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興梅
2008年6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黃堯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中反復提到“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需具備“首崗適應、多崗遷移、可持續發展”的職業技能。由于建材類的專業沒有國家級職業技能競賽項目,在全國建材行業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提議下,2014年全國建材學校聯合開展了全國建材行業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大賽搭建了一個展示與交流平臺,還對專業建設指明了方向。大賽舉辦四年來,各參賽院校都積累了一定經驗,大賽背后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需進一步思考。
職業能力是衡量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建材行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的號召,自2014年至今已成功組織舉辦了四次建材類專業技能大賽,這一賽事成為建材行業規格最高、水平最高、參與范圍最廣的學生職業技能競賽。
賽事設置的出發點是立足建材行業,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技術應用性人才,改善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檢驗各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水平以及建材類學生的專業能力,達到增強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的目的,根據建筑材料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水泥生產及產品過程控制為任務載體,將教學活動與職業崗位(群)的典型工作、教學改革與技能大賽緊密結合,有效促進學生與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的目標。
一、技能大賽對專業建設的促進作用
大賽設置水泥生產中控操作、建材化學分析、水泥物理性能檢測三個項賽,每個賽項由40%理論+60%實際操作形成總評成績,可對參賽選手綜合職業能力與素質進行綜合評定。大賽命題源于企業實際工作,大賽的評判邀請企業專家參與,體現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有效的銜接,反映了企業的人才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大賽對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促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 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可以促進學校教學的硬件投入,不斷改善實習實訓條件,深化課程標準、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建立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促進職業資格鑒定與課業考核等內容接軌 職業技能大賽使得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需要、實現教學環境與職業工作環境的“零距離”對接,培養了企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增強職業院校辦學活力,推進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努力形成“依托行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長效機制;
(三)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通過“雙導師制”“雙師素質”培養機制,技能大賽的開展有助于推動專業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促進職業學校技能訓練激勵機制的形成 通過各級職業技能競賽,樹立典型和榜樣,能調動廣大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積極性,進一步強化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就業、謀業、創業能力。
(五)促進學生的就業工作 通過技能競賽,展示職業院校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向社會宣傳職業教育的成就,向企業用人單位宣傳職業技術學校辦學狀況,能進一步促進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
二、行業技能大賽賽后思考
雖然不能通過一、兩次職業技能大賽成績直接說明一個學校、一個專業辦學水平高低,但各院校已將獲得的比賽獎項的高低做為衡量學生職業能力高低的標準之一,所以通過比賽也間接反應了一個專業整體實力的高低。在國家、社會、學校都重視職業教育的大前提下,首先表現出來的是各院校教學硬件的不斷投入與改善,其次是辦學水平整體提高及比賽差距的不斷拉大。在各學校都重視比賽成績的前提下,如何能讓技能大賽成為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足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一種形式,不僅需要對建材行業技能大賽的運行模式進行創新,而且需對賽后經驗進行總結與交流。
(一)技能大賽的運行模式有待創新
1.改變理論試卷的命題方式。在前四次的技能比賽中,比賽分別由四個省的建材學校承辦,理論試卷分別由承辦地的學校組織地方行業專業與教師共同進行命題、閱卷,在全國范圍內存在教學水平、課程標準的差異導致理論考核范圍廣且不確定因素多,影響了參賽選手理論成績。
2.增加競賽項目。建材行業的技能大賽中的水泥物理性能檢測與建材化學分析這兩個項目屬于參賽隊必考項目,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按國家標準完成的操作內容,考核突出手法快、流程的標準性與結果的準確性,而中控操作項目是選考項目(由于部分學校沒有中控仿真操作軟件)雖有自由發揮的空間,但也需對操作的步驟死記硬背。縱觀國家級的技能大賽考核目的除了賽出學生的專業基本能力外,更多關注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所以建材行業大賽需要結合課程體系開發出有創造性的技能比賽項目,讓學生在備賽和參賽過程中提高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
3.提升技能大賽級別 。各省地區建材方向同質化的專業開辦很少或幾乎沒有,所以很難開展的省級技能大賽,而面對全國建材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各學校對此競賽等級認定標準不一,從而影響了參賽選手與指導教師的積極性。鑒于此種狀況,為使技能大賽制度化、規范化、常規化,需進一步規范競賽標準與流程,按國賽的水平和要求來操作實施,為促進行業技能大賽提升國賽創造條件。
(二)賽后經驗總結
1.學院要有激勵措施。建材行業屬于傳統行業,技術變革整體發展緩慢,學生專業就業意愿不強烈,各省建材類辦學學校立足于服務地方經濟,需要通過學院配套激勵措施以提升對行業技能大賽的認可度,激發教師與學生參與度,不斷為整個行業輸送高技能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增強行業自身造血功能,加速產業技術變革。
2.以賽促進教學模式的改變。大多數學校針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提出了“課程設置模塊化,教學內容職業化,教學組織靈活化”的課改方向。結合技能大賽,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迫切需要將專業課進行“做學教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變革。提高實踐教學課時量,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和應用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技能大賽作為模塊化教學的重要手段,有機融入到各專業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對學生掌握技能的考察,更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興趣。
3.以賽強化學生職業素質培養。通過入校的職業宣講,讓專業課程如同思政課的培養方式強化學生職業素質,用優秀企業文化理念進行引導,使學生樹立職業目標,通過經常化的校內技能比賽,展示職業院校學生扎實的理論知識,訓練有素的操作能力,使學生的身心得到調適,樹立職業院校的新形象,提高了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率,實現了職業院校提出的“進來的是學生,走出的是能手”培養目標。
4.以賽為抓手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技能是職業學校教師必備的基本功,通過指導學生參加技能比賽,能看出該校的教師的真實水平,借此找出差距,通過“引,聘,下,送,帶,賽,研”多各方式,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讓職業教育更有效地服務學生,服務地方經濟。(作者單位為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材料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