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人》是根據法國作家杜拉斯的自傳體小說改編而成的,1992年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將靜態的文字轉化為動態的畫面,其影片有著獨特的敘事結構風格,講述了一位法國少女與中國闊少在西貢發生的凄涼動人的愛情故事。《情人》的電影結構,從最基本的二元對立揭示社會矛盾的統一,具有很強的思辨色彩。電影《情人》的成功,在于導演成功地捕捉到各種類型的對立,勾畫出一對生動人物的形象。
關鍵詞:二元對立;女性主義;殖民;愛情
一、主題的二元對立
(1)貧困與富有的二元對立
貧困的少女贏得了富有男生的愛情,類似灰姑娘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了。《情人》卻不是這樣的,他是物質的懸殊萌發出愛的動機,最后又變成了阻力。
他們的出場是從鞋子描述開始的。簡穿的是一雙不合腳的、破爛的、鑲滿加鉆石的鞋子。安東穿的是一雙干凈、高檔、時髦的皮鞋、鞋子的不同,從側面反映出他們的貧富差距。
一場餐桌的爭吵,說明了她的家庭成員之間的緊張感:大哥欺負二哥;她厭惡大哥,同情二哥;她母親對大哥的偏袒。她對母親的厭煩、體貼、熱愛,直接影響了她對中國人的交往,她試圖想通過和中國人的交往,為她的家庭籌集金錢,因此,金錢要素深深介入故事當中,經濟地位的懸殊對他們的關系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需要的東西不一樣,安東要的是真的愛情,可簡更愿意把他們之間的幽會和曖昧看成是賣淫,因為她需要錢。當人們以“小娼妓”來稱呼她時,她并沒有遮掩自己的物欲。對于物質的渴求激發出對性的渴望。雖然在經濟上處于劣勢,可是她又性權。表面上,她依附于中國男人的身體就像勞工依附于資本,而實際上,對于中國男子來說,她必然成為剝削者。
貧困與富有的對立,將簡和安東看似沒有任何交集的“情人”糾纏在一起。
二、人物性格的二元對立
(1)白種人與黃種人的二元對立
簡是貧窮的,可她是白人,是殖民者。盡管家境破落,但她擁有標榜地位的最后一張籌碼--白種人。東尼是富有的,可是他是黃種人,是當時沒有社會地位的中國人。自認識東尼的第一天,簡就在心里一直強調,她不喜歡中國人,她和他在一起只是為了錢,因為新鮮和刺激。這種種族差異牢牢捆綁著安東,以至于他在簡面前始終處于“從屬者”的地位。初次相遇,他顫抖不已的遞香煙的手,謙卑的問候,挑起一些可有可無的話題。而女主只是淡淡地回答,目光看向遠方的風景。種族歧視從一開始就存在,而這份歧視生為即便是多金的貴族中國人也不能擺脫。沒錢的中國人白人看不起,有錢的中國人白人看不起還想著賺他們的錢。這徹底暴露了他心中的惶恐和膽怯。這種惶恐和膽怯始終伴隨著影片。當簡第一次坐上安東的車時,兩人各自靠在車子的一端,簡雙手合抱胸前,這是自我保護,是少女本能的矜持,也是對中國人的嘲諷和輕視。面對學校和家中知曉自己和中國人發生關系后,大家都認為她是一個蕩婦。在他們眼里,白人是最權威的殖民者,中國人是卑微的,沒有社會地位的。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貧窮的家庭的自欺欺人、自相矛盾的道德觀。
作為殖民者的白色人種和被殖民的黃色人種的二元對立之下,一段因為種族差距而產生的無數爭議的異國戀情故事清晰展現在觀眾面前。但這種對立和較量,中國人的富有完全敗在了一個法國家庭的種族偏見之下。
(2)情感欲望與道德倫理對立
情感欲望與種族偏見的對立是他們感情的最大阻力,安東對簡的感情一直是小心翼翼的維護著,對簡的感情也是情真意切的,而當安東感到簡對他的感情滿不在乎,而一直拜金,心中又有幾分痛恨;而簡對于安東從開始的拜金到后來的忘不了,一場美好的感情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在一起。
安東告訴父親,自己愛上了一個白人女孩,可父親卻說“我寧愿看你死,也不愿意知道你和白人女孩在一起。”這個一生從來沒有吃過苦的男人,除去衣食無憂的外表,空無一物。沒有了父親的財產,他一無是處,他沒有勇氣左右自己的愛情,蛋撻又無法左右自己的感情對簡的愛。影片從頭到尾,東尼似乎沒有一次的開心過,家產萬貫的他因為簡已經忘記了快樂的滋味,前面有提到,因為種族的原因,他在簡的面前總表現出一幅惶恐和懦弱。還有一部分就是他必須按照遵守中國的傳統法則,他不被允許迎娶一位白人少女。根據風俗,他的婚姻在十年前就定下了,他離不開父親的錢。而簡,是洞悉人生的,她深知安東的弱點,所以她一直按捺著自己。每當安東給簡講述著自己的婚姻時,只是為了讓她更熟悉中國傳統文化,而簡,卻似聽非聽,僅僅是享受著他的富有。影片中有很多安東一遍又一遍的要求簡告訴自己:我愛的不是你,是你的錢。安東用金錢的理由抵擋住愛情。而簡愛她,所以重復著他要求她說的話:我是因為錢才來到這里的。深深地感到,情感和道德無處不在較量著。
這是強烈的傳統習俗的對立,情感與道德的對立,這是他們愛情的最大阻力。
綜上所述,電影《情人》存在的四組“二元對立”,推動了故事的發展,也貫穿了故事的發展,成為了一沒有結局的愛情故事,令人回味,也是使得這部影片在國際上有了很深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李佳,從電影《情人》看杜拉斯的女性主義,電影文學 2014(13)
[2]朱萍,可能的故事—對杜拉斯《情人》二元對立結構的解讀,蘇州大學學報 2003(1)
[3]謝雨利,硝煙中的玫瑰—論杜拉斯和張愛玲之女性寫作,文藝理論2014(4)
[4]李云娜,女性主義視角下對《情人》中主人公形象的解讀,電影文學 2014(15)
作者簡介
高月(1997),女,山西大同人 西安工程大學2015級播音與主持專業本科生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