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常亞青?李軒
一、調查背景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高職院校大學生所具備的能力素質已不能匹配企業改革發展需要。“互聯網+”時代發展新常態經濟,習總書記強調,要更加注重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對掌握創新技術、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才是順應時代發展所迫切需要的。結合當前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取消,會計行業準入門檻降低,財會專業學生就業難的狀況更加凸顯,要想在新的形勢下解決就業難題,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可以迅速進入角色,并且成為“互聯網+”新模式下企業實用型、復合型、技能型專業人才,是高職院校當前面臨的重要難題。
從目前高職院校對會計人才的培養狀況來看,普遍存在以下問題:注重知識與技術的傳授,輕視會計職業能力的訓練;偏重于記錄、反映經濟活動的核算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忽視了適應組織決策與規劃需要的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過分強調會計的規則性,弱化了會計的職業判斷力與決策支持力。正因如此,我國的會計人才需求缺口較大,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逐步融合階段則更顯嚴峻。
二、調查方法
(一) 數據收集方法。本次調查主要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對象為揚州市多所高職院校2015屆會計學專業應屆畢業學生和揚州市47家各類大小企業。
對應屆畢業生所設計問卷內容包括: 畢業生就業意向、就業狀況、工資期許、職業素養準備等方面,于2017年6月采用無記名問卷的方式對應屆畢業生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58份,有效回收率為91.6%。
對企業所設計問卷內容包括:會計崗位需求、職業資格認可、對會計人才的知識能力、操作能力、學習能力等具體要求狀況,于2017年10月采用記名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企業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47份,有效回收率為92%。
(二)調查樣本情況。選取的應屆畢業生調查對象分布在揚州市的五所高職院校中,即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揚州職業大學、揚州中瑞酒店職業學院、江蘇旅游職業學院。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揚州職業大學、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均屬于公辦專科院校。江海職業技術學院和揚州中瑞酒店職業學院均是民辦全日制高等院校。這五所高職院校在揚州地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選取的企業調查對象均分布在揚州市,所屬行業包括制造業、服務業、流通業等,企業規模從50人到3000人不等, 200-500人規模被調查企業較多。雖然調查的企業數量并不多,但是跟學校有校企合作協議的企業均接受了調查,且企業分布行業比較全面,應該能充分反映出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的真實性與全面性。
三、揚州地區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
在“互聯網+”新商業模式下,企業經營布局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轉型升級,不僅要求會計人才具備經濟、金融、財政、法律等傳統的學科知識,更需要綜合掌握電子商務、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知識。筆者從企業和應屆畢業生兩個角度出發,掌握企業對會計人才的知識能力、學習能力等的具體要求,以便應屆畢業生掌握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高職院校為學生充分就業積累經驗,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需求相一致,實現校企合作互惠共贏。
(一)企業角度。本項目通過在揚州市50家企業進行會計人才需求狀況調查,通過對企業的調查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可以反映以下問題:
1.本科學生更受市場青睞。結合調查問卷中對會計崗位學歷水平的要求,本科生需求率在四個學歷層次中達到了86.11%,這對專科畢業生就業是有一定影響的。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企業深化改革,對會計人才提出了包含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專科學歷水平的學生學習時間短,專業知識技能相較于本科生,研究生缺乏優勢,難以應對工作中面臨的復雜性、綜合性強的專業問題。專科畢業生想要充分就業,有效途徑之一就是繼續提升學歷,提升學歷的過程也是再深入學習的過程,通過進階的學習,不僅可以強化鞏固專業知識,還能有更多的時間去企業實習,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
2.職業資格證書仍是就業通行卡。
會計從業資格被取消這一改革最為直接的影響,是應屆畢業生面臨著全新的就業環境。從“貴公司對會計職業資格或職稱的要求”這一問題上可以看出,企業對會計職稱的認可比率較高,不僅因為中高級會計職稱工作人員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而且中高級會計職稱考試內容涵蓋了中高級會計、財務管理、財經法規等科目,知識覆蓋全面,考試具備一定難度。所以存在一定的市場就業歧視,這也給工作經驗欠缺、專業基礎知識不夠全面的專科生增加了就業難度。
