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航
滋補、養生、美顏、調理亞健康,向來是中藥最擅長的,不少人已經領悟到了它們的種種好處,但具體怎樣選擇,才能吃得安心,又不至于惹出麻煩?
用中藥調養失眠
中醫認為失眠是陰陽失衡、氣血失調所致,風、寒、暑、濕、熱的侵襲都會影響睡眠。
對于一般失眠者而言,養心安神是關鍵,睡前服用一些棗仁安神液;如果是腎氣虧損所致的失眠多夢等癥,可以用陰陽雙補、清腦養心的三寶丹;如果是心陰不足的情緒煩躁而失眠,可以用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的天王補心丹;如果是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寧而無法入睡,朱砂安神丸可以幫幫忙。
用中藥調養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最常見的病因是寒、熱、濕邪的入侵,這時就要用一些去濕、理氣、活血通絡的藥物。
月季花和紅花這兩種藥物都有養血活血、通經止痛的作用。將月季花洗凈,加水15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去渣,加冰糖及黃酒適量。常飲可以治療氣滯血淤所致的閉經、痛經諸癥。紅花糯米粥也適用于血虛、血淤者。
用中藥調養消化不良
中醫的“痞滿”、“郁證”,俗稱消化不良。
由于飲食不節導致的胃脘脹滿可選擇保和丸;消積化食可選擇山楂丸;脾胃不和造成的食欲不振可選擇雞內金片;沒有食欲、大便秘結的人可選擇沉香化滯丸。
用中藥調養“上火”
中醫說的“上火”,就是指內生的火熱癥,主要是體內陰陽不平衡的表現。
如果心火旺,便會出現心煩心悸、口舌生瘡、小便赤黃等癥狀,黃連、蓮子心等藥物可以清心瀉火;如果肝火旺,表現為面紅耳赤、口苦咽干、胸悶脅疼,中醫常用龍膽草、夏枯草等藥調治,可獲良效;而山楂瀉胃火、甘草清肺火,佐綠茶多飲,日常去火效果最佳。
用中藥調養便秘
中藥對于便秘有寒下、溫下、潤下、補益攻下四類。寒下主要是使用大黃等寒性的藥物;溫下主要是使用干姜等溫性藥物;潤下是使用桃仁等滋陰潤燥,潤滑腸道以通便;補益攻下是指用大黃和人參等瀉下和補益的藥物同用來治療便秘。
用于治療便秘的常見中成藥有:麻仁潤腸丸、牛黃上清丸、清胃黃連丸、梔子金花丸、連翹敗毒丸、開胸順氣丸等,前三種藥為潤腸瀉火通便,后三種藥為清熱瀉火通便。
用中藥調養胸悶
愛生悶氣的人,可以準備一小盒仁丹,因為仁丹含有藿香、豆蔻、冰片、朱砂等開竅醒神的藥物,作為暫時清緩神志、舒氣解郁的藥物是有一定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