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裝的三要素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一定是服裝的色彩搭配。服裝色彩搭配合理與否一方面與服裝本身的色彩搭配有關系,另外一方面服裝色彩的選擇也與著裝者有密切的關系。與著裝者的關系主要受人體色的影響,具體來說受膚色、發色、唇色等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服裝;色彩;搭配技巧
一、人體色的形成
什么顏色適合自己,就要先知道自己是什么顏色的?,F代科學證明,人體色特征是受三種色素———核黃素(胡蘿卜素)、血紅素、黑色素的綜合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膚色,有的偏黑,有的偏黃,也有的偏白等,所以有“白面書生”“面若桃色”“紅臉關公”這樣形容面色的俗語。
核黃素(胡蘿卜素)決定皮膚中黃/橙色的多少,血紅素決定皮膚中呈現藍/紫色的多少,黑色素決定皮膚中黑色素的多少。人體色的形成主要源于遺傳,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環境、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人體色是會發生變化的。從人體色三色素看,顯而易見,核黃素和血紅素決定膚色的冷暖,而黑色素決定膚色的深淺明暗。能夠影響穿著的人體色包括膚色、發色、唇色、眼白色和眼球色。就全球范圍來說,能夠主導穿衣用色的人體色元素各不相同,對黃種人來說,膚色和發色最具影響力。
原則上可以穿任何的色彩,但最適合的總是與膚色冷暖、明度、純度最接近的。也就是說要穿與膚色相一致的顏色,冷膚色穿冷色看起來和諧統一,暖膚色穿暖色看起來紅潤健康。皮膚白皙、呈透明感,清晰明亮的色彩要比混濁暗淡的色彩更適合,反之,膚色暗淡、無光澤的人就不太適合清澈透明的色彩。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么皮膚很暖了還要穿暖色,那不是更暖了嗎?這也是平衡美的實現,平衡是尋找適合色彩的重要途徑。
所以,如果膚色是冷色調,適合冷色為主的色彩,發色是暖色時,適合的色彩便是在冷色基礎上再添加暖色。如果戴藍色的隱形眼鏡,膚色又屬于冷色調,那完全適合穿一襲藍色禮服,搭配的原理就是眼睛的色彩在衣服中的復制產生了平衡。只要衣著色彩與眼睛色、發色、膚色、腮紅、眉色等所有人體色有所呼應,衣服與人體色形成完美的平衡感,這些色彩就是適合的衣著色彩。
二、服裝配色搭配方法
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藝術家,早在15世紀,他就從美學和文學的高度提出色彩搭配效果的理論:單獨一種顏色,并沒有所謂的美丑,只有將兩種以上的顏色放在一起時,才能產生美或不美。
現代色彩學中普遍認同的觀點,就是在“搭配效果的認定”基礎上,產生標準化的搭配方案。也就是說,先有搭配效果才有搭配方法。搭配效果,說起來好像很多,如果按照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的穿著要求來細分的話,似乎有無數種,但結合美學理論和實際生活,搭配效果完全可以濃縮為兩種,那就是柔和雅致和鮮明強烈。
柔和雅致和鮮明強烈可算是兩個極端,一方“趨同”,要和大家一樣,不要出錯;另一方“求異”,要獨樹一幟,脫穎而出。在上班的時候,我們要“趨同”,于是會挑選柔和雅致的服飾;而參加慶典、派對、拍寫真的時候,謝絕平庸,應選擇鮮明強烈的效果。那么這兩種效果如何實現,主要有以下搭配方案。
(一)相鄰色搭配
在色相環上選擇任何一種顏色作為主色時,它左右兩邊的顏色就叫做相鄰色,這三個顏色的搭配叫做相鄰色搭配,這三個色彩中任意選兩個或者三個顏色的搭配都很和諧,這種搭配效果容易獲得最廣泛認可。相鄰色搭配很實用,它在統一中又有變化,有時候,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相鄰色搭配既可滿足“柔和雅致”也可實現“鮮明強烈”。當你傾向鮮明強烈時,就挑選高純度和中純度的色彩進行搭配,這樣效果就比較明顯了。鄰色搭配會產生和諧悅目的搭配效果,可以“趨同”,也可以“求異”。
(二)同色搭配
