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仁
摘 要:體育消費行為是一種以體育為對象的消費過程。體育消費內容主要包括購買運動服裝、購買小型體育器材;租用收費場館、參加體育協會的會員費、培訓費和身體康復性體育消費等。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實地考察法對廣州市技工院校學生的體育消費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探討體育消費觀念正在如何轉變?研究表明,學生投入到體育健身和體育娛樂的消費觀念逐步提高,已逐漸形成“花錢買健康”的觀念。但體育消費投入較低,每學期人均300元以下,存在專業差異和城鄉差異;體育消費結構方面單一,以購買服裝為主,協會活動費為次,緊接著是看體育比賽、購買體育器材和租場費用等。
關鍵詞:技工院校 學生 體育消費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a)-0225-02
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以廣州市屬6所技師學院的部分學生的體育消費情況為研究對象。每所學校隨機抽取1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女比例為7∶3,共600名學生。
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理統計法。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廣州市作為一線城市,城市本身有著超強的消費空間,也是開發體育健身市場的理想地區。其次,對于廣州市技工院校體育消費的市場的研究還是比較欠缺。技工院校應促使學生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基本觀念。由于技工院校大部分來自貧困家庭,故應在校內建設學校需要、條件較好、收費標準較低、滿足學生興趣項目的定制式多功能體育場館,刺激學生的體育消費,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
3.1 體育消費狀況
調查表明,54.7%的男生,24.3%的女生目前的體育消費是購買運動服裝,僅僅占總人數比例的1.6%的學生去訂閱體育期刊雜志;然而,購買體育器材和去租用收費場館的消費比例均超過了10%。說明學生體育消費觀念正在逐步地轉變,花錢買健康的理念已逐漸形成,體育消費意識對學生的體育行為起著調控作用,學生體育消費結構如表1所示。
3.2 體育消費水平
消費水平是指按人平均得到的消費品(包括勞務)的數量,它反映人們物質文化需要實際滿足的程度,它可以用實物來表現,也可以用貨幣來表現。本研究在參考同類文獻研究參考值的基礎上,結合廣州市的消費水平,將廣州市屬技工院校學生每學期用于體育方面的消費分為100元以下、100~299元、300~499元、500~999元、1000元以上等5個消費水平,通過被調查者體育消費的金額即貨幣來確定學生的消費水平。
根據圖1調查結果表明,43.8%的學生體育消費水平低于100元,49.4%的學生體育消費水平處于100~299元期間,5.6%的學期體育消費水平達到300~499元,僅僅有1.2%的學生體育消費達到500~999元期間。這跟技工院校學生本身的特點有關,大多數來自農村或城鎮的貧困家庭。
3.3 不同專業學生體育消費水平
在調查學生總體消費水平的基礎上,筆者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顯示不同專業的高職學生體育消費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科生主要消費群體集中在100元以下期間,占文科生的57.3%,其次37.1%的文科生體育消費水平在100~299元期間;而理科生的體育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100~299元期間,占工科生的57.5%,其次有34.3%工科生的消費水平在100元以下,如圖2所示。
3.4 不同生源地學生體育消費水平
對不同生源技工院校學生的消費水平進行對比,總體來說,由于我國城鄉經濟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來自農村和鄉鎮的學生不同生源地的學生消費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來自農村和城鎮的學生,體育消費水平全部集中在500元以下,其中農村學生消費分布如下,消費水平在100元以下占55.7%,100~299元期間占41%,兩項加起來高達農村生源學生的96.7%,毫無疑問,這跟學生家庭經濟情況以及上學期間,技工院校學生并非家庭投入的消費的主要成分,只有3.3%的農村學生在體育消費方面投入達到300~499元期間。每學期投入體育消費達500~999元期間只有少部分來自城郊和城市的學生,分別占生源比例的2.5%和9.3%;顯而易見,城市學生消費水平較高,如圖3所示。
技工院校學生體育消費反映了其家庭的經濟狀況,與體育興趣、動機、消費觀念有關。很顯然技工院校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很低,較大程度地制約了技工院校學生體育運動的豐富性和持久性。但技工院校學生體育消費觀念正在逐步地轉變,投入到體育健身和體育娛樂的消費觀念逐步提高,已逐漸形成“花錢買健康”的觀念。
4 結論
技工院校學生以集體鍛煉為主要鍛煉形式,進行體育鍛煉所選擇的場所以校內免費場館為主。同時,學生體育消費觀念正在逐步地轉變,投入到體育健身和體育娛樂的消費觀念逐步提高,已逐漸形成“花錢買健康”的觀念。學生體育消費投入較低,每學期體育消費集中于300元以下,存在著專業差異和城鄉差異;體育消費結構方面比較單一,以購買運動服裝為主,協會活動費也排在第二位,緊接著主要用于觀看體育比賽、購買小型體育器材和用于租用收費場館進行體育鍛煉等。
5 建議
結合以上調查結果,筆者針對如何改善技工院校學生體育消費提出以下建議:增加學生體育認知度,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牢固樹立終身體育觀念,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度;根據學生需要調整課程項目,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體育消費觀念。
參考文獻
[1] 陳作鋒.湖北省農民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 張杏波.生活方式和心理行為對亞健康的影響及對策[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26(1):74-77.
[3] 曲崇湖,楊文軒.課余體育新視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唐宏貴.對武漢市居民體育消費水平的調查與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7(1):7-11.
[5] 陳宏.華東地區高校學生體育消費水平與消費結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4):46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