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飛?宋震
摘 要:通過分析研究灰塵的成分和性質,選用了合適的濾袋,解決了袋式除塵器不能正常工作的問題。通過研究灰塵產生的原因及控制灰塵的辦法,很好的解決了粉碎過程中灰塵大的問題。
關鍵詞:灰塵;除塵;生物質粉碎
小麥秸稈和玉米秸稈是生物質鍋爐燃燒所需要的兩種主要原料,這兩種秸稈在鍋爐運行過程中需要被粉碎,由于這兩種秸稈在收割、運輸、儲藏過程中混入了很多的灰土、粉塵,因此在粉碎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灰塵,嚴重的影響了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和身心健康,因此必須設法把這些灰塵消除干凈。為了解決粉碎工序的粉塵問題,生物質鍋爐使用單位邀請我們幫助他們進行技術改造,通過我們雙方的不斷努力,最終解決了這個難題。
目前常用的除塵方法有濕法除塵和干法除塵,濕法除塵產生的污水量大,增加了污水處理工序的處理難度,因此不宜選用濕法除塵。干法除塵常用的有電除塵和濾袋除塵,電除塵設備昂貴,運行費用高;袋式除塵器價格便宜、結構簡單、運行維護成本低。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最終我們建議生物質鍋爐使用單位選用了更加經濟實用的袋式除塵器。
但是一開始這家生物質鍋爐使用單位粉碎工序的袋式除塵器運行情況并不好,生產過程中仍然產生大量的灰塵,布袋除塵器沒有很好的起到除塵的作用。針對這個情況我們與鍋爐使用單位做了大量的技術探討和工藝改進,最終解決了這個難題。
秸稈在粉碎過程中產生的灰塵成分很復雜,大體上講含有粉塵、霉菌、秸稈細小纖維三種主要成分,三種成分的含量依次為粉塵約占70%,霉菌10%左右,秸稈細小纖維20%左右。秸稈細小纖維隨氣流流動過程中互相摩擦產生靜電,很容易吸附在濾袋上,而且一旦吸附在濾袋上就很難去除。另一方面灰塵的干濕程度受秸稈的干濕程度的影響,秸稈一旦潮濕產生的灰塵也是潮濕的,潮濕的灰塵很容易打濕濾袋,從而在濾袋上沾上厚厚的灰塵而不能被壓縮空氣抖落,實驗表明當秸稈的含水量高于30%時,產生的灰塵就很容易粘附在濾袋上。由于受到儲藏環(huán)境及天氣的影響,秸稈一般都比較潮濕,含水量很容易就超過30%。因此在選用濾袋時必須考慮防靜電和防潮。一開始選購濾袋時,我們沒有認真分析灰塵的成分,選用了普通的濾袋。布袋除塵器運行5天左右,濾袋就已經沾滿厚厚的灰塵起不到過濾的作用了,需要摘下濾袋進行人工清理,既浪費人力又影響生產。當我們分析清楚灰塵的成分和灰塵的性質后,我們就選用了“三防”濾袋,所謂“三防”是指防水、防油、防靜電,使用這種濾袋后,濾袋連續(xù)使用半年,除塵效果才開始下降,這時才需要清理濾袋。濾袋起到了很好的過濾作用,這樣既降低了維修成本又提高了生產效率。
原來的除塵器安裝在生產設備附近,除塵器底部安裝的是閘板排灰裝置,閘板定期打開排灰,排灰時一旦風比較大,灰塵就會刮的到處都是,形成了惡劣的生產環(huán)境,經測定生產區(qū)的粉塵含量約為180mg/m?。這樣的粉塵含量既不符合環(huán)保要求又危害了工人的身體健康。經過仔細的研究,我們決定把除塵設備搬離生產設備,使除塵設備遠離生產區(qū),這樣除塵器排灰時產生的灰塵就不會影響到生產區(qū)。另一方面我們考慮如果把除塵器密封起來并采用一些控制灰塵的辦法,就能徹底解決灰塵大的問題。為此鍋爐廠專門砌了幾道墻把除塵器密封在一個空間里,密閉空間的底部開有一道活門用于清灰和維修。這樣一來當打開閘門排灰時,灰塵就不會隨風飄散了。在這個密閉空間里,安裝了噴水裝置,當排灰時打開水霧噴淋閥門,水霧噴淋閥門的開啟持續(xù)時間可以人工設定,經過幾次試驗我們把開啟持續(xù)時間設置在一個合適的數(shù)值上,既利用水霧把灰塵壓住又不會把灰塵澆得太濕,很好的起到了收塵的作用。當密閉空間的灰塵積存到一定量時,打開底部的活門,把灰塵清理走。改造后,生產區(qū)的粉塵含量下降到15-20 mg/m?,粉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通過這兩個技術改造,很好的解決了除塵器不能正常工作和灰塵到處飄散的問題,提高了設備性能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同時使生物質鍋爐使用單位粉碎工序的生產環(huán)境達到了環(huán)保要求。
參考文獻
[1]金國淼.化工設備設計全書—除塵設備[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10.
[2]RA凱普納,等(美).農業(yè)機械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