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軍 李延亭 馮韶文 蔣強 閆生
摘 要: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作為推動與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核心環節,是有效遏制大學生體質健康下滑的重要路徑之一。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路徑進行深入研究,研究認為:加強公共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力度,搭建學生體質健康網絡化信息平臺,啟動學生手機APP軟件管理系統,創建學生體質健康是大數據平臺,建設《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網絡課程,加強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專業化指導,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將是我國普通高校未來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立足點。
關鍵詞:高校 公共體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c)-0061-02
近年來,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滑趨勢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相關媒體先后以“大學生因長跑猝死”“距離死亡僅有3000m”“學校取消學校運動會的長跑項目”為題目報道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基于此,國家出臺與頒布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等相關政策文件,皆在有效地遏制與緩解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趨勢。雖然2015年學生體質監測報告顯示學生體質健康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但是大學生群體在心肺耐力指標和身體機能指標上仍出現持續下滑的態勢,提升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已成為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和頭等大事。而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作為推動與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核心環節,是有效遏制大學生體質健康下滑的重要路徑之一,其改革路徑有以下6個方面。
1 強化“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
面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下滑的態勢,建議加大對公共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特別是在體育項目的開設方面上,應打破原有足、籃、排為核心的項目布局,繼續拓展以軟式棒壘球、橄欖球、高爾夫球、擊劍等為代表的新興體育項目;要迎合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轉變單一課內體育教學,拓展課外體育鍛煉,組織公共體育教師指導學生課余體育鍛煉,建立公共體育教師輪流輔導制,更新大學公共體育課教材,將課余體育鍛煉納入到學生體育課考核內容中,增強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發展。
2 加大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
對于北方高校而言,冬季占據了全年的1/3,在雨天、雪天公共體育教學只能采取停課的措施,無法滿足正常的體育教學進度。學校應加大對室內場館的建設和室外場館的改造力度,建議增加公共體育室內教學場館的建設力度,對部分需要室內授課的項目可借用或租賃學校周邊空余閑置的場館,從而滿足學生對體育場館的需求;對于室外場館設施,建議對破損場館進行修繕與改造,從而轉變學生因嫌棄場地臟、差,不愿意從事體育運動的心理。
3 啟動APP健康跑步軟件監控與管理系統
針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逐年下滑的困窘,特別是男生1000m和女生800m耐力跑項目成績下降的明顯特征,建議啟動手機APP軟件管理系統對學生每天的運動量進行科學化監控,可在學校內設置動態掃描點,規定學生每天跑步的路線、區域和時間,但是不限制具體的運動時段,學生可根據個人余暇時間進行自主運動,學校體育主管部門可通過手機端實時反饋心率等各項指標,建立學生運動強度、負荷的大數據平臺,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跑步的熱情,增強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發展。
4 建設《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網絡課程
針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出現的學生動作不規范、不標準、不到位,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儀器生疏等一系列狀況,建議學校相關部門錄制《體質健康測試指南》網絡課程,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獲取體質健康測試的相關信息與資源,這樣不僅覆蓋面廣、受眾人員多,還能保證標準和一致性。學校各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協同合作,認真貫徹與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相關要求,將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核心環節,從而促進學校體育的常態化、健康化發展,提升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
5 推行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納入考試成績
積極貫徹與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將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納入到體育考試成績。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不僅僅是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監測與評估,更是樹立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重要舉措。建議學校相關部門將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納入到學生體育課考核范圍,體質測試成績可占體育課成績的20%~30%。進一步加大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監管力度,杜絕替考、代考等作弊行為,認真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辦法中關于體質測試成績與學生評獎評優、畢業掛鉤等相關規定。加強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認識程度,將體質測試與學業考試平等對待,以體質健康測試為導向,加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
6 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與主動性
學習動機不明確、缺乏學習興趣已成為阻礙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要誘因。對此,應引入新穎的教學方法、新興的體育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借鑒國外發達國家體育教學經驗,探索式地創設受學生喜歡、追捧的體育教學模式。此外,在課余時間組織教師進行科學、系統、專業的體育鍛煉指導,助力學生的身心發展;還可與學校校報、廣播站、網絡電臺等協同合作,宣傳大學體育的健身功能和作用,提升學生對體育的關注度和參與度,積極開展校園體育養生、體育科普專題講座,促使學生將體育鍛煉作為個人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7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公共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力度,搭建學生體質健康網絡化信息平臺,啟動學生手機APP軟件管理系統,創建學生體質健康是大數據平臺,建設《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網絡課程,加強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專業化指導,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將是高校未來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立足點。
參考文獻
[1] 李小偉,柯進.學生身體素質“向上”了嗎?[N].中國教育報,2015-11-26(4).
[2] 教育部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15年中國學生體質監測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孫洪濤,雷志灶,上官戎.湖南省普通高校課余體育的缺失及其解決對策[J].體育學刊,2007(9):88-90.
[4] 杜發強,樊晶晶.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致因探析[J].體育與科學,2014(3):60-67.
[5] 王健,萬義.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評的歷史演進與生態重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體質”[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2):5-10.
[6] 秦婕.基于政策視角下的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1):71-74.
[7] 李東斌.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12):13-15.
[8] 馬金鳳.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4,30(2):105-109.
[9] 孫萌,張楠.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18):120-122.
[10]黃敏,陳英軍,李亞莉.人性化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展望[J].體育學刊,2011,18(5):78-81.
[11]李立平,曾石山,劉志宏.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再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4):89-92.
[12]趙忠偉,李英玲,劉瑞平,等.高校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與體育課程干預手段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