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胃已經垮了,第一批“90后”已經油膩了,第一批“90后”已經中年危機了,第一批“90后”已經禿了……阿里巴巴《拯救脫發趣味白皮書》,通過健康大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脫發人群年輕化,“90后”加入脫發“主力軍”,在網絡上購買生發產品人群中,“90后”群體竟占了四成。
據大連市皮膚病醫院頭皮疾病專診副主任醫師陳瑛毅介紹,目前,雄激素脫發、斑禿、脂溢性皮炎、濕疹等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頭皮問題,而因脫發困擾前來就醫的患者最多。近些年,20歲~30歲的年輕人因脫發而就診的人數日益增多,以男性雄激素脫發為主。雄激素脫發雖然以遺傳為主,但許多年輕人都表示,他們的父輩出現發際線后移、謝頂等問題都是在45歲~50歲之間,不像他們還不到30歲就已出現脫發嚴重的情況。與男性相比,女性脫發的主要表現為頭發日益稀疏。許多年輕女性表示,頭發明顯沒有以前濃密,每天掉頭發特別多,覺得頭發越來越少,對此表示很焦慮。而年輕女性發生斑禿的比率也逐年上升,尤其是哺乳期的年輕媽媽、工作繁忙的職業女性等。
專家指出,雖然遺傳是雄激素脫發的主因,但熬夜、壓力大,飲食過于油膩、辛辣,飲酒多、運動少……這些現代人的通病,都成為脫發及脫發年輕化的重要誘因。
隨著脫發人群的增多,網絡上也開始出現很多所謂的“生發術”。但專家指出,這些大都不靠譜。比如,“生姜黑芝麻生發術”。生姜有較強的刺激性,反復摩擦頭皮處極易損傷本已脆弱的毛囊,使脫發加重,并易引起皮膚過敏。想靠吃黑芝麻防脫發的也可以停停了,基本沒什么用,想靠它治脫發就更不靠譜了。比如,“純植物滋潤營養生發術”。目前臨床上應用的生發外用藥主要就是米諾地爾,可以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增加生發速度,但其使用初期毛囊會被激活,會造成1個月左右的脫發期。若不含有生發化學成分,那些所謂純植物、純中藥防脫生發劑都不可能達到促進頭發生長的效果。此外,許多防脫、生發產品都打著“營養發根,促進頭發生長”等旗號,其實都是言過其實。脫發的原因較為復雜,治療需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而定,并不是靠著所謂的營養就能不再脫發,頭發就能自然地長出來。
再比如,“一涂就見效生發術”。毛囊健康的情況下,1個月一般毛發會生長1厘米,即便生發液再神奇,也不可能一涂之后,就達到“三天止脫,七天生發”的效果。若頭皮下的毛囊已壞死,就算用再多的生發液,也不可能長出一根頭發。還有“密發粉生發術”,這種淘寶神器,其實只是讓頭發蓬松,看起來多一些,并不能解決頭發稀少的問題。長期使用這種化學制劑,對于頭發是否有損害就不得而知了。還有一種“強效控油防脫生發術”。愛脫發的人,頭皮都會存在出油多、頭屑多、瘙癢等脂溢性皮炎的問題,“強效控油、頭屑去無蹤”是許多防脫護發產品的廣告語,但實際上,過度清潔或使用強效控油產品,反而會加劇頭皮水油失衡,促使油脂分泌更加旺盛,易造成毛囊堵塞,使脫發加重。
毛囊檢測是治療前提,通過專業儀器,對毛囊進行全面檢測和評估,弄清毛囊的狀況和問題,實施有針對性的治療,才能達到理想的療效。
1.口服非那雄胺
通過作用于人體而減少或者避免激素對于頭發毛囊細胞的影響而發揮作用,僅適用于男性雄激素脫發。走出用藥會影響男性功能的誤區,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用,對延緩雄激素脫發發生和發展療效較好。
2.外用米諾地爾促進毛發生長
通過涂抹于皮膚(主要是頭皮)表面,促進頭皮血液循環,讓生長頭發的毛囊重新汲取營養,進而恢復活力,重新長出頭發。男女均可使用。
3.植發
適用于雄激素脫發、發際線修復、瘢痕性脫發等人群。該方法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脫發治療方法,植發后毛發成活率高、密度高、損傷小、效果自然持久、無副作用、自體移植無排斥性。藥物控制不理想的雄激素性脫發是植發最好的適應癥。由于手術、外傷或燙傷等引起的瘢痕性脫發,穩定期至少半年以上的頭皮白癜風患者,以及眉毛稀疏或缺失也適合進行毛發移植手術治療。
4.激光治療
改善頭皮油膩,養發止脫。低能量激光療法并結合專門針對頭皮問題配置的純中藥外洗方劑,經過幾個療程,可有效改善頭皮出油等癥狀,刺激毛囊生長,達到養發、止脫、生發的效果。
專家提醒,脫發治療需要過程,除了藥物等臨床治療外,日常對頭皮的護理也非常重要。飲食清淡,避免過于油膩辛辣,避免熬夜,規律作息,鍛煉身體,調節心情,疏解壓力,保持心情舒暢,注意頭發日常清潔,但不能清洗過頻,中性洗發水即可。盡量避免染發、燙發等對頭皮的刺激。 (摘自《大連日報》2018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