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林
黨的“十九大”以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經濟發展,對企業統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企業要想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信息渠道的暢通至關重要。統計部門作為企業的核心部門之一,是企業經營與發展不可或缺的數據集散地、信息來源地,及時而準確地分析企業狀況、捕捉市場信息,為企業的科學預測和準確決策提供內部和外部的各種信息支持,統計工作責無旁貸。通過數據系統及時向企業各級管理者有效地反映生產經營方面的變化過程,揭示隨時出現的問題,同時擔負起各生產經營環節的監督職能,充分發揮統計工作在企業發展中信息服務、分析預警、運行監督、決策支持等關鍵作用。
一、統計隊伍的專業性與延續性
統計工作不同于會計、審計等其他經濟工作那樣相對專一,它的涉及面很廣,涵蓋一個單位的生產、銷量、財務、勞資、能源等各個環節,因此,統計人員必須掌握非常全面的各方面專業知識,才能把各個工作環節做到有效地銜接,通過綜合統計這一最終環節,形成一套科學而系統的綜合統計資料。同時,為適應新形勢對統計工作的新要求,統計人員還要及時掌握最新的現代化統計手段,包括對計算機報表處理、計算機分析模塊設計、網絡資料傳輸等方面,都是新形勢下企業統計人員應該掌握的全新工作手段和全新業務模式。
企業綜合統計人員要從單純的數據統計轉移到生產經營指標的分析上來,利用從生產中來的數據再去指導生產,并使統計工作從各個方面去深化、去發展,讓生產與統計交替前進。在這個方面,我公司為了能從生產統計基礎工作中快速掌握生產環節的第一手資料,從公司→分廠→車間→班組都設有專職統計員,對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原始記錄、統計調查表、統計信息資料進行嚴格的歸口管理。并且一方面加強對現有統計人員專業知識、調查方法與技能、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訓,以提升業務能力,另一方面鼓勵對統計崗位感興趣的相關人員一起參與統計專業知識培訓,建立人員儲備機制,防止因統計工作人員突然離崗而導致統計工作中斷,保證了企業統計工作的延續性,為建立起高素質、高效率的統計工作隊伍,為確保統計隊伍的穩定性,打好扎實的基礎。
二、統計指標的適用性
作為國民經濟的微觀主體,企業為確保其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需要更全面、更具體、更準確的統計指標來反映企業所需的統計信息。
細化統計指標滿足企業發展需求。企業統計指標的設立,除滿足國家有關政府部門的要求外,還應從各自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企業自身特點,根據不同的需要增加相應的內容,運用一些適合于本企業管理需要的統計指標,為企業決策提供信息支持。這些指標包括反映生產經營狀況的指標,如增加值、增加值率;反映經濟效益和經濟技術的指標,如經營成本、資金使用、投資收益、原材料消耗、產品質量、投入產出率等;反映企業結構(人員結構、技術與質量結構、產品結構等)、速度(如發展速度、增長速度等)等指標,同時還要盡最大努力了解與本企業生產同類產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競爭對手的情況,反映市場動態、產品結構變化指標,如市場占有率、產銷率等,這類指標是企業決策市場布局的第一手資料。還有反映生產過程中產品產量與原材料消耗對比指標,如出酒率、噸酒糧食消耗率、噸酒水電消耗率等,這類指標使企業投入產出對比一目了然,為企業的成本核算及產品定位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三、統計數據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一)好分析來自好素材,好素材來自好數據。
數據質量是確保統計分析質量最有效的基本要求,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是統計工作的靈魂。然而經過加工整理的統計數據還需要統計人員靈活地運用,由此實現統計數據功效的最大化,其中包括絕對數和相對數結合運用、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結合運用等,只有把統計中常用的幾種數據運用得當,才能正確描述所要發現和解決的問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生產系統是企業生產經營融合運用因果關系鏈上最重要的環節,企業統計工作就是要從最基礎的生產統計做起,嚴格統計臺帳制度,快速而詳實地掌握生產一線信息,把好基層統計數據審核關,將數據填報質量從源頭抓起,從而確保企業綜合統計的數據質量。
車間統計工作在生產第一線,是企業生產統計的第一環節,也是確保數據高質量的根本因素,這個工作環節必須嚴格把關,不能懈怠。諸如原料投放量、黃酒產出量、包裝消耗量、水電消耗量等數據,必須要有詳實的記錄,一旦發現問題,便可以及時反映、及時處理,將生產環節產生的負面苗頭控制在第一時間。因此,來自生產車間的第一手數據,是最能反映出企業生產環節出現偏差的警示源頭,這個環節工作上達到嚴謹,可以最及時地提醒決策者和管理者正確把握形勢,客觀剖析問題,盡快糾正決策層面的偏差。
(二)統計分析是傳遞經濟信息的有效工具。
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無論是制定生產計劃、市場布局,還是控制成本、人員配置、質量監控等環節,都需要統計支持,都需要通過收集、匯總、分析、反饋統計數據來得以實現。只有對這些數據進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全方位分析研究,才能掌握各生產經營環節的本質特征、內在聯系和發展變化規律,使統計工作的內涵得到進一步深化。當前社會經濟領域發生了深刻變化,企業領導部門和決策者僅憑個人主觀經驗已經難以把握瞬息萬變的經營局面,更難以從傳統意識、慣性思維上做到科學決策、合理布局。在這種情況下,統計分析的優勢隨之顯現,它可以把數據、情況、問題、預測、建議等融為有機一體,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與直觀而感性化的統計數據、匯總報表相比,能夠更集中、更系統、更清楚、更理性地反映客觀實際,又便于閱讀、理解,對統計匯總數據的領會程度也能夠實現最大化。
(三)應用統計技術提高質量管理,促進企業發展。
一般,當某個產品執行到一定時期或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都應采取適宜的統計技術,如顧客滿意度調查表;抽樣檢驗對進貨質量進行控制、改進以堵住不必要的漏洞;利用直方圖對產品進行質量分析,識別變異,分析原因,適時采取糾正預防措施,直至消除變異等。如果企業能充分認識到統計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系統科學,而不是可有可無的“走過場”,就一定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提升和更可觀的效益回報。在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中,統計技術貫穿于整個標準實施中,把抽象的定性描述轉變為以數據分析、控制以及決策的質量目標體系,使企業的管理體系增值,體現出一種高素質和新思維的方法。只要認真地接受這一概念,并且得到切實的落實,企業的增長潛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挖掘,企業的經濟效益自然就會隨之得到有效的提升。
新時期的統計工作對我們提出了更高、更深、更全面的要求,只有做到端正態度、一絲不茍,把握好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及時、準確地分析問題、反映問題,為企業管理層科學、快速的決策行為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才能使企業在不斷變幻的增長環境下一帆風順,不斷發展壯大。(作者單位為中國紹興黃酒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