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晴暉
摘 要:初中思品課是培養樹立學生的精神思想, 塑造學生具有美好的道德人格、心理素質、人生志向的課程。要實現這些目標,合理科學的把情感思維運用在思品教學中極為重要尤其是對體校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抓住情感思維的一些特性,如愛國情感、責任情感、法律情感、興趣情感、生活化情感,把它們有效的運用在思品課教學中,以情激學,以情明理,以情導行,這樣才能契合時代的發展要求,真正實現思品課高標準的育人要求。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情感思維;有效運用
與普通學校相比,體校屬于特殊特色學校,因它承擔了培養和輸送體育后備人才的重要任務,正因如此,體校的學生與普通中學的學生是不一樣的。以云南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競技體校為例,本校的學生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公費生,即通過選拔出來具有體育發展潛能的體育苗子。另一部分是自費生,即文化學業不好自費來體校讀書的學生。公費生因為繁重的訓練任務,他們的時間精力已大部分透支,無心無力再把重心放在文化學習上再加上思想上的不重視。自費生本來就因為文化學習不好,才到體校讀自費。公費自費生有著共同的特點,即不喜歡不重視文化課學習,甚至厭學。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的思想,精神,心理進行幫助和引導的一門課,本文從情感思維在初中初中思品課中的運用進行了闡述,來提高思品課的教學效果,使初中思品課正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從中獲益。
很多人認為思品課歷來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其實相反,這門課從內到外都流放出喜怒哀樂充滿人性的氣質。在這門課中,充滿孕育了各種色彩的情感。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如果能在思品課中有效的運用情感思維,那么對提升思品課的教學價值一定是有效的。
一、愛國情感在思品課中的運用
愛國情感貫穿了思品課教學內容。例:在“中華文化,傳承創新”教學片段,課文內容展示了中國的哲學博大精深;傳統倫理充滿人倫溫情及家園情懷;傳統文學典籍浩如煙海;民間工藝巧奇天工;中華武功氣揚世界;中醫中藥福澤人類;中華藝術多姿多彩;中華書法、漢字、國畫等在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等等。每一字每一句都散發出深厚的中華民族智慧情感,不用多說什么,學生已經為之自豪。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教學片段,一幅幅彩圖文字,展現了現代中國的科技成就,雜交水稻、陸相成油理論與應用、“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蛟龍號”、“神舟十號”等,不用多說什么,已讓學生為之激情振奮。在“經濟全球化”教學片段,影響世界的“中國制造”,讓中國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的“加工制造中心”,同樣不用多說什么,讓學生已為之驕傲。在教學中,教師不用太多的修飾夸張,只要恰如其分的運用好這些教材中充滿愛國情感的原材料,那么思品課教學中自然流溢出的愛國情懷,就能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植入學生的心中,在那里生根、發芽、成長、壯大,這就是愛國情感在思品課中的運用。
二、責任情感在思品課中的運用
在思品課中,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德道觀念,而責任心是樹立正確道德觀的標桿。教學可以選一些典型的反面事例來實現責任情感的運用。在“公民的責任義務”教學片段,列舉了一個例子“恥辱的戒指”,講述了一個有名的建筑設計團隊在負責設計一座大橋時,由于把一個數字弄錯了,結果導致整座大橋垮蹋,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為了永遠記住由于責任心的疏忽而造成的災難,他們把垮蹋大橋的鋼材制成恥辱戒指,每人戴一個,隨時鞭策自己永遠銘記責任的重要。教師通過這樣一個反面的典型例子,讓學生深切的感悟到什么是責任,責任對個人對國家對社會的份量是什么?因此,在思品課中如果能很好的運用責任情感,教學效果一定能出奇制勝。
三、法律情感在思品課中的運用
法律情感是人們對法律的一種心理情緒的體驗,它反映了人們對法律規則制度的直接情感態度。公民的法律情感大體上有三種情形,即親法、惡法、冷法。在初中思品課中融匯了許多法律知識,要培養樹立學生的親法情感,即要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教師可采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發揮法律情感在思品課中的作用。首先傳輸給學生一種意識,就是法律與每個人的生活相關,人從出生就與法律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生活中享有各種權力就是法律賦予我們的。舉例各種法律規定的權力,讓學生對法律產生親切感,從而學法、知法。舉例一些違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使學生懂得守法的必要性。列舉一些當今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法律如何來保護人們正當權益的案例,讓學生感受法律權威,從而學會用法護法。在整個思品課法律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都融入法律的影子,讓學生感受到法律無時無處不在,久而久之就會學生對法律產生特殊的情感,從而更好的成為法律的踐行者守護者,成為具有法律素養的人。
四、興趣情感在思品課中的運用
思品課中興趣情感的運用,主要體現在教學手段上。首先傳統的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圖片、視頻都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教學片段,選取一些很精美又生動的圖片視頻內容播放,學生對其充滿了興趣。其次,可以組織一些公益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參加。如讓學生去調查自己身邊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他們需要些什么生活物品,在黑板報上圈出專欄,由學生自己親自把所需物品記錄在上面,像舊電飯鍋、圖畫書、舊衣服等,再倡導學生自愿的力所能及的捐這些物品。學生做了一次之后,感受到了成就感,對此方式產生了興趣,由此堅持做下去,從中感悟了助人為樂的快樂與做人的價值。再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博物管的展覽會,展會上的每一件物品都會引起學生濃厚的好奇心,興趣滿滿的去探究喜歡的物品,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興趣。因此教學手段是興趣情感在思品課中得以運用的好幫手。
五、生活化情感在思品課中的運用
思品課是一門充滿了生活氣息的學科,涉及到生活中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因此如果能把生活化情感很好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可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基本經濟制度”教學片段,講到了非公有制經濟,很多學生都舉例子,談到自己的爸媽開辦了私營企業,周圍有很多認識的人都是個體戶,經營得如何等等,對其充滿了話題。在“分配制度”教學內容中,學生能說出自己周圍的人從事的職業是什么?收入來源是什么?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學片段,少數民族地方的學生都知道自己家鄉是哪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在“消費者權益”教學片段,學生積極發言,講了很多自己消費中的各種經歷,并提出了很多意見建議。總之,生活化氣息滿滿貫穿了思品課教學內容,無論哪一個知識點,學生都耳熟能詳,能舉出一些例子,說出想法,課堂氛圍有了生機,對于這些生活氣息濃溢的知識內容,學生們表現出幽默、沉思、哀婉、斗志各種情緒,使教學達到了期望的效果,這就是生活化情感在思品課中的運用。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過:“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情感是促發學生個人行為的內驅力,在思品課教學中,要重視并運用情感思維,堅持以情育情,以情換情,就能讓學生產生動情和學習的激情熱情,從而把思品課的課堂效益水平提升到一個較好的境地。
參考文獻
[1]陳宗杰 . 有效教學 .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熊賢友 . 課堂教學中舉例的藝術 . 教研天地 ,200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