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專家指導/湛先霞
“雨生百谷”。谷雨時節人與作物一樣,是受陰液滋養的重要時節。由于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所以谷雨時節養生最重要的就是祛濕熱。
溫壯元陽,激發經氣
谷雨后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會讓人體由內到外產生不適反應。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如此潮濕的環境,濕邪容易侵入人體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情況,如若已經患有各類關節疾病,也容易在該節氣誘發。所以谷雨養生要注意祛濕。這時艾灸,以溫壯元陽,激發經氣,調動機體潛能,治好神經風濕骨痛病很有效。
艾灸取穴:
大椎穴、中脘穴、肚臍、關元穴、足三里、內關、公孫、太沖穴
艾灸方法:
每天1次,每次每個穴位20分鐘;如果有風濕骨痛,直接加灸疼痛點。
四季脾旺不受邪
清明節氣的最后3天,加上谷雨中的前15天共計18天,脾胃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營養吸收,這一時期也是胃病的易發期。
谷雨艾灸我們首選脾經和胃經,此時順應自然的變化,調旺脾氣是最好的。再加上濕邪容易損傷我們體內的陽氣,特別是脾胃的陽氣,因此張仲景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說。
足三里、隱白、公孫等穴都是可以暖胃健脾的要穴,此時艾灸這些穴位可以順應陰陽的變化,調胃補氣,在保證脾胃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適當地補充陽氣,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身體自然就變得輕松舒適,整個人精神飽滿。
艾灸從溫補穴開始
取準穴位,右手拿捏艾條,將點燃的艾條一端距離穴4-6厘米。
★命門
長期艾灸命門穴,可以調節督脈和膀胱經的經氣,促進腰部血液循環,加快炎癥產物的排泄,促進損傷神經的修復。
★大椎
大椎屬于督脈,有通督行氣,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
★雙側膀胱經
膀胱經為五臟六腑的排毒出口,這些穴位經過疏通,可排毒,保陽經運行自如。
★雙側涌泉
經常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
★中脘穴
此穴主治疾?。合到y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
★關元穴
腎間動氣稟受于先天,而此原動力在人出生后,需由小腸不斷地吸收營養來充養,這就是灸關元以后天補先天的道理。
★雙側足三里
艾灸“足三里”,促進氣血運行,有溫中散寒、化瘀消腫的作用,并能健脾補胃,增強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