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巍
2017年,全球經濟總體向好,絕大多數經濟體保持經濟增長。世界銀行預計,2018年全球GDP將增長3.1%。不斷改善的全球經濟形勢將支撐航空運輸業持續增長。2017年,中國GDP達到8 2 .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一年增長6.9%。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個機構預測,2018年中國經濟將保持6.5%~6.8%的增長速度。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公布的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定期航班運輸量達到41億人次,同比增長7.1%,航空貨運量出現強勢反彈,以貨運噸公里(FTKs)度量的全球定期航班貨物周轉量增長9.5%。
中國航空運輸市場繼續高速增長。在客運市場,2017年中國航空公司共完成旅客運輸量5.52億人次,同比增長13%,增速較去年提升1.1個百分點。其中,國內、國際航線分別完成4.96億人次、0.55億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3.7%、7.4%。在貨運市場方面,2017年我國航空公司共完成貨郵運輸量705.8萬噸,同比增長5.7%。國內、國際航線分別完成483.7萬噸、222.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9%、15%。幾年來,國際航線貨運增速始終高于國內航線。
國際航協(IATA)預測,2018年全球航空旅客運輸量將達到43.11億人次,增長6%左右。全球航空貨郵運輸量將達到6250萬噸,增長4.5%左右。2018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將增長12%~15%,航空貨郵運輸量將保持5%~8%的增速。
處于最佳盈利期
長期以來,航空業的發展與經濟周期緊密相關。基于經濟發展的GDP增速和基于航空旅客周轉量(收入客公里, RPK)的增速呈現出顯著的線性相關,平均而言,RPK的增速大約是GDP增速的2倍左右。
世界銀行預測,隨著投資、制造業和貿易的持續復蘇,全球經濟增長在2017年明顯好于預期之后,2018年將小幅加快至3.1%。由于各國央行逐步取消寬松政策,而投資回升幅度漸趨平緩,發達經濟體2018年經濟增速將溫和放緩至2.2%。由于大宗商品出口國經濟活動隨大宗商品價格回升持續復蘇,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18年整體經濟增速將加快至4.5%。
2015~2018年,全球航空業坐享低油價紅利,航空公司的盈利狀況達到歷史最好水平。ICAO的預測報告表明,2018年,全球航空公司依然保持較高的盈利水平。2017年,全球航空公司凈利潤達到345億美元,凈利潤率4.6%左右。2018年,全球航空公司凈利潤預計將達到384億美元左右,凈利潤率4.7%左右。
從歷史上看,航空業受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比較明顯,與其他行業相比,航空業的盈利能力一直處于較低水平。2015年以來,由于航油價格較低、市場需求旺盛、運營效率不斷提高等原因,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改觀。2015年,全球航空公司運營利潤接近600億美元,凈利潤359億美元,創出歷史紀錄;2016年,運營利潤為652億美元,凈利潤353億美元;2017年,運營利潤為626億美元,凈利潤345億美元。預測2018年運營利潤將達到669億美元,凈利潤384億美元。
2015年,全球航空公司運營利潤率第一次突破8%,達到8.3%,凈利潤率5%,創出歷史最好水平;2016年,運營利潤率達到9.2%,凈利潤率5%;2017年,運營利潤率8.3%,凈利潤率4.6%。預測2018年運營利潤率8.1%,凈利潤率4.7%左右。總體而言,各地區的需求增長有望超出運力增長。其中,北美地區航空公司的財務業績將繼續領先,占行業利潤總額的近一半。
全球最強勁的市場
2017年,中國政府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和質量提升,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2017年,我國空域環境持續優化,滬蘭大通道正式貫通,陜甘青、京津冀、黔桂地區空域優化圓滿完成。全年累計新辟航線78條,新增航路里程1萬余公里,空管保障能力大幅增強,滿足了航班起降年均增長10%的需求。2017年,我國的“空中絲綢之路”——滬蘭大通道正式貫通,它東起江浙,西至中哈、中吉國境點,全長2 500公里,惠及沿線69個機場,覆蓋華東、華北、西北和中南地區,是我國長江經濟圈與“一帶一路”緊密相連的重要空中走廊,也是橫貫我國東西航路的主動脈。
根據ICAO的有關統計,2007~2017年十年間,全球航空增量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十年間,中國航空公司基于運力的座位數增量超過第二名到第七名國家的總和。
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頒證運輸機場229個,全年新增機場11個,千萬級機場達到32個,比上一年增加4個(太原武宿、長春龍嘉、南昌昌北、呼和浩特白塔機場)。截至2017年12月,中國民航全行業機隊規模達到5 588架。其中,運輸飛機為3 296架,比上一年增加346架,通用航空器為2 292架,比上一年增加196架。
2017年,國內航空公司引進飛機424架,其中貨機17架。連續兩年,平均每天引進一架以上。2017年,波音向國內航空公司交付202架新飛機,再創新紀錄。空客2017年向中國用戶交付176架新飛機,已連續8年超過百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強勁的市場。
2018年,中國經濟預計將保持6.5%~6.9%的增速,中國航空運輸量(航空周轉量)也將保持12%~15%的增速。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過去4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未來10~20年內,堅持改革開放的中國經濟和中國民航應該都有不俗的表現。
從大到強的跨越
2018年是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國民航發展的關鍵之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明確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國。民航業是國家重要的戰略產業,民航強國是交通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航強國是交通強國國際影響力的最突出的體現。
中國民航業的規模已經居于全球第二,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9 000美元的水平。未來5年內,中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同時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民航第一大國。2017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5.52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06萬噸,分別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3.5%和11.8%。而根據波音、空客發布的市場預測報告,未來10年內,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增量市場,中國民航業將保持較高速成長并引領全球民航業持續發展。中國民航的超越、引領之路是中國人民的福祉,同時也是新時代中國民航的歷史擔當與使命。
從民航大國到民航強國,中國民航必須具備全球開放大市場國際化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競爭力。民用航空的發展改變了全球商業社會生態,國際化是民航業發展的基本特征,中國又是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兩旺的民航大市場,要實現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的跨越,必須不斷發展和培育中國航空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民航從趕超到引領行業發展,需要全面創新,樹立行業新的標準和規范。當前,中國民航商業機隊規模和頒證機場與排名第一的美國存在一倍以上的差距,未來中國民航的空間容量和時間容量要超過美國兩倍以上。中國民航持續發展的背后存在深層次的隱憂與短板,空域資源、地面保障資源、核心人力資源不足,航班準點率落后,服務品質亟待提升,適航審定能力、應急處置能力等制約行業的發展,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民航業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航空需求的能力依然不足。這些都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新時代的民航強國一定是大眾化服務的民航強國。當前,全球人均年乘機次數超過0.5次,中國只有0.36次左右,很多中國人還沒有乘坐過飛機。建設民航強國必須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航空出行需求為目標,讓民航服務從高端、奢侈性消費變成大眾化、經濟型消費,讓社會大眾能夠享受到更加安全、便捷、經濟的航空客貨運服務,這是中國民航的歷史責任和應有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