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許歡
孫偉平終于實現了理想,“在國企時,產品只能做小小的改動,要把產品完全推翻根本不可能,并沒有一款儀器真正屬于我。現在我有一個團隊,可以按照我的設想研發,只需半年就能完成生產。”
常州華紡儀器有限公司是孫偉平一手創辦的企業,孫偉平是那種把事業當愛好的人,他的愛好是研究這些儀器,即使有一天真退休了,他也依然是退而不休的人。
常州紡織儀器廠是老牌國有企業,孫偉平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從學校畢業就進入常州紡織儀器廠工作。在廠里和儀器打了幾十年交道。他回憶,計劃經濟時代生產一款新儀器,設計3年、投入生產又3年,6年才能誕生一款儀器,斗志都磨沒了。那時,無論大事小情都要反反復復開會,時間都耗在開會上。步入50歲時,孫偉平覺得在廠里已看不到希望,每天耗費生命,但他除了儀器沒做過其他,就選擇在本行業里創業。
2002年,他正式離開了國企,白手起家創辦了常州華紡儀器有限公司。創業期間歷經重重困難,和他一起創業的同事說。“從前我們在國企上班太安逸了,很多本科生和碩士生都無所事事,青春都浪費了。那時廠里已許久不生產新品,我每天就一、兩小時工作量,出來創業后,從財務到內部管理,一切從頭開始,日子很充實。”
經過踏實勤奮地打拼,孫偉平終于實現了理想,“在國企時,產品只能做小小的改動,要把產品完全推翻根本不可能,并沒有一款儀器真正屬于我。現在華紡儀器公司已經擁有一支反應迅速、技術精湛、責任明確、服務周全的研發團隊,可以按照我的設想和客戶需求研發,只需半年就能完成研發并生產。”
“雖然我該退休了,但開發了十幾年儀器,對產品有很深的感情,中間也發生了很多事,多得都可以拍成電視連續劇,我真的放不下。事業就是我的愛好,已經離不開了。特別是當我研發的產品得到客戶認可時,心里很有成就感。”
孫偉平給華紡定位成“小微企業”,在他看來,檢測儀器企業并不需要很大,但一定要腳踏實地投入全身心去做。“把每個產品做好、做精、做到極致,而不是人云亦云,甚至低價競爭。”

目前,公司已經生產有72件產品,擁有11個產品專利,其中兩個產品發明專利。產品供紡織行業棉、毛、麻、絲、化纖及大專院校和航空航天科研單位,國家檢測機構等單位,并遠銷美、歐等國。
孫偉平在研發儀器時,總會表現出他的倔強,別人認為行不通的事,他卻一定要完成,在他看來,花費了這么多精力,如果全部放棄,前面的努力也枉費了,他會一直進行到成功為止。近些年,孫偉平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產品研發上,他坦言,如今儀器的科技含量是過去常規儀器不能比的。老產品科技含量較低,只需做好質量,但如果總抓住老產品不放,企業便無生存空間。所以現在要花比過去多數倍的精力投入研發。
前段時間,孫偉平作為專家參加了北京化纖協會標準審稿會。雖然協會做的是標準,但也是接觸一線市場的機會,因為他能夠了解,達到標準需要什么儀器匹配,找到研發方向。這次在了解情況后,他確定了研發思路,并在最短時間內研發出一款自動化儀器。“其實華紡有很多儀器都是量身定制,有幾款產品已全部實現自動化,科技含量很高,而且數據非常精準,甚至精準到微米級。”
孫偉平平時很關注市場變化和行業趨勢,即便對于剛剛興起的智能化產品,他也開始涉足。客戶需要的,便是他關注的,他說自己是被客戶逼著往前走的,甚至有客戶會和他叫板,問他能不能做出國外的產品?這時,他的倔強又發作了,“我比國外做得更好。”華紡有一款全自動單紗強力儀,研制得非常成功,目前已出口到俄羅斯、日本、韓國、緬甸、越南。他認為,有些國產儀器的各項指標及性能,已經完全達到國際標準,并不比進口儀器差,而且性價比更高。“進口儀器畢竟太貴了,除非必要,否則國產儀器更適合。”
“其實客戶選擇進口儀器,有時也是心理作用,進口儀器也會有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最近,孫偉平正在幫助浙江省紡織測試研究院做“口罩呼吸阻力”的課題研究,但對方購買的一個美國進口傳感器,在試驗中出了問題,很長時間都沒解決。孫偉平知道后和產品銷售商溝通,發現是型號弄錯了,導致閥門小了,找到原因后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儀器的原理都是相通的,但客戶未必懂這些,這方面我雖算不上專家,但平時就喜歡研究這些,解決技術上的難題也是我的樂趣。”
常州華紡儀器有限公司的辦公地和生產地都在科技園區內,規模不是很大,正如孫偉平所定位的——小微企業。但設置得“很精干”,沒有多余人員,都各司其職。而且平時公司里,幾乎見不到幾個人。華紡有四五個工程師,可以在家辦公,這在公司來說是很少見的,但這也是孫偉平“人性化管理”的體現。
“我只看結果。因為我也是技術出身,很了解這一點,做技術一旦思路被雜事打斷,就很難接上。因為公司里人雜事多,會讓他們分心,所以我給員工靈活辦公的自由。而我把任務交出去后,只看結果,至于如何完成,在哪兒完成并不干涉。事實證明,這樣的效果非常好,他們的工作都很出色,公司人員也很穩定。”
在企業內部管理上,孫偉平盡可能給予員工最大的寬容度,甚至有員工三進三出,他也毫無二話。有位年輕的車工,覺得做車工沒意思工資還低,便提出辭職,但出去不到一年又回來了;回來后工作沒多久,他又想自己開店就又走了,但這次卻虧掉很多錢,讓他心灰意冷,還想回來工作。孫偉平沒有拒絕他,但和他講得很清楚,這次回來不能再三心二意,要踏踏實實地工作,如果不喜歡做車工,可以做精加工或其他工作,但要給自己規劃好,找準位置。
10年前,孫偉平到外地出差時,看到一塊大石頭,這個石頭形狀像一個角,里面是玉,名為“腳踏石”。孫偉平當即買下運了回來,然后放在企業大門口。他想借此告誡員工:進了這個企業,就要腳踏實地地工作,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人員穩定是孫偉平十分重視的,他會認真對待每位員工,也愿意從頭培養員工,視他們如家人,甚至會操心員工除工作以外的一些事情。孫偉平感慨:“要留住員工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付出很多,所以我的企業人員流動很小。等我把企業再帶領上一個臺階,就打算把企業交給這些孩子打理。”
“現在儀器行業競爭非常激烈,除了做好研發,我們必須要腳踏實地把口碑建立起來,尤其對待客戶,更要全力以赴。客戶說明天解決就行的問題,我當天就會安排解決,要的就是效率。雖然我們的產品很好,但目前在推廣上還有欠缺,沒有把好產品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