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鼎
摘 要:射箭是一項歷史比較悠久的體育項目,但我國在奧運比賽中的成績一直不理想。不管是從訓練理論,還是從中韓國情比較分析來看,中國射箭一直處于劣勢與種族、經濟等因素的關系不大,主要還是因為對射箭運動的本質規律認識不到位、訓練體系不完善等。本文將結合文獻資料,對射箭技術評價指標進行闡述分析,旨在為相關訓練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射箭技術 技術動作 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3(a)-0197-02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研究法
通過檢索《中國期刊數據庫》、《射擊射箭運動雜志》、國際射箭協會網站、中國期刊網等數據庫,收集與射箭項目相關的文獻資料。
2 射箭技術評價指標分析
2.1 聲—動反應變化規律
聲—動反應即射箭運動員用力瞄準—拉距到位—撒放的一系列動作,這是多年訓練所形成的條件反射。國際優秀選手在北京奧運會上的聲―動反射數據如表1所示,表2為某射箭運動隊的訓練參數。
對表1、表2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表2中射箭運動員的平均聲—動反應時間相對較長,且運動員之間的差距鮮明。個別遠動員甚至低于人類的生理極限。以隊員5為例,其平均聲—動反應參數僅為0.07s,這說明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沒有根據定位片的提示進行撒放。同時,這也反映了該運動員的動作精準、具有高度統一性;多數運動員在第一、第二箭的聲動反應比較緩慢,可能是因為運動員剛入場,需要一定的適應調整時間,也可能是運動員為了求穩,瞄準時間長、放箭猶豫等因素導致的;國際優秀射箭運動員的聲—動反應時間一般維持在0.12~0.14s,幾乎達到人體的反應極限。同時,拉響到位與撒放動作非常迅速,具有自動化特征。從表1中樸成賢的數據可以得出,她有多次僅是靠直覺完成放箭動作。
因此,可以這樣說,優秀的射箭運動員其聲—動反應普遍較短,其開弓、拉距到位以及放箭的動作流暢,動作高度統一,甚至經驗豐富的運動員可以在定位片未拉響的情況下,完全憑借自身感覺,精準撒放。
2.2 技術節點射箭變化規律
2.2.1 撒放動作
如表3所示,整體來講,優秀運動員在撒放時間上的波動不大,然而,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甚至是同一運動員的不同箭次的撒放時間還是具有一定差異的。一旦運動員的放箭動作或者方式出現明顯變化,撒放時間都會隨之改變。一般來講,優秀射箭運動員的撒放時間應保持在10~18ms的范圍內,而當放箭狀態變化時,撒放時間可維持在30ms內。根據力學原理可知,撒放時間越長,動作效率就越低。
由此可見,運動員訓練過程中,不同組次的撒放時間差距不大,但是隨著訓練階段的改變,撒放時間將會發生較大變動。根據弓弦與箭枝之間的力學原理得出:射箭運動員撒放時間越短,箭速與動作效率越高,技術動作定型的精確率也就越大。
2.2.2 開弓及持續用力環節
查閱現有資料,發現運動員在主要技術環節上的時間大致相同,尤其是在開弓以及舉弓過程更是十分接近,這要歸功于系統訓練所形成的自動化動作。單從時間方面考慮,射箭運動員在開舉弓環節的差距不大,如表4、表5所示,女子運動員的開舉弓時間要比男子短一些,整體動作節奏也要快許多。
整體來講,優秀運動員的持續用力時間一般維持在2s,且女運動員的穩定性普遍要比男運動員高。現代射箭運動要求節奏快、動作穩、統一性高,因此,一名優秀的射箭運動員要盡量減小關鍵技術環節上的時間波動,提高定型動作的穩定性。
3 結語
綜上所述,射箭技術體系中,運動員的聲—動反應時間、撒放時間以及關鍵技術環節時間是其專業技術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優秀射箭運動員要具備聲—動反應迅速、撒放時間短、關鍵技術環節節奏鮮明、動作穩定性高等特點。因此,進行日常訓練時,教練員要注重撒放方式以及動作的控制訓練,提高運動員的動作統一性,促進射箭技術專業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起式.綜合射箭技術(Total Archery)[M].北京:華廈翰林出版社,2015.
[2] 郭蓓,姚頌平.我國射箭運動訓練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5):108-112.
[3] 郭蓓.射箭項目備戰重大比賽的訓練理論與方法[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