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之間的競爭在不斷的加大,學校之間的辦學競爭也在不斷的加大,尤其是高職學校,高職學校之間互相競爭,各個高職也有自己的辦學特色,教學方法也多種多樣,高職的辦學目標也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英語學科在高職當中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視,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在高職當中掀起了浪潮。本文就淺談高職英語教學“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 探索與實踐。
一、工學結合培養人才的重要意義
高職院校培養社會人才,旨在適應勞動力需求,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被提倡,高職院校為了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把英語作為重點與難點的教學,主要打造學生的英語水平,讓學生有能力到更高的平臺就業。工學結合就是把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更快的學到更多的新知識,一些在課堂上沒有的知識學生在實踐當中也能學到。工學結合需要學校與外面的事業單位有一定的聯系,這樣的培養方式可以讓學生提高實踐能力,鞏固自己的學習知識,把學習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學校與事業單位加強聯系,有有助于學生在競爭當中處于優勢地位。
二、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 “工學結合”中出現的問題
(一)沒有認識到工學結合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雖然旨在培養社會人才,在教學當中強調采用工學結合,但在在英語學科上面,一些高職老師認為工作與學習并沒有很大的聯系,認為英語學科使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當中繼續使用原有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采取灌輸式教學,讓學生只學到了書本上的知識,但是在時間方面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所以導致了英語學科方面的工學結合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二)師資力量不強
在很多高職院校當中,雖然老師 都具備 一定的英語專業知識,但是這些老師對實踐經驗還是缺乏,不能給學生更多實踐的空間,老師們只能把與英語相關的英語知識教給學生的,但是不能讓學生們得到實踐經驗,讓學生發揮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高職英語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注重理論知識,為實踐培訓打下堅實基礎
思想是行動的先到,行動由思想支撐,而理論是實踐的基礎,所以學生們應該夯實基礎。例如在一些外資企業當中,對英語的口語要求比較高,但是如果學生只有在口語方面出彩的話也是不行的,只有英語理論知識足夠充分才能夠在外資企業當中長久的穩定就業。這就要求高職老師們在教學當中為學生灌輸一些商務英語的知識以及培養學生商務禮儀,從而提高學生在工作當中的交際能力。老師在教學當中可以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在最快的時間既掌握了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夠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
(二)創新專業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在高職當中英語教學模式應該做出改變,不再使用之前一層不變的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應試人才,社會更會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而高職院校旨在培養 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在英語的教學當中應該創新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創新新的教學模式的時候與“工學結合”相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成果。學校創新教學模式的時候可以利用學校優秀的校企資源,把學生的實踐與校企資源相結合起來,最大限度的發揮工學結合的優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實踐,實踐可以安排到這些校企當中,讓學生在這些實踐當中找準定位,明白自己需要向什么方向發展,明白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哪一類的。同時高職還可以開設一些特色課程讓學生進行學習,利用校企資源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可以有不同的話題去討論或者研究。做這些研究需要深入了解社會,獲取社會上最真實的消息。特色課程培養適應性人才,讓學生們在特色課程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有足夠的底氣去面對社會巨大的競爭。
(三)完善英語課程體系,優化英語教學結構
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培養人才需要以市場導向為重要的判斷之一,把學科的教學與市場的具體崗位相結合。高職院校在教育當中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高職院校需要積極地與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開展英語教學改革,把英語課程體系進行完善,有效的將英語課程與校企的實踐結合,把英語教學與工學教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化英語教學結構。在建設完整的英語課程體系的時候,可以把英語課程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基本的素質課程,另一個是職業能力課程。把教學的目標以及重點放到這兩個部分,基礎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素質,旨在培養專業素養,而職業能力主要培養學生們的實踐能力,旨在培養專業技能,只有將這兩項有效的結合起來,在不斷的發展當中不停地優化英語教學結構,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專業素養與職業素養在實際操作中都能達到最優。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當中探索“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爭取將英語教學能夠讓學生們做到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既有理論知識,也可以進行實踐。“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英語的學習。(作者單位為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