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款傳統中藥止咳糖漿在美國突然成了新“網紅”——因使流感病患成功止 咳,一款川貝枇杷膏近日在美國受到熱捧,有報道稱,300毫升的川貝枇杷膏零售價格已經從7美元被炒到了70美元。這款枇杷膏真有這么神?國內醫藥專家表示,無論什么藥,都不可能人人適用,對癥下藥才能見效,盲目跟風容易傷身。
近期,美國遭遇近十年來最強的流感侵襲,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單是2018年第三周,全美就有4064人死于流感和肺炎,約占同期死亡總數的10%。在對抗流感的同時,一種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香港生產的蜜煉川貝枇杷膏在美國迅速走紅,在各大網站和藥店賣到脫銷,紐約唐人街的藥店都把它放在了最顯眼的地方。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一位紐約建筑師因感冒引發咳嗽多日不見好,曾經旅居香港的女友讓他喝了“念慈菴川貝枇杷膏”,大概15分鐘后,不僅咳嗽大大好轉,就連呼吸也沒那么難受了。這位建筑師立刻發了條朋友圈,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個小糖漿的神奇功效,于是這款枇杷膏在美國人民的口口相傳中受到熱捧。盡管該報道同時轉述了美國當地專家對于服用念慈菴川貝枇杷膏可能會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的警告,但是念慈菴川貝枇杷膏在美國仍然十分搶手,中藥房售價7美元,在網上經由第三方的售價高達70美元,約合于人民幣440元,而且一直賣到脫銷。
對于川貝枇杷膏的走紅,國內醫生指出,川貝枇杷膏只是一種用于止咳的中成藥,并沒有神奇的預防和治愈流感的療效。
浙江省中醫院叢麗教授在分析川貝枇杷膏為何在美國“躥紅”時說,流感和普通感冒有所不同,時間一長就容易出現內傷咳嗽(即肺臟虛弱或它臟累肺所致的咳嗽),在內傷咳嗽中,有一種表現為痰熱的咳嗽(主要表現是口臭,口唇紅,大便干,嗓子癢,嗓子痛,痰的顏色黃、比較黏稠等),適當使用川貝枇杷膏確實有效。而且美國民眾對川貝枇杷膏的了解也不多,在流感肆虐的情況下,剛好有人用川貝枇杷膏見效了,就很容易傳開來。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余莉表示,枇杷膏臨床使用上主要用于止咳,“感冒之后,絕大部分病人會有咳嗽的癥狀,這時我們會建議適當服用枇杷膏,但其本身對病毒感染是沒有治療效果的”。
在國家衛計委近期發布的最新版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中,川貝枇杷膏并不在推薦治療藥物之列。該方案要求對老年人、兒童、孕婦、有基礎性疾病的重點人群要及時治療和使用抗病毒藥物,發病48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減少流感并發癥。
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的相關報道中,哥倫比亞大學肺科醫學專家Keith Brenner也提醒說,流感病人需要盡快尋求治療,因為抗病毒藥物只有在病毒來襲的48小時內才能起到作用。如果病人首先選擇服用草藥補充劑,那就會錯過及時治療的時間,尤其是如果病人還有其他身體問題時,可能會導致住院甚至死亡。
單就治療咳嗽而言,川貝枇杷膏也非人人皆宜。
不妨先來看看川貝枇杷膏的主要成分——包括川貝母、枇杷葉、南沙參、茯苓、化橘紅、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蔞子、款冬花、遠志、苦杏仁、生姜、甘草、杏仁水、薄荷腦。輔料為:蜂蜜、麥芽糖、糖漿。
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系教授、主任醫師常章富指出,從川貝枇杷膏的主要成分和作用看,它對風熱感冒引起的燥熱咳嗽有明顯的療效。這種咳嗽病人的特點是,咳黏稠的黃痰,鼻子塞,流黃鼻涕。
如果病人的咳嗽是由于感受風寒引起,則不宜服用川貝枇杷膏,因為服用后可以導致病情加重。
北京安貞醫院呼吸內科兼感染科主任劉雙也認為,自行服用止咳藥做法不可取。
咳嗽分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前者咳嗽時間在3周內,咳嗽持續超過8周就可以稱為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的常見原因有:感冒,急性氣管炎或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鼻炎、鼻竇炎等。慢性咳嗽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鼻后滴漏綜合征、胃食管反流病、服用某些藥物等。所以,感冒咳嗽如果沒有對病情進行診斷,就擅自用川貝枇杷膏,可能帶來健康隱患。
常章富、余莉等專家還建議以下這幾類人不用或慎用川貝枇杷膏:糖尿病病人應該禁止服用。因為川貝枇杷膏含有糖漿、蜂蜜、麥芽糖三種糖分,糖尿病患者服用后可能會引起血糖驟然升高,導致身體不適。
患有嚴重的肝病、肺病、腎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不要自行亂用川貝枇杷膏,當心影響慢性病。如果感冒咳嗽,用藥前應該先咨詢醫生,并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用。
正在服用其他中藥、中成藥的患者,要慎用川貝枇杷膏,當心藥物不良反應。因為川貝枇杷膏含有川貝類中草藥,屬于反烏頭中藥,如果與附子、草烏、川烏等同時服用,很可能會發生藥性相克,帶來不良反應,甚至中毒。
有些枇杷膏添加了紅花,孕婦不宜吃。而枇杷膏的性質偏涼潤,正值生理期或哺乳期的女性也要謹慎服用。哺乳的媽媽如果服用太多枇杷膏,可能會讓嬰兒腸胃不適。脾胃較弱的人如果吃太多枇杷膏,可能會因為脾胃無法代謝、蠕動變慢而生痰。此外,高糖的食物容易生痰之余,還會增加痰的粘度,服用枇杷膏也應避免過量。此次的報道中稱,有紐約當地民眾因為覺得枇杷膏“味道不錯”而當糖水喝的做法也是不恰當的。
此外,北京世紀壇醫院藥師金銳提醒說,川貝枇杷膏屬于甲類非處方藥,含有法半夏、苦杏仁等小毒中藥,從安全性上講有一定風險,“畢竟這是藥品而不是保健食品,如果長期吃或者要吃幾瓶,還是需要請醫生或者藥師看一下是否對癥”。
枇杷膏此次可以算是蜚聲海外、名聲大噪。近幾年,不少地方都興起了一種“自制枇杷膏”,網上也有銷售,產品介紹中往往還特別標注了“農家自制”、“化痰止咳”等字樣,有的還配上了摘果子、去皮核、熬制果肉、過濾等步驟圖,銷量還算不錯。
其實,藥用的川貝枇杷膏使用的原料是枇杷葉,而非枇杷果,從網店店主曬出的制作過程來看,“農家自制”的枇杷膏大多數只是將果肉切成小塊,加糖熬制而成,充其量只能被稱之為“枇杷果醬”。
需要注意的是,此類產品的加工過程是否衛生、經加工后的膏體的功效等都無法得到保證,且在中醫里,枇杷性涼,腸胃虛寒的人食用后有可能出現拉肚子的情況。此前就有媒體報道,慈溪的一小伙子吃了網購的自制枇杷膏后拉肚子,而根據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認定,生產者屬于無證從事食品生產。因此有需要者還是應通過正規渠道選購有質量保證的產品,切勿盲目相信網上的宣傳,或自行熬制。 (摘自《咸寧晚報》2018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