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晨菲
一、什么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的概念起源于美國,直到最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才逐漸流行起來。共享經濟產生于剩余經濟,其本質是使用權的轉讓而不是所有權的轉讓。從實質上來說,共享經濟就是將閑置資源的使用權效益最大化,使得擁有者和使用者互利共贏。擁有者將閑置物品轉讓,獲取一定的經濟收入;使用者通過租、借的方式以相對低廉的價格使用物品。如何能夠連接擁有者和使用者使他們能夠順利的完成交易,這就需要一個共享平臺,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由第三方創建來實現擁有者和使用者之間的物品和服務的交換。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產者和消費者,依靠專業的網絡平臺,整合零散的閑置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大規模的匹配,獲取收益,實現共贏。
二、共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近幾年,互聯網在我國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各種“互聯網+”的行業發展不斷涌現,共享模式也成為了許多創業者及企業的發展模式。從一開始的Airbnb,Uber,到后來的滴滴打車,京東眾包,愛大廚等共享平臺的出現,共享經濟逐漸在物流、住宿、餐飲、資金借貸、科學研究等諸多領域中廣泛應用。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和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中指出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49205億元,比上年增長47.2%。共享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拉動就業成效顯著,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在共享經濟中發展作為顯著的就是交通共享。交通共享可以說是涉及最早影響范圍最廣的共享經濟行業,推動了整個共享經濟的發展,使得共享理念在整個社會得到普及。尤其是共享單車,作為我國的原創性產品,在全球投放量超過2300萬輛,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成為了共享經濟領域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我國共享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支付等一系列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創新應用,為共享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條件。共享經濟是創新發展的結果,也是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正在改變我國乃至全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雖然我國共享經濟發展時間不長,但在市場規模、創新應用、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三、共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一)共享經濟將從起步期向成長期轉型
隨著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不斷加速,人們認知水平的明顯提升,我國共享經濟將從起步期向成長期轉型。從地域分布來看,共享經濟開始從一線城市開始輻射到二線城市乃至三線城市。從服務領域來看,農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都可能成為共享經濟的“風口”。共享平臺企業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行業并購越來越多,精細化運營將成為企業競爭焦點。在未來幾年內,我國共享經濟將一直保持高速發展,與起步期相比,未來將更注重共享經濟整體發展質量的提升。
(二)完善政策法規
共享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對應的法律政策尚不健全。面對如今共享經濟迅猛發展的趨勢,政府部門要針對實踐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尤其是直接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快速出臺相應的監管政策和法律法規。有關部門要積極創新監管方式,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監管手段,實時把握平臺企業的市場運營風險動態,提高潛在風險處置能力。此外,加速推進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體系建設,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共享經濟發展的法律環境。
(三)健全信用體系
共享經濟是典型的信用經濟,共享經濟能夠順利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就是健全的信用體系。但是,伴隨共享經濟的快速滲透和廣泛普及,用戶隱私保護與信息安全面臨挑戰,押金風險集中爆發,引起社會廣泛爭議。如何有效保護用戶權益,成為了未來共享經濟健康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各類信用信息的對接,推動建立政府、企業和第三方的信息共享合作機制,積極引導平臺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信用評級、第三方認證等手段,健全信用記錄,形成以信用為核心的共享經濟規范發展體系。 (作者單位為南通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