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杰, 陳 行, 周鵬發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成都 610031)
近年來,隨著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設施(鐵路、公路等)建設的發展,大量的出現了在既有線(如鐵路或公路等)旁修建新線(如復線鐵路、高速鐵路、高等級或高速公路等)等工程現象,且規模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近。這勢必造成新建結構物與既有結構物鄰近和錯綜復雜的關系,從而產生對既有結構物的種種不利影響。在地下工程近接施工中,新建結構物的施工會改變既有結構物的受力狀態,從而對既有結構物產生不利影響。為了探討新建隧道開挖對臨近既有隧道的結構安全性影響,本文選取成昆線新建麻曲隧道與既有布祖灣隧道作為工程依托。通過強度折減法,以位移突變作為判據、以安全系數作為評價穩定性的指標,判斷依據新建隧道開挖所處的三個階段(裸洞開挖、初期支護、二次襯砌)對既有布祖灣隧道的安全性影響。
麻曲隧道地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埃岱鎮。隧道全長隧道390.6 m,進口里程DK266+184.4,出口里程DK266+575,單洞雙線隧道,進口緊鄰埃岱尼日河1號雙線大橋,進口橋臺進洞,出口緊鄰埃岱雙線特大橋,設計為9 ‰的單面上坡。全隧位于半徑R=1 600 m的左偏曲線上。隧道最大埋深約200 m,測區屬河流峽谷中高山地貌,尼日河深切,地面高程1 000~1 200 m,自然坡度5~60°不等,局部較陡,地表植被較發育,多被墾為旱地,溝槽等低洼地帶覆土較厚。隧道進出口地形陡峭,交通條件差。
麻曲隧道出口洞口距離既有線布祖灣隧道出口洞口水平距離約193.3 m,距布祖灣隧道洞頂高差約39.485 m。具體麻曲隧道與布祖灣隧道線路位置關系如圖1所示,既有隧道與新建隧道隧道典型斷面位置關系如圖2所示,隧道麻曲隧道洞口與布祖灣隧道洞口位置關系如圖3所示。

圖1 麻曲隧道與既有布祖灣隧道線路平面位置關系
計算采用平面應變計算,部分模型如圖4。其中工況1橫向取154.45 m,布祖灣隧道埋深55.783 m,麻曲隧道埋深4.5 m;工況2橫向取186.89 m,布祖灣隧道埋深230 m,麻曲隧道埋深180 m;工況三橫向取237.19 m,布祖灣隧道埋深57.47 m,麻曲隧道埋深5.1 m,均根據實際地形建模,模型服從摩爾-庫倫屈服準則。應力場按自重應力場考慮。計算斷面相關位置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計算斷面位置關系
相關計算參數如表2所示。
強度折減法是通過對圍巖的剪切強度代表值進行不斷的

(a)DK266+301.4

(b)DK266+418.4

(c)DK266+575圖2 隧道典型斷面位置示意

圖3 隧道麻曲隧道洞口與既有布祖灣隧道洞口位置關系

圖4 斷面1計算模型示意

名稱密度/(kg·m-3)彈性模量/pa泊松比摩擦角/°內聚力/pa砂巖夾頁巖24001.15×1090.42218.50×104白云巖26002.55×1090.33313.50×105白云質灰巖26001.20×1090.4221.20×105初支23002.30×10100.250.62.13×106二襯25003.15×10100.250.82.55×106
折減直至圍巖達到極限破壞狀態為止。下面以服從摩爾—庫侖準則的材料為例來闡述強度折減法的基本原理。
令w為強度安全系數,折減后的圍巖強度可以表示如下:
根據以上的式子可以得出:
式中:
c、c′分別為初始粘聚力和極限粘聚力;
φ、φ′分別為初始內摩擦角和極限內摩擦角修正值。
對3種典型斷面采用按既有布祖灣隧道施工完成-麻曲隧道開挖完成-麻曲隧道施作初支后-麻曲隧道施作二襯的順序,進行施工全過程分析、折減得到各斷面安全系數與位移關系曲線如圖5~圖7所示。

圖5 斷面1安全系數與位移關系曲線

圖6 斷面2安全系數與位移關系曲線
通過對各工況不同開挖順序的安全系數進行匯總,得到安全系數匯總表如表3所示。

表3 安全系數匯總表
本文選取新建麻曲隧道和既有隧道布祖灣隧道3個典型斷面進行數值計算,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強度折減法得到以下結論:
(1)通過對典型斷面進行相關計算得到,既有布祖灣隧道施工完成(即新建麻曲隧道施工前)時,考察三個斷面的最小安全系數為1.61,均大于1,滿足規范整體穩定性要求。
(2)對新建麻曲隧道開挖完成、初支施作完成及二襯施作完成后3個典型斷面的最小安全系數分別為1.22、1.56和1.60,均大于1,滿足規范整體穩定性要求。
(3)新建麻曲隧道對布祖灣隧道正常運營影響不大,為了防范異常的發生。建議在施工期間,必須對既有隧道和新建隧道進行全面監控工作。采用三維激光掃描進行位移監測,并采用壓力、應力等監測手段對支護結構實現受力狀態監測。
[1] 仇文革. 地下工程近接施工力學原理與對策的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學,2003.
[2] 陳建樺. 廣深港客運專線隧道下穿地鐵施工安全分析[J]. 鐵道標準設計,2017,61(10):133-136+140.
[3] 申一修. 近接隧道施工影響分析與評價方法研究[D]. 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2014.
[4] 郭子紅. 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穩定性的理論分析與模擬研究[D].重慶: 重慶大學,2010.
[5] 趙尚毅,鄭穎人,王建華,等. 基于強度折減安全系數的邊坡巖土側壓力計算方法探討[J].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29(9):1760-1766.
[6] 程芳卉,陳壽根,王建新. 淺埋暗挖近接隧道施工技術研究[J]. 四川建筑,2010,30(4):222-225.
[7] 江權,馮夏庭,向天兵. 基于強度折減原理的地下洞室群整體安全系數計算方法探討[J]. 巖土力學,2009,30(8):2483-2488.
[8] 劉傳利,漆泰岳,譚代明,等. 近接隧道施工工序的數值模擬研究[J]. 隧道建設,2009,29(1):50-53.
[9] 鄭穎人,邱陳瑜,張紅,等. 關于土體隧洞圍巖穩定性分析方法的探索[J].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10):1968-1980.
[10] 趙尚毅,鄭穎人,時衛民,等. 用有限元強度折減法求邊坡穩定安全系數[J]. 巖土工程學報,2002(3):34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