如果我們從帽子到圍巾、衣服、褲子、鞋子……全都用一種顏色,固然和諧,但也難免乏味。找一個顏色,用和它相同色系但深淺不同的顏色來搭配,比如:深紅和淺紅色、橘色和棕色、米色和咖啡色、淺綠色和橄欖綠色。同色搭配,色彩和色彩之間要有深淺差異,也可以是濃淡差異(艷麗與黯淡),為整體搭配增加更多的層次感。同色搭配看起來和諧雅致,視覺效果協調統一,主色調鮮明。越是在著裝上“趨同”,越是可以選擇同色搭配法。
(三)補色搭配
在色相環中,兩個相對的色彩,即180°對角線連接的兩個顏色,叫做補色,它們的搭配就稱做“補色搭配”。紅與綠、黃與紫、橙與藍,就是我們最常見的補色搭配。補色搭配能使色彩之間的對比效果達到最強烈的視覺刺激,最大程度引起人們視覺的足夠重視,配色效果鮮明。舞美設計中,為了使舞臺上的人物形象足夠鮮明醒目,經常使用補色搭配以達到喜劇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大多數人還是期待形象更合群、趨同,所有民間才會有“紅配綠,丑到哭;黃配紫,不如死”的俗語,這都是為了避免服裝搭配太搶眼刺激,招惹非議。
德國色彩學家伊頓認為,補色搭配的規則是色彩的和諧布局,遵守這種規則會在視覺中建立一種精神的平衡。由此可見,和諧的布局是完成補色搭配傳遞美的重點。能夠形成和諧美的補色搭配方案有很多,這里舉四種簡單的方法:第一,將補色加白變淺形成淺淡的和諧;第二,將補色加黑變深,降低色彩的活躍性,兩個補色看起來沉穩協調;第三,有主色和點綴色的概念,形成不均等面積布局,大面積的色彩和小面積的色彩會產生主色調的和諧感,這種色彩搭配可以選擇最鮮艷的補色搭配;第四,兩個補色搭配時,再添加任意無彩色,例如紅衣綠褲添加黑色外套或者白色打底衫。
(四)無彩色搭配
無論是齊白石的蝦,還是張大千的山水,利用黑白灰就能表現得淋漓盡致,這說明灰色變化豐富,是個大家族,“墨分五色”中的“五”只是概數,實指“很多”的意思。灰色是一個非常含蓄內斂沉悶的顏色,男女皆宜,是典型的中性色。如果長時間注視灰色,你會麻木消沉,所以最好不要選擇以灰色為主色的搭配,但如果一定想穿灰色,并嘗試大面積灰色的搭配時,要選擇有光澤或者金屬質感的面料,也可以在面料上鑲嵌閃亮的金屬片和小珠子,為的是增加灰色的活力,即便是有花紋圖案的灰色服裝,面料質感的選擇同樣重要。
黑白配是無彩色中的最佳組合,但千萬不要一件白襯衫加一條黑裙子,尤其是剛剛步入職場的新職員———上下五五開分身的搭配會讓上司對你熟視無睹。你需要明確搭配是莊重的黑色調,還是輕盈的白色調,在黑白兩色中選出一個主色大面積使用,另一個色作點綴。即便是換成有黑白圖案的服裝搭配也要有主次之分。
無彩色加有彩色的搭配也是讓很多人喜愛的搭配方案,被稱為韓國的凱特·莫斯的超模張允柱,最常的衣服就是那些以黑色和白色作為基準,延伸出各種灰色和水洗過感覺的顏色,因為這類搭配既有視覺變化,又不失沉穩和諧的效果。其中被人們熟知的就是黑紅配、藍白配、黃灰配。
(五)中性色搭配
經典的“牛仔藍”能跨越全球歷經百年依然盛行,除了面料的實用性之外,它中性色特征極強的柔和和深藍色功不可沒,讓牛仔藍得以包容幾乎所有其他色彩。除了無彩色以外,還有很多色彩可以擔當百搭色,比如低純度色彩加上無彩色的中性色,以及那些低純度的色彩,它們不鮮艷,色相含糊,與黑白灰很近似但屬于有彩色。常用的衣著中性色除無彩色外,還有:米色、卡其色、駝色、褐色、茶色、棕色、咖啡色、深藍色、茄紫色、靛藍色、藏青色。
中性色的長盛不衰是有原因的,它是最宜于搭配的色彩,它們與黑白灰一樣可以與許多顏色搭配,尤其與艷麗的色彩搭配,更是甘心情愿成為配角,襯托明艷動人的色彩。中性色看起來優雅含蓄,低調卻不失品位,頗受理性人群的鐘愛,是表達內在氣質和知性美的最佳衣著色彩。
無論搭配中使用了多少個中性色,盡量增加一兩個鮮明的色彩作為點綴色,面積不能太大。如果只有一個點綴色,那一定要兩次以上出現在搭配中,用首飾、鞋包、絲巾、腰帶或者鞋子完成點綴色的兩兩呼應。中性色搭配和諧統一而不失變化的悅目效果,與鄰色搭配一樣,理性和感性的朋友都能接受,適合大多數人的欣賞口味。
參考文獻
[1]李莉婷.服裝色彩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2]朱鵬宏.論服裝色彩的影響因素[J].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
[3]王麗華.淺淡服裝色彩搭配[J].山東技師學院學報,2006.
作者簡介:楊曉密(1987.07—),女,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服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