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杰
摘 要:一般情況下,體育活動是以團隊的方式呈現的,體育活動中包含著許多不同的團隊形式,小組、班級、臨時結合的隊伍等等。在集體活動項目中,團隊可以說是體育活動的基本組成部分,體育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小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形成與培養。可以說,團結協作能力是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的一種表現,是對小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接下來,本文圍繞小學體育教學中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開展具體論述。
關鍵詞:小學體育 教學 團結協作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b)-0136-02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教學工作需要新思想的注入,去增加更多全新的教學內容。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是勢在必行的事情。在《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到了團隊協作的學習,同時,明確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到目前為止,我國團結協作學習的應用大體上會涉及到基礎理論知識,在相關實踐的研究方面僅僅局限在語數外三科知識上。在小學體育實踐當中,對小學體育培養與發展學會團結協作能力的問題,不管是理論方面或是實踐方面,對于小學體育培養及發展學生團結協作的問題欠缺一定的系統性的處理。
1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作用和意義
1.1 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科學技術不斷更新的今天,集體活動逐漸增多,在集體活動當中,要求學生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夠在整個團隊中達到彼此間良性競爭的環境。為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小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在團隊當中以集體為中心,學會尊重他人,樂于協作,唯有如此才能夠讓小學生有一個更好地成長,推動其得到更好地身心發展。
1.2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不同的小學生在各方面素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對于學生進行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可使得學生在體育課中獲得綜合素質的顯著性提高。小學生在與他人合作的同時,可以學會怎樣正確地去看待事物,并且能夠理性的進行事物的客觀評價、學會理解與包容。與此同時,團隊協作的同時,小學生能夠通過得到團隊伙伴獲取更多的信息,從而促使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心理素質等得到明顯的升高,并且帶動起自身綜合素質的巨大進步。
1.3 提升體育課的價值
小學體育課堂當中,教師可安排學生間相互合作來對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進行不斷地培養,這不但能夠促使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得到根本性的轉變,同時能夠讓師生間進行良好的溝通,促使整個體育教學課堂環境更加輕松、更加活躍,學生與學生間也能很好的溝通感情,建立起更好地友誼,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唯有如此,能夠很好的促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上的增強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在體育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學會怎樣進行團隊協作,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體現出小學體育課的重要價值,達到最佳的體育課教學成效。
2 小學體育教學中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途徑
2.1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體育教學側重于對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評價等能力的培養,從而促使學生的各個方面素質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只有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從被動學習向主動性學習轉變,從而促使小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參加更多的體育鍛煉,為接下來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生都是非常愛玩兒的,愿意與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共同參加一系列的活動,共同討論問題、一起交流學習感受,在過程中大家就會感覺到原來是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玩得就會越來越開心。現代化社會在人才的需求上,不但要求有著豐富知識的人才,同時身體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具備強烈的競爭意識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然而,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讓孩子們增強身體素質,同時是為了培養學生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建立起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等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融入到整個社會大環境當中,小學體育教學要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為最終的目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與同學、朋友及教師和諧的相處,懂得團結協作的重要意義。
2.2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生,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來獲取更多的知識。為此,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大方面,這樣不僅能夠激發起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能夠成為聯系學生與學生間感情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心和熱愛自己的學生,這樣師生間才能夠互相信任、相互吸引,學生會不斷地去接近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去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教師用高尚的情操、廣博的知識和健美的體魄,帶動著學生養成一種積極樂觀、思想向上的性格。學生自己的想法愿意去找教師來傾訴,為此,體育教師在給學生展現個性美及高尚品德的過程中,將會給自己的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影響。
2.3 建立團隊組織領導,強化團隊聯系
小學體育教學過程當中,體育教師一定要注意在創建團隊的基本前提下,要不斷地強化團隊成員間的協作意識,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要有自己的組織領導,可采取互相競爭的方式,在團隊中擔任相關職務。第一,創建完善的團隊小組監督與約束機制,創造一種團結干事的工作氛圍,不斷地培養小學生團隊共同協作的思想意識,從而確保大家能夠有明確的分工,互相支持、共同去解決問題;第二,相信團隊中的每一位同學。讓每一位同學能夠擁有自我發揮的充分空間,可是,一定要消除個人主義思想或者傲慢的心理;第三,尊重每一位同學,同學之間要學會去互相包容、互相欣賞,學會尊重他人,這樣整個團隊才會更加團結,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
譬如,在《世紀列車》游戲當中,要求所有學生聽從同一口號,不能因各隊中個別同學偷懶,致使本隊列車脫節。游戲過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各隊內部討論,讓學生自己思考造成列車快速行走并且能夠迅速前進的主要原因,讓學生們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
2.4 讓學生體驗團隊成功,增強自信心
小學體育教師要帶有一定目的的去走入每一個團隊,與學生們共同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共同討論體育學習中遇到的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體育教學過程當中,一定不能過于著急的將體育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身上,一定要對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自我評價及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多合作、多聯系,讓每一位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性逐漸的縮小,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充沛的信心。比如,在游戲“過沼澤”當中,教師可給每一小組團隊分發兩個墊子作為小船,讓學生先進行各組的討論,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整個小組的人員都過渡到另一頭,讓學生在團隊協作的共同努力下,體驗到團隊協作帶來的成功喜悅,從而將自己更好地帶入到整個團隊當中。
只有讓學生們去自己經歷、體驗成功,才能夠感受到團隊協作帶來的重要意義。然而,有一部分學生的個人體質是比較差的、自信心不足,這就會成為體育學習中的“弱勢群體”,對他們而言,幾乎沒有多少機會去體驗成功。那么應該如何去培養“弱勢群體”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信心呢?則需要將體育競賽、體育游戲帶入到體育課堂當中,最大限度上去克服他們的心理障礙和身體惰性,讓他們不斷地去認識自己、找回自信。要知道,只有讓學生去參加各類集體性體育活動,才能夠讓他們在自己的體驗中感受到團隊協作帶來的快樂。
3 結語
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于團隊協作的優點、方式進行全面的了解,要注意團隊協作過程中所要關注的問題,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來進行體育教學,從而為祖國的未來發展培養一批有著良好團隊協作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崔廣潤.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J].新校園·學習,2012(6):68.
[2] 張勇.淺談如何利用體育游戲教學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J].華章,2011(36):203.
[3] 向進.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的研究[J].學生之友,201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