3.對會計專業人才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在“貴公司認為會計專業人才所需要的素質結構”問題中,企業對團隊協作、敬業精神、創新意識以及計算機應用等方面要求較高。在“員工的綜合素質比專業能力更重要”的問題上,91.67%的企業更愿意錄用綜合素質較強的員工。且絕大部分企業認為,進入“互聯網+”發展新形式下,企業對會計核算型人才需求逐漸過渡到機器人替代人工的轉變階段,而具備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組織能力、道德品質、專業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更受市場青睞。綜合這兩個問題,可以看出大專生普遍欠缺的團隊協作、吃苦耐勞、奉獻等素質,都是畢業生就業的攔路虎。
(二)學生角度。通過對揚州5所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學生進行的就業狀況調查問卷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大部分學生普遍反應了就業難的問題,這與當前的發展趨勢不無關系,也跟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密切相關。現將存在問題歸納如下:
1.自我認知不足。學生普遍對未來就業形勢認知不足,一方面學生獲取相關信息的渠道不通暢,大部分學生經濟條件良好,但家長對孩子就業缺乏觀念引導,學生對就業無壓力,過度依賴父母。另一方面,學校就業指導準備工作趕不上時代的發展與變化。
2.缺乏競爭優勢。隨著學生生源的減少,學生入學門檻降低,導致高職院校生源質量降低,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自主學習能力差,對職業前途迷茫,缺乏合理規劃等問題,是導致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缺乏競爭優勢的主要源頭。
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對學生的就業也產生一定影響。各類職業資格的認定更是提升了難度,在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取消后,今年對會計職稱的報考設定了嚴格的報考標準,這也削弱了部分考生的信心。
3.實踐經驗欠缺。大部分專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里開設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財經法規等專業基礎課程,并配套有實訓課程,仿真模擬企業登記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等基礎工作。這就導致學生進入實習崗位也只能從事簡單、基本的會計操作,而報稅、跑工商等專業性強的工作內容,專科畢業生在學校幾乎都是零接觸,更加無法勝任這方面的工作。
四、揚州地區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對策探析
(一)學生層面
1.轉變就業觀念。在當前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下,作為學生自己要能夠深刻意識到經濟環境的變化,機遇不等人的嚴峻性,要提前規劃、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不要過依賴父母,不要等到臨畢業才感覺到就業危機。在校期間,多關注新聞動態,多接觸學長學姐,搜集相關就業信息以及就業經驗。
2.豐富知識體系。進入國家大力推動改革的新時期,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與以往有別的更多要求。在過去,我們強調術業有專攻;但現在,不僅要求會計專業知識扎實,更要求會計人具備財稅,金融,國際貿易等相關問題的處理能力。
(二)學校層面
1.完善就業指導機制。學校對內應對于學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從學生入學就對學生進行素質測評,幫助學生評估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并根據學生所選擇的專業,制定符合學生成長與發展的目標,為學生培養競爭力和綜合素質打下基礎。
學校對外應密切聯系用人單位,目的在于搜集就業的最新信息,以保障學生充分就業;聯系往屆生,了解學生在就業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給在校生提供、分享工作相關經驗,為在校生充分就業做足準備。
2.深化產教融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學校是人才輸出的源頭,更應該對輸出有用人才具有緊迫感,而典型的會計專業更應該注重產教融合,可以聯合揚州市行業骨干企業、典型中小企業等共同推動實體化運作,校企協同育人,最大化的輸出專業人才。
3.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校作為學生和社會銜接的關鍵樞紐,應緊跟社會發展步伐,順應經濟發展改革趨勢,為社會輸出快速適應社會環境,快速就業的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佳的學生。作為學校,應充分認識到當代大學生的不足之處,才能有針對性的給予學生正確的就業指導;另外可以建立各式各樣的社團,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進行義工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并提升其綜合素質。
五、調查啟示
通過對揚州地區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大學生就業狀況進行調查,筆者深刻意識到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也真切感受到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焦灼與壓力,希望我們所進行的調查研究,能為高職院校及學生帶來啟示,提前行動起來,做好充足準備,就業才會有未來。(作者單位為江海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為2017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創新類項目),項目編號是20171311301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