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芮
漢字是一種理性的符號,在構字之初,其形體的擬構具有一定的理據,它的構成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字理反映在漢字形體上的客觀規律。我們在漢字教學中,把漢字的構形理據或變形理據分析出來告訴學生,讓學生知道某個形體的構造原理和演變過程,讓低年段的學生對漢字發展的歷史過程做基本了解,同時,孩子們運用豐富的聯想力自由闡述漢字的魅力,讓漢字的識記更具趣味性。
一、探尋漢字本體之趣,造字方法見端倪
1.象形字引疑
象形字源于圖畫文字,教學時,可借助圖畫或實物對筆畫進行加工。比如在認識“燕”這個字時,可以先出示象形字讓學生猜一猜,在猜一猜中引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把唷钡念^是漢字的最上一部分,中間是燕子的身體,最后四點是燕子的尾巴,通過象形字與漢字之間的比較,使學生筆畫之間的形象關系,同時激發學生認識漢字的興趣。
2.其他造字法的探究
除象形字外,漢字的造字方法還有指示、形聲、會意等。形聲字就是一類由數量有限的形旁和聲旁組合而成的,在教授“江、河”這一類字時,向學生先介紹這類字屬于形聲字,學生自己想一想字的那一部分是聲旁?哪一部分是形旁?學生發現這兩個字的共同點是都有三點水,而帶有三點水的字代表與水有關,所以“江、河”都由水構成。一下識字8中“晴、請、情、清、睛”,《雨點》中“跳、跑、躍”等字都可以用形聲字的方法教授,這樣認識、區別這類字就不費吹灰之力了。
二、探尋漢字流傳之趣,詩中自有趣味屋
漢字的字理值得我們琢磨,但課堂的生動性需要更多元的理念和更具趣味性的識字方法來構建,總覽新版語文教材,很多原先的課文被替換成一首首精煉、生動的小兒歌,這是依據兒童的生長規律,產生的新變化。這也說明,詩歌是促使兒童接近、了解語文文化內涵的有效途徑,課堂應善于采納詩歌、兒歌的形式,促使兒童在趣味中識字。
1.拆字詩·字義理解
漢字,字里乾坤大。如這首詩“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石皮破仍堅,古木枯不死。可人何當來,意若重千里。永言詠黃鶴,志士心未已?!本褪且皇撞鹱衷?,這首詩里包括“明、嵐、破、枯、何、重、詠、志”這樣一些字,課堂上要認識其中這些字時,我們不妨把這首詩傳授給學生。如《春筍》一課中學生需要認識破這個字,教師出示“石皮破仍堅”,讓學生說一說破這個字由哪兩個字構成?學生會回答:從這句詩中,破由石和皮兩個字組成,這句詩也可以理解成石頭很堅固,但是皮破了。此時,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從字理深入解釋:《說文解字》告訴我們,“破”即石碎也,因此破字左半邊的“石”為形旁,右半邊的皮是它的聲旁,再加上“石皮破仍堅”這樣一句詩歌,這就是“破”字。探尋漢字字理,將字拆分成的每一個結構追根溯源,學生從字義上理解漢字,也從簡短的詩句中獲得識字的興趣。
2.字謎詩·引發好奇
字謎詩,是以字為謎底的詩,它的謎面主要是將字形分解,而將謎底隱藏其中。所用詩句多著眼于字形,有的則兼釋字義。如教學蘇教版課文就提供了一首范例:有土能種莊稼,有水能養魚蝦,有人不是你我,有馬走遍天下。這首詩妙趣橫生,全詩打一個字是“也”,每一句里各有乾坤,“有土能種莊稼”打一字是地,“有水能養魚蝦”打一字是池,“有人不是你我”是他,“有馬走遍天下”是馳,形與義兼顧,字謎詩中大有乾坤,學生在猜字謎的過程中學習漢字,好奇心自然而然被調動起來。
3.連邊詩·理性歸納
詩句中的每個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組成,聯綴成章,被稱之為連邊詩。學生在學習同偏旁字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現有的連邊詩,加深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江漢清濁混”這一句都是三點水旁,“談論詩詞譜”都是言字旁,“滿苑花芳菲”都是草字頭,學生通過自我發掘與認識,找到知識之間的連接點,產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探尋漢字聯想之趣,開拓識字空間
識字教學除了教師的發揮教學藝術外,還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調動兒童自主識字的積極性,注重教給識字方法。
1.畫面聯想,圖義結合
將生字與圖畫聯系起來,教學“雨”這個字可以用畫面識字策略,把漢字與下雨時雨點落進小池塘的景象聯系起來,讓學生了解“雨”就是從云層中降落的水滴,學生的思維經歷了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過程,這樣能加強學生記憶的深刻性,讓記憶變得更牢固。
2.比較識字,頭腦風暴
在《烏鴉喝水》這堂課里,學生要區分“喝”和“渴”這兩個字,但是運用拆字法教學還是有很多學生記不清楚,這時候讓學生看字聯想:看看這兩個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怎樣才能將“喝”和“渴”這兩個字辨認清楚?學生會回答:“喝”這個字,烈日當空(右上部的扁“日”),一個人被困在一堵圍墻里(“喝”字的右下部分),她曬得太熱了,想喝水,可是又出不去,所以她只能張大嘴巴,我們要用嘴巴喝水,所以“喝”是口字旁。這類結構較復雜的字,就可以通過看字聯想,開動頭腦編故事的方法來解決難題。
3.動作聯想,動靜相向
漢字是靈活的符號,識字的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而非一成不變的單向記憶。很多的漢字甚至能使人從固定不變的漢字聯想到運動的形象,如:“奔”上部分“大”就像一個人的頭部,中間的“十”是人的身體,這個字的下部分最為形象,一條腿站直在原地,另一條腿則向前跨去,就像一個開始奔跑的人的形象。教字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肢體動作模仿,做一做奔跑的動作,學生才能切身體會到漢字的樂趣。
4.詞性聯想,繁易轉化
拙文《漢字的社會學研究》曾說:“最常用,最古老的宇,筆畫大都不多,相反非常用字,現代字筆畫就不得不多起來?!睂W生學字的過程從簡到繁,如果學生不易記住筆畫繁多的字,那么也可以聯想它們的近義詞或反義詞進行識字。
字理識字教學法內容豐富,操作性強。在教學過程中,還要依據孩子現有的識字量,具體分析哪種教學漢字的方法最貼合學生的認字心理,通過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自主、趣味識字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