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集
2017年,對于全球民機產業而言,是非常不平靜、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對產業格局有根本性影響的事件,決定著整個產業的發展未來。
在主制造商領域,2017年老牌飛機制造商波音和空客的競爭關系變得更加微妙、復雜。兩大巨頭之間除了傳統的“訂單戰”和“交付戰”之外,又增加了新的“合作戰”。借助C系列飛機項目,空客與龐巴迪之間形成了初步合作關系。作為回應,波音隨即拋出與巴航工業的合作計劃。如果上述合作都能成功,全球民機制造業格局將從原來的“分組單打”,變為“波音+巴航工業”對“空客+龐巴迪”的干支線“混合雙打”。與此同時,干線飛機市場的新進者正在加快前進的步伐。2017年,中國商飛C919和俄羅斯伊爾庫特MC-21先后首飛。中俄兩國確定了CR929遠程寬體客機發展方案,合資公司宣告成立,完成了飛機級指標初步定義。中俄正努力成為干線飛機市場的“新玩家”,這一市場的格局未來將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在發動機領域,隨著普惠GTF發動機投入運營,CFM國際公司“一家獨大”的局面正在改變,窄體客機動力市場的雙寡頭壟斷格局初現端倪。未來,誰能更勝一籌,產能是關鍵。而在寬體客機動力市場,“波音+GE”、“空客+羅羅”的格局業已形成,這種捆綁模式,對于發動機制造商而言可謂是喜憂參半。2017年,發動機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新氣象。中國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機發動機驗證機CJ-1000AX首臺整機在上海完成裝配,并成功實現100%設計轉速穩定運轉。俄羅斯PD-14發動機完成一系列認證測試,更大推力的PD-35發動機也在抓緊研制,民用航空發動機市場的變局已經不遠了。
而在其他領域,兼并和重組也屢見不鮮。美國聯合技術公司斥資230億美元收購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創下全球航空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并購交易。大洋的另一邊,法國人也不甘示弱,賽峰集團以100億歐元收購卓達宇航集團,進一步打通供應鏈,加強垂直整合的能力。零部件供應商的“做大做強”或“抱團取暖”,將對產業鏈上下游產生重大影響。
面對即將到來的變局,作為后來者,我們當然要密切關注國際同行的一舉一動,做好預判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但更重要的是,在紛繁復雜的局面下,我們更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堅持發展方向,踏踏實實地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