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凱麗
國家征收個人所得稅的目的是公平收入分配,但是目前我國的個稅在公平收入分配中的作用甚微。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稅收征管結構問題突出,目前我國對個人所得稅的改革主要表現為個人收入的扣除限額的調整,但是個稅改革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個人收入扣除限額的改革。本文試圖淺析日本和美國在個稅征繳方式的進步經驗,最后給出我國個稅改革的建議。
一、日本個稅征管經驗借鑒
(一)實行分類綜合相結合的混合稅制
日本的個人所得稅實行的是分類和綜合相結合的混合征收模式,納稅人按照相關規定將其所獲得收入進行分類,需要進行分類模式征收的單獨進行分類模式征收,需要進行綜合模式征收的各項收入進行加總,然后按照綜合征收的模式進行征收。綜合課稅的模式中,包括工資薪金所得、不動產出售所得、股息紅利所得、營業收入所得、退職所得和除不動產及股票以外的其他資產轉讓所得等項目。這樣大大節約了征稅過程中的征稅成本,同時直接減少了征稅過程中不必要的損失,既提高了稅收的征管效率又體現了稅收的公平性原則。
(二)費用扣除人性化
日本的個稅的費用扣除標準是采用的定額扣除和比例扣除相結合的扣除方式,根據納稅者獲取收入而產生的實際費用成本進行扣除。這是與一家庭為單位進行課稅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家庭的人口數目越多,家庭的情況越特殊,那么費用扣除也就變得越多,免征額就越高,應納稅額也就越少。國家征收個人所得稅充分考慮到了納稅人的家庭負擔能力和家庭納稅能力,是充分體現了個稅征收的公平性原則的。
(三)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征稅
日本個稅的征收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依據家庭成員的數目以及具體家庭特殊情況設置不同的扣除限額。個稅的最低扣除限額是由各項所得的免征額和各項費用扣除額相加得到的。日本現在所實行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不僅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征稅,同時還實行了“所得稅扣除制度”,即將納稅人所取得所有收入相加總后,減去維持一個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所需的基本費用后,再按照相應的規定確定應納稅所得額,最后根據適用的稅率確定應納稅額。
(四)自行申報與源泉扣繳相結合征稅模式
日本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采用了自行申報和源泉征收的形式,是一種納稅人要進行自行估稅,源泉預提稅款的制度。所謂的自行申報即由納稅人對應繳稅額自行估計,自己計算出自己的應納稅額,主動地向稅務機關申請納稅。納稅人的工作單位需要對納稅人應交的稅款在納稅人的工資中進行源泉扣繳,如:工資薪金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和退職所得等等,通過這種方式來保障稅源的安全與穩定。
二、美國個稅征管的經驗借鑒
(一)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的征收
美國的個人所得稅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征收,充分考慮各個家庭的具體的成員數目和具體的家庭情況。即以納稅人所處家庭的整體的收入和負擔作為衡量公平與否的標準,而美國的綜合征收模式不區分所得的來源、種類進行總和計稅的方式恰是以不同家庭的課稅能力作為征稅標準以家庭為課稅對象,更加注重整個家庭的稅收負擔能力。
(二)綜合征收的個稅征收模式
美國采用的是綜合征收的個稅征收模式,以列舉反例的方式列舉出不需要征稅的具體項目,除了列舉出的項目以外,其余所得的收入都要考慮到個稅的征收范圍之內。這就是說應稅納稅人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所取得的全部所得不論其來源和性質,在去除不需要征稅的項目和法定扣除后,都合并在一起,然后再按照不同檔次、不同稅率進行累進征收。這樣是與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的征收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
(三)不等額累進稅率
美國與我國一樣,實行的是超額累進稅率,但是美國國稅局每年都會一定的標準對已有的稅率表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說美國在2014年對未婚單身申報、已婚聯合申報、已婚分別申報和戶主申報這四種不同的申報方式采取了不同的稅率。同時在第七檔對最高一級的收入采取“累進消失”的制度,即此時就不再適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而是對超過的部分全額適用同一個最高的邊際稅率—39.6%。不難發現,美國個稅實行的是不等額累進,累進額和累進級距因申報單位不同而有所不同,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個稅稅收的公平性原則。
(四)費用扣除詳細
美國對個稅的費用扣除也做了十分詳細的規定,扣除項可以分為扣除標準和分類扣除兩種方式,納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由選擇。具體的各項寬免項目和扣除政策會根據納稅主體的不同而不同,費用扣除會充分考慮納稅人家庭成員數目和家庭收入情況,為了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在醫療衛生服務費用,購買自用住宅的貸款利息支出以及慈善捐款等等方面是十分細化的,涉及到了家庭生活的具體細小方面。
三、對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建議
(一)轉變個稅征收方式
分類稅制與綜合稅制各有其獨自的特點,并不能簡單的說哪個更優。分類征收比綜合征收更簡潔明了,個稅的征收也更容易實施,同時個稅的征收成本比較低,我國一直以來采用分類征收的模式正是考慮了這些方面的優點。我們從對美國和日本的個稅征收模式的特點進行分析,美國實行綜合征收的方式,而日本實行分類綜合相結合的混合征收方式,綜合征收的個稅征收方式是與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課稅相呼應的,將納稅主體的所得收入進行合并,然后進行一定的稅前扣除,綜合征收的稅制更加注重公平,符合能力納稅原則,征收方式就變得單一了。
既然兩種征收方式各有優點,我們不妨將兩者進行結合,即先對納稅人所取得各項應稅收入進行分類,然后逐個計算其應繳所得稅額,再對符合條件的綜合所得進行加總,然后減去扣除標準再按照相應的稅率計算出應繳稅額。
(二)以納稅人的家庭為單位課稅
提出以納稅人的家庭為單位進行征稅是與綜合征稅的模式相呼應的,都是為了充分考慮到納稅人的納稅能力從而實現公平收入再分配的目的。以納稅人的家庭為單位進行課稅,充分考慮到納稅人的家庭成員數目和家庭負擔情況。目前我國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主體主要是滿足基本納稅標準的中低收入的工薪階層,而無工資收入者根本不繳納個人所得稅,針對這種情況,實行以家庭為單位的個稅申報制度就非常有必要了。在充分考慮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撫養子女以及贍養老人的情況下,再對剩余的收入進行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就十分合理公平了。
(三)降低平均稅率
較低的平均稅率會降低高收入者所繳納的稅金,從而相應的會減少高收入者偷稅逃稅的行為。日本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進行稅率和級數的改革并且取得了顯著地成效,日本剛開始設置稅率級數為十五級,到今天是六級超額累進稅率;同時最高稅率也由原來的70%降低到現在的40%,反而最終是有利于政府稅收。我國目前所實行的超額來進稅率的級數比較多,最高稅率也比較高,我國下一步的個稅改革應適當降低最高稅率和減少個稅的稅率級次,可以實行五級到六級的超額累進稅率并逐步實現向分類綜合稅制相結合的混合稅制模式的轉變。
(四)完善費用扣除機制
具體的各項寬免項目和扣除政策會根據納稅主體的不同而不同,費用扣除會充分考慮納稅人家庭成員數目和家庭收入情況,為了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在醫療衛生服務費用,購買自用住宅的貸款利息支出以及慈善捐款等等方面是十分細化的,涉及到了家庭生活的具體細小方面。而日本將費用扣除標準按照地區進行指數化的措施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對于經濟發展不同的地區,政府可以給出不同的指數,在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額時要考慮到這個指數,對于最終算得的應納稅額乘以不同地區的這個指數,以此作為最終的實際應納稅額。(作者單位為山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