論、輕實驗的現象普遍存在。為此,我們提倡“綠色說課”模式,即“強調仿真”與“關注互動”。說課者在說課時要通過描述性的語言剖析問題生成和問題解決的過程,適當演示一些簡單、易操作、創新含量高的實驗,展示一些精彩的課堂片段,并提倡在觀摩中學習、在展示中研討、在研討中提升,增強說課者與觀摩者之間的對話性。
評課作為評價課堂教學的一種模式,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重要的教學延伸,但難免會被打上主觀色彩的烙印。為了讓評課過程更加科學高效,我們名師工作室集體創新了評課形式,在認真研究確立的“一堂好課”的基本指標上,借助南昌大學附中信息化優勢,自主開發了高中化學評課系統,顯現了便捷性好、動態性良、客觀性優、指導性強等特性。
所謂便捷性好,即只需一部手機,每位教師便可隨時隨地登錄評課系統觀看教學過程,并在無紙、筆操作的情況下,利用系統隨手對課程進行評價,甚至對照課堂實錄在家實行操作。所謂動態性良,即從課前準備、課堂導入、性質學習、實驗開展、遷移學習、課堂小結、作業布置、綜合評價等步驟進行動態評價,實現課程評價的全覆蓋化。所謂客觀性優,即在確立“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基礎上,針對不同課型設置不同評價指標,力求做好評課的科學性、客觀性。所謂指導性強,即在此評課系統所建立的良好基礎上,對教師授課形成了建設性意見,并可促進其專業成長。
三、高效教學研討
理論越辯越清,真理越辯越明。一個好的教學團隊,能夠經常開展高效的教學討論,對教師個體成長和團隊水平的集體提高都有很大助益。除了在網絡集體備課、科學說課評課以外,團隊還形成了一組常規、高效的教學研討方法:定期教研、專題討論、名師講堂、培訓學習。
為提升教學教研質量,幫助教師成長,工作室定期教研,每月召開一次教研會議,針對當月網絡集體備課、說課評課的常規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以提升主備課教師和說課老師對教材、教法的把握,以及對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的講解能力,并以課題研究為對象,以突出問題為導向、以深入課題為推動,積極開展專題討論活動。此外,我們還積極開展名師講堂活動,讓學校教師及工作室員工不定期參與校內外講學活動,充分深入教學研討。近兩年,工作室逐步注重對教師的培訓學習工作,多次組織校內教師及工作室成員赴北師大學習,聽取權威專家、學者講解當前教育改革中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學習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全面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教學是一門藝術,在追求這門藝術的路途中,永遠沒有止境。立足教學教研,運用信息化技術共謀教育發展,秉承著教育初心不改的信念,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帶領我的名師工作室成員們繼往開來,繼續刻苦鉆研,開拓創新,發揮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繼續為江西省基礎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