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
摘 要:依法治國是對國家進行管理的一個有效手段,只有通過法律才能建立一個規范有秩序的和諧社會。在現階段我國正處于一個經濟轉型的時期,因此更需要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所以依法治國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對于經濟法,它是一個能夠提高國家經濟與實力、增強國家治理能力的一個法律法規,與依法治國相輔相成。經濟法在現階段承擔著許多重要的時代使命,對發展國家與社會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依法治國;經濟法;時代使命
現階段的國際競爭看的是經濟實力,在我國實行經濟法能夠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還能保障國家的穩定,同時可以促進法治國家的建設。針對以上作用,在依法治國中經濟法的建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例如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國家政府干預經濟的活動手段。經濟法在市場機制下的調控是不可缺少的,市場經濟中有許多難以控制的不良因素,對其沒有一個有效的管理,就很容易釀造出大的危機例如金融危機,這些危害對于建立法治國家是不利的,本文主要論述了依法治國目標的下經濟法發揮的相關作用。
一、經濟法對于虛擬經濟法治建設的作用
虛擬經濟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一個經濟產物,是隨著網絡科學技術發展衍生出來的,實現依法治國,對于虛擬經濟的發展和促進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虛擬經濟包括債券、產權以及期票等虛擬產物,。建立健全對于虛擬經濟管理的相關法律,在虛擬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能夠在合法的范圍中活動,對虛擬經濟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虛擬經濟近期的飛速發展給實體經濟帶來了很大壓力,給實體經濟帶來了沖擊。因此,在依法治國中關于對于虛擬經濟的管理完善既能夠對虛擬經濟本身有一個合理地優化配置,同時也能夠緩解其對實體經濟的沖擊。
二、經濟法對于建設法治國家的具體作用
在國家對市場經濟風險進行管控時,對于國家為實現法治化建設所采取的措施要積極適應,來推進反壟斷到宏觀調控的轉變,不斷適應現階段的市場情況。中國現階段正處于一個積極轉型的時期,作為政府,作為領導者,應該以經濟法的建設為基本目標,建立對于調控法理論體系的大概體系,使其能夠不斷促進規范政府的管理行為。從不同的方面來看,建設經濟法既可以推進我國法治化建設的目標,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程度的晴雨表。但是在現階段并沒有一個合理科學的宏觀調控,讓中國盡快進入到新的格局,還無法確定調控者以及受控者之間的關聯,因此就會出現一系列濫用職權等腐敗問題,因此利用經濟法這一有效措施能夠幫助中國政府進一步促進我國的法治化建設目標的完成。
三、經濟法對于國家進行經濟干預的作用
依法治國的另一保障就是國家對于經濟的合理干預,這也就需要經濟法的調控作用。任由市場發展會產生許多問題,例如誠信問題,壟斷行業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就少不了國家的經濟干預,國家的宏觀調控來保障市場的大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就曾指出,制度對權力的有效控制中必定有人民的監督,在監督下的權力才是公開公正,合理透明的。將人民手中的權力最大化首要的就是對政府權力進行管控,才能保證國家干預經濟時的科學合理。對于市場的多變化性,經濟法會出現失靈狀況,這時就應該利用國家進行調解的手段,因此才會對國家經濟進行管理控制。對于預防腐敗,廉政建設,經濟法也有其獨特作用。在現階段對于市場管控的諸多法律中,國家干預的法律條例占重要的一部份,簡單來說國家干預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經濟法的含義,因此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經濟法也同時要遵循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對市場進行管理而不是控制,來平衡市場發展與國家調控之間的關系。
四、經濟法能夠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
實現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對于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來讓社會和市場的發展有一個堅實的保障。因此,為了實現依法治國中的這一目標,經濟法的一個任務就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承擔社會責任。針對現階段的我國的市場發展情況,我國政府理應為我國的公民提供一個最低的生活保障,建立相關的法律規定,例如最低退休工資保障、贍養制度的完善等。來保障社會的穩定和諧。現階段社會保障體系建立的并不完善,很多社會問題都得不到解決,無法可依,沒有依法根據,責任義務并不明確,因此不斷健全社會保障的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對于建立法治社會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人們的生活有了最低保障就不至于去觸犯法律,就會減少很多犯法的事情。
經濟法對于社會穩定也有其作用,首先造成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經濟發展。經濟平穩發展,人民安居樂業,自然就不會產生社會問題,但是在經濟發展中一旦出現波動,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例如罷工、游行等動亂,這些都是對社會安定及其不利的。在歷史上因為經濟而爆發的危機就有很多,例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導致整個歐洲的經濟癱瘓,由此給法西斯上臺提供了可乘之機,由此就引發了世界大戰,造成大量的傷亡,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經濟倒退幾十年,一切建設都要重新開始,法律制度也受到了極大沖擊。由此可以看出經濟的發展對于社會的穩定是極其關鍵的。在市場經濟中,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保證他人和社會集體的利益,這樣才能保證市場經濟的平穩運營。但是這一觀念卻并沒有在經濟法中得以體現。經濟法在行業競爭中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規范市場秩序,從每個角度來維護市場和經濟的平穩運行,保障社會的穩定。
五、 經濟法能夠幫助緩解金融危機帶來的危害
經濟危機是不可避免的,是市場周期性運行的結果,市場機制雖然打著自由,平等競爭的旗號,但是實際上是十分容易產生壟斷行為。市場經濟這一機制既是帶來利潤的有效機制,但是也是兼具高風險的。從歷史上的各個金融危機中可以得出這一理論,針對于這一問題,許多國家的政府都認識到宏觀調控的作用,在經濟、政治以及法律各個方面都加強了管理來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法實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來主要解決金融危機而興起的法律。經濟法聯系著市場與國家政府管控之間的關系,能夠規范以及引導市場的運作模式。
六、經濟法能夠與民法相輔相成。
民法是調整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的一部法律,民法頒布于經濟法之前,因此也就兼具著經濟法的部分功能,但是由于民法在此方面的條文規定并不完善,也就會導致在市場運行中一些不良現象例如誠信缺失,大企業壟斷等,這都是民法所不能解決的,但是經濟法對于靈活多變的市場環境,能夠進行及時的調整管控,彌補民法在此方面的不足與缺陷。
七、總結語
實現依法治國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國家所要追求的目標。,因此就要提高我們國家政府的治理能力,在現在這個市場經濟為主,政府管控為輔的經濟環境下,就要不斷完善發展經濟法的法律體系,經濟法中包含的諸多作用是其他法律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上文提到的保障社會穩定,緩解金融危機以及提高國家經濟干預能力等,同時這也是經濟法的時代使命。經濟法與其他法律相比作用十分有針對性,就是一部關于經濟的法律,建設一個法治化的國家,一個安定的國家,就要有一個安定的經濟環境,經濟法就是這個安定的經濟環境的保障。以上所述就是經濟法在現階段所承擔的時代使命。
參考文獻
[1]胡光志,屈淑娟.經濟法在依法治國中的時代使命[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01):113-120.
[2]周曉武.經濟法在依法治國中的時代使命[J].湘潮(下半月),2016(06):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