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濤
近年來,隨著景德鎮城市現代化建設的迅猛發展,寬闊的街道和不斷興建的高樓大廈正在不斷削弱景德鎮城市固有的陶瓷文化特色,在景德鎮城市建設中既保持現代化,同時又延續城市的陶瓷文化血脈,成為當前景德鎮城市建設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文化墻在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陶瓷文化墻作為近年來正在興起的環境陶藝,因其對城市環境空間極強的適應性,從而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發展前景非常廣闊。近年來,陶瓷文化墻在景德鎮發展很快,依托于山體、建筑、河堤、廣場、校園等等,陸續興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陶瓷文化墻,特別是昌南大道依托山體所建造的陶瓷文化墻氣勢磅礴、成為景德鎮地標性的景觀。陶瓷文化墻以陶瓷材料語言體現出景德鎮獨特的陶瓷歷史文化特色與內涵,為傳承和發展景德鎮陶瓷文化、樹立景德鎮城市形象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基于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的文化墻發展思路
(一)從娃娃抓起,讓年輕一代成為文化傳承的主力之一
以陶瓷作為文化墻的主體材質充分體現了景德鎮陶瓷文化古今相合、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區域文化發展特色。而這種借先鋒藝術形式展示傳統文化的創造力不僅獨樹一幟,也更能激發起新生代受眾的好奇和興趣。因此,以陶瓷文化墻傳承景德鎮陶瓷文化應從娃娃抓起,讓年輕一代成為文化傳承的主力之一。
事實上,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設了陶瓷藝術課程,“陶瓷文化進校園”正在成為景德鎮各級教育機構的新潮流。比如,包括景德鎮市實驗學校、第七小學、第十二小學和古城小學、梧桐小學都已將陶藝課程納入了正式的課程表。而景德鎮第一中等專業學校、景德鎮第二高級職業中學、第七中學、第三中學等高中則設置了陶瓷美術教學班。在這些中小學校中,陶瓷傳統文化與創意藝術已經突破了課堂的有限空間,正在校園內外以陶瓷文化墻的形式延伸著陶瓷文化傳承的脈絡。
為了進一步激發出中小學生群體對陶瓷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未來的陶瓷文化墻不妨更多邀請年輕的學生作為創作或創意主體,用新生代人群與眾不同的視角或體驗讓傳統展示出更多現代思想,也在同時讓陶瓷文化逐步涌入新生代學生的意識與技能中。
(二)走生活化道路,讓街巷里弄成為傳承的扎實基礎
作為有上千年陶瓷文化發展歷史的世界瓷都,景德鎮域內的大街小巷遍布著民窯、官窯的遺址、遺存。曾經的“村村窯火、戶戶陶”其實已經讓陶瓷文化融入了景德鎮人生產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融入了血脈和基因。這其實已經給陶瓷文化墻傳承陶瓷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要素稟賦,未來的發展只要繼續走生活化道路,讓街巷里弄成為傳承的扎實基礎,就能使陶瓷文化墻的傳承功能更上一層樓。
比如在文化墻上刻畫傳統手工制瓷的分工與步驟,或是展示古代景德鎮人與瓷相伴、以瓷為生的樸實生活狀態,也可結合陶瓷文化在現代景德鎮的華麗轉身與創新發展等。又如可以讓隱藏地民間的陶瓷高手或老匠人在陶瓷文化墻創作上一展身手,將文化墻作為這些隱士般的民間陶瓷藝術大師開啟創作新生的起點等。
生活化的陶瓷藝術墻不僅更加容易提高普通人民群眾的認同感與接受度,而且能夠通過植根于基層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存動力,這對實現文化墻傳承陶瓷文化的作用十分有益。不僅如此,當陶瓷文化墻成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生活在墻內墻外的人與事就會同時成為文化的組成、風景的部分。而這在更多外來者眼中也就成為了景德鎮陶瓷文化的一份子,成為了彌漫著人間煙火氣息、最為生動與感人的陶瓷文化元素。
(三)圍繞中心全面擴散,營造更加濃郁的文化氛圍
作為世界瓷都的景德鎮之所以全球聞名,既離不開上千年陶瓷貿易的深刻影響,也得益于這座城市整體的陶瓷文化藝術氛圍。因此,以文化墻傳承景德鎮陶瓷文化就需要維系這樣的全局性,這就需要圍繞中心全面擴散,營造更加濃郁的文化氛圍。
尤其是在現有昌南大道周邊,陶瓷文化墻應不斷增加密度、擴散廣度。在此基礎上,還應全面覆蓋包括遺址、遺存、老廠房、舊里弄等在內的各種陶瓷文化傳統元素。要使景德鎮陶瓷文化既在墻上體現,又以墻來烘托,二者相輔相成、相交相融,方能成就彼此、傳承文化并歷久彌新。
三、結語
陶瓷文化墻在景德鎮的興起是在進入21世紀以后的現象,歷經了十余年的發展,仍屬于方興未艾,廣泛分布于城市各個地區,其中不乏對于陶瓷文化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優秀作品。從陶瓷文化傳承的角度看,景德鎮陶瓷文化墻正在成為承上啟下、延續悠久藝術命脈的熱點之一。因此,未來的陶瓷文化發展既要著眼于青年人群無盡的創新源泉,又需不斷夯實最基層的民間陶瓷文化底蘊,還需以現有的架構為中心不斷鋪陳和擴展范圍,最終形成無處不文化的陶瓷文化墻整體格局。(作者單位為景德鎮學院)
基金項目:2018年景德鎮學院科研課題“基于陶瓷文化傳承與發展景德鎮陶瓷文化墻發展研究”成果,課題編號:PT-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