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48家外資在華研發機構為樣本,采用因子分析法進行分析,發現影響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四種因素:東道國的研發優勢、市場驅動、政策福利、提高競爭優勢,并認為市場驅動因素是在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主要動機。
【關鍵詞】外資研發機構 動機 因子分析
一、引言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推動下,研究與開發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經歷了三十余年改革開放發展的中國,以其特有的優勢吸引著外資企業在華的投資。近年來,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企業越來越多。
學術界對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動機也有不少研究,有學者從需求、供給、效率及環境角度提出市場競爭的加劇、某些專門領域人才的供應以及效率等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薛瀾,王書貴等,2001);有學者從公司自身發展需要和東道國人才優勢及優惠政策這兩個角度探討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動因(張婧,2004);更有學者提出了供求動力模型,認為跨國公司的研發投資取決于投資方OIS優勢與東道國REP平臺相匹配的程度(魏龍,張娟,2006);這些研究以不同的視角對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動因進行了闡述,但缺乏系統性。
本研究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取影響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8個因素,對其進行因子分析,歸納影響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動因,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幫助東道國趨利避害。
二、數據收集與分析過程
(一)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文中所使用數據來源于國家科技部項目《美資企業在華研發機構相關問題研究》,本文所研究問題是該課題的組成部分。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觀點,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動因有8點:一是中國的技術優勢;二是中國的人力優勢;三是優惠政策;四是外資企業公司戰略;五是降低研發成本;六是獲取競爭優勢;七是搶占中國市場。中國為鼓勵技術創新,在研發中心設立方面有許多政策優惠,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有部分企業根本不進行研發活動,但是仍設有研發部門,究其原因,有兩點:其一,政府為達到創新指標,建議企業設立研發部門;其二,企業為或許政策優惠,設立研發部門。為確認“地方政府引導”是否在企業設立研發部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調查表中設計了“地方政府要求企業設立研發部門”選項,即第八點地方政府的驅使。
(二)SPSS19.0分析過程
在對數據進行標準化后,進行了信度檢驗、效度檢驗及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顯示適合做因子分析。運用SPSS19.0進行因子分析,得出總成分列表,前4個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累積貢獻率達到了64.243%,從第四個成分以后,特征值均小于1,因此提取前4個主成分對原變量的信息解釋有顯著作用。
根據公因子方差比結果,每一個指標變量的共性方差大部分都在0.6以上,且多數超過或接近0.7,說明這四個公因子能夠較好地反映原始各項指標變量的大部分信息。考慮到在未經旋轉的載荷矩陣中,因子變量可能會在許多變量上都有較高的載荷,故在提取4個主成分后,我們采用正交旋轉法對因子載荷矩陣正交旋轉,經過旋轉后,每個因子的含義就比較清晰。
根據成分旋轉矩陣,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動因可分為以下四個:東道國研發優勢、市場驅動、政策福利、提高競爭優勢。其中東道國研發優勢包括東道國的研發人才和長期以來東道國在技術上的創新優勢,其中研發人才既包括東道國自身培養的人才,也包括海外留學人才;市場驅動因素是指在中國龐大消費市場吸引下外資公司的全球化戰略及其占有中國市場的欲望;政策福利因素包括政府為吸引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所特別設置的政策優惠及特殊情況下政府主導的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機構;提高競爭優勢因素同樣包括兩點,其一是降低研發成本,其二是與競爭對手競爭的需要。
三、四大影響因子說明
(一)市場驅動因子影響
第一,中國市場廣闊,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多市場份額是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重要因素。第二,研發機構的設立則更多是考慮到與生產和銷售相配套,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以西安西門子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成立時僅有生產、技術和銷售三大核心部門,外方不希望將帶有研發性質的機構設在中國,但是這樣的設置效率差、難以響應市場需求,故設立了研發機構,以與生產和銷售相配套,現在本地化已經成為西門子的全球化戰略之一。
(二)東道國研發優勢因子影響
一是中國的經濟、科技實力不斷增強;二是中國的研發人才多且相對廉價;三是相對于外籍研發人才來說,中國本土人才更加了解本地顧客需求,在為外資企業實現原有產品及技術本地化方面更具優勢。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企業聘請的是本土研發人才,有企業表示,在中國請2~3位工作能力強的研發人才的成本在母公司所在地只能請一位很輕易就能被取代的普通職員,成本優勢十分明顯。
(三)提高競爭優勢因子影響
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經濟、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市場潛力與本地企業實力不容小覷,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機構,可以貼近市場、快速反應市場需求,也能較容易獲得競爭對手動向。同時,人力資源成本及相關方面的優惠可以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優勢。
(四)政策福利因子影響
中國已經認識到吸引外資在華投資的重要性,為獲得外資先進技術,進一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政府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相較于對于普通的制造或銷售類企業,中國政府對于有研發的企業政策獎勵更多,如出口退稅、房租減免等,據調查,大多外資研發機構都享受了多種政策優惠,也有不少企業設立研發部門的最大動機就是獲取更多政策優惠。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政府層面
對于政府來說,可從四個方面做出努力:其一,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在調研過程中,不少企業向我們表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與母公司所在國差距很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研發積極性及技術外溢的主動性。其二,增加研發投入。據統計,即便中國的研發投入呈不斷增長趨勢,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三,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如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高校和企業進行聯合培養。最后,增強優惠政策針對性,加強政策宣傳力度。以西安為例,西安對外資企業年收入超過20萬的員工有減免個人所得稅的優惠,但走訪過程中很多企業表示他們并不知道。
(二)企業層面
在市場經濟下,企業是研發的主體,可從三個方面做出努力:其一,提升自身能力,積極與外資研發機構進行多形式、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其二,建立合理的用人機制。國內企業要想留住高端人才,就必須優化用人機制,為員工其提供自我實現的平臺。最后,企業應樹立“研發走出去”的意識,根據自身情況,建立海外研發機構,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得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范黎波,宋志紅.跨國公司研發活動全球化的成因、策略與組織形式選擇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4.
[2]賀團濤,曾德明.跨國公司研發國際化理論述評[J].中國科技論壇,2008.
[3]江小涓.吸引外資對中國產業技術進步和研發能力提升的影響[J].國際經濟評論,2004.
作者簡介:賈璐珽(1993-),女,漢族,陜西西安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碩士,研究方向:外資研發、創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