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薇
會計與企業工作息息相關,就業市場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日益嚴格,但大多數中職學校存在辦學思想陳舊,教學手段落后等問題,導致中職學校在會計教學中仍有許多漏洞亟待解決,本文便就現階段中職學校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作簡要分析。
一、現階段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模式僵化,教學手段落后。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會計教材雖不定期更新教程以跟進社會進程,但更新速度依舊緩慢,難以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大部分中職學校的教師依舊以傳統教學方法授課,會計教學沒有擺脫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而缺乏實際應用,學生難以調動積極情緒,以致畢業后在企業中很難適應工作模式。
(二)忽略學生專業實踐技能。許多中職學校認為只要助學生考取到會計上崗證,學校的教學任務便算完成,正是在這種錯誤思想指導下,大多數中職學校在課程安排上便顯示出重理論輕實踐的趨向,從而忽視對學生實際操作水平的鍛煉與提高,嚴重影響到此后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術能力。
(三)“雙師型”教師人數匱乏。所謂“雙師型”教師指既擁有高水平的會計理論知識,又有多年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的人才,不僅在專業學習中對學生多加指導,在學生上崗培訓之時也能給予幫助。就現階段我國中職學校招聘會計教師而言,側重點依舊放在教師學歷水平而非實踐經驗,按照如此標準招聘的教師大都沿襲傳統的教學思路,在實踐課堂上由于老師也缺乏實踐操作的訓練,理論和實踐并重的“雙師型”會計教師實在少之又少。
(四)學校內外缺乏實踐氛圍。當前中職學校經費有限,無法大規模建立實踐基地,學生在會計實踐室的時間極其有限,大部分時間只能待在教室中進行手工模擬實驗,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中的學生很難真正理解電算會計的原理,且學生在中小型企業中不過做些瑣事,接觸不到企業的商業信息,對其具體實踐能力的提高并無太大益處。
二、針對教學實踐改進策略
(一)改革課程教學,使用微課教程。會計教學要與時俱進,及時掌握現代社會的動向,應用互聯網與課程教學相結合無疑是個很好的方法,任課教師可按照教學大綱內容以短小精良的視頻向學生進行展示,有針對性的圍繞某個具體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耳目一新,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興趣,降低了理論學習的難度。且微課教學使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學習時間憑學生意愿決定,從固定教室轉換為手機、電腦客戶端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拜托了傳統教學的束縛,給予學生更多自由與選擇的權利,以及更多參與課外實踐的時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不懂的地方可以多加揣摩并在學習平臺上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在短短的視頻中,學生可通過圖片、聲音更加關注和熟悉重點應掌握的知識,使學習內容情景化、精細化,同時微課教學可通過章節學習等更好的展示實踐模塊,有效提高學生 的實踐水平與理解能力。
(二)教學內容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崗證培養力度,著重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同時對于學生的實踐水平和操作能力也需給予足夠的重視。一方面學校要堅持傳統的“雙證合一”制度,重視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幫助學生拿到崗位必需的證書,為以后求職奠定良好的理論知識基礎;另一方面學校應酌情增多實踐課所占的比重,綜合考慮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進度,來逐漸劃分實踐課在總課時中的分布,科學分配實踐時間,將學生的理論知識上升到實際動手運用自如的高度,使實踐課程真正發揮作用。
(三)重視培養“雙師型”教師。普通中職生在畢業時一般都是直接上崗,因此在學校期間就需要奠定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豐富的實踐能力,這也就對授課教師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強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刻不容緩。這類教師不僅在專業知識領域有所建樹,在我國目前中職會計教育中,更為重要的是擁有豐富的企業實踐能力,能夠在學生實踐課程中加以指導,在招聘教師時應尤其注意這兩方面的要求。此外學??梢詳U充兼職教師隊伍,尋找具有長期企業工作經驗人員,以彌補校內理論教師的不足,兩者互為補充以達到對學生教育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標。
(四)建立并利用學校內外實踐基地。會計專業的實踐環境主要由教學環境與就業環境兩部分構成。首先應加強校內實踐環境建設,投入相關資金努力為學生提供高仿真的實踐模擬場地,如模擬銀行等,使學生感到有如身臨其境,最大程度鞏固實踐能力的成果;針對校外的就業環境,一方面學校可以加強與企業的長期信任合作,使學生可幫助完成企業的賬目統計等信息,另一方面可派學生進入真實的企業環境中感受企業運行情況,切實提高學生實踐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結語
高水平的會計人員是企業正常良好運行的重要保障,現階段我國中職學校在培養會計人員過程中仍存在不少缺陷,但也取得諸多改進,其道路任重道遠。(作者單位為齊齊哈爾一重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