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對中國體育口號的歷史演變過程進行論述,分析在不同社會背景下我國所提出的體育口號的作用和意義,并反思其所存在的局限性,為將來我國體育及體育口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一些理論依據,推動體育事業(yè)更好更快的發(fā)展。口號作為社會發(fā)展的一種符號文化,無論是在哪一個領域它都有著其獨特的價值,新中國成立以來,為縮小我國體育與世界的差距,政府提出了許多振奮人心的體育口號,不斷激勵和推動著我國體育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口號 演變 審視
中圖分類號:G8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c)-0187-02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相應產生了許多與時代特征相適應的體育口號。體育口號是中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進程中所產生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它承載著我國人民對體育無限追求的熱情和向往,具有鮮明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特色。
1 口號及體育口號的內涵
口號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它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及傳播和鼓動功能。體育口號作為體育的一種文化,它是指“為達到一定的體育目的,實現(xiàn)體育任務而提出的具有傳播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是傳播、引導某種價值的載體”。在體育口號的激勵和鼓動下,我國體育事業(yè)一次次地克服困難,最終登上了國際體壇的舞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華人民頑強拼搏、不怕困難和艱苦的精神。
2 體育口號的時代變遷
2.1 新中國成立以來90年代末的體育口號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都處于起步階段,1952年,毛澤東同志審時度勢,提出了“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體育核心口號,這句口號的提出把體育運動的本質詮釋得淋漓盡致,體現(xiàn)了我國體育運動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國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在1959年為中國贏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他的口號是:“人生能有幾回搏”,在當時那個年代,運動員們在體育界所獲得的成就鼓舞著人民群眾,他們的口號則成為當時最鼓舞人心的口號之一,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賽前,周恩來總理接見即將出征的中國乒乓球隊時,要求他們在比賽過程中要以友誼為第一,為了比賽而比賽,因此提出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口號。在這一體育口號的指示引導下,中國乒乓球隊與美國隊在世乒賽間友好交流,打破了往常美國對中國產生的成見,改變了中美兩國長期以來的惡劣關系,其最顯著的成就就是尼克松總統(tǒng)的正式訪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一體育口號的提出推動著我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了體育運動為外交服務的積極作用。1979年全運會召開,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國在奧運會的合法地位,這為中國提供了更高的國際體育舞臺,由此便產生了“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一激昂澎湃的體育口號。90年代鄧小平同志敏銳觀察到中國足球積弱不振的現(xiàn)象,恰逢時勢地提出了“足球要從娃娃抓起”這一口號,這與現(xiàn)今習總書記提出的“校園足球”的出發(fā)點一致,都認為中國足球要想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必須從青少年開始培養(yǎng)。1993年,為了全面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江澤民同志親筆題詞“全民健身,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成為了當時最具影響力的體育口號。
2.2 21世紀以來的體育口號
北京2008年主題口號確定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一體育口號的提出體現(xiàn)的是中華人民與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愿景,真正從人文理念出發(fā),把奧林匹克價值觀“互相理解,和平,友誼,團結和公平比賽,為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 體育口號演變的價值審視
3.1 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體育口號在不同時期所提出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每個時期的體育口號都與當時的政治、文化背景緊密相連。從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體育口號中不難看出,當時的體育為生產服務、為建設祖國服務、為國防服務、為革命服務的體育思想。60年代的體育口號體現(xiàn)出當時的中國為取得世界的認同,頑強拼搏的體育思想。70年代的體育口號體現(xiàn)出當時體育為外交服務的體育思想。80年代、90年代體育口號體現(xiàn)出服務大眾的體育思想。總的來說,體育口號的背后都是特定時期人們精神和價值觀在體育領域的價值體現(xiàn),每個體育口號的背后都具有不同的時代政治背景和價值取向。
3.2 是社會歷史變遷的折射和縮影
新中國成立初期,衰弱的國民體質不能使新中國經濟和社會得到穩(wěn)步的發(fā)展,毛澤東同志有針對性地提出“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等口號。60年代,為使中國屹立于世界體育舞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體育口號成為了運動員的精神食糧。70年代,由于國際局勢的變化,中國受到世界的孤立與排擠,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口號,讓體育為外交服務,打開中國外交的新局面。到了80、90年代,隨著人們的健身意識不斷增強,國家頒發(fā)《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同時提出了很對關于指導健康鍛煉的口號。無論哪一時期的體育口號,都是當時社會變遷、時代進步的折射和縮影。
4 對體育口號演化、變遷的反思
4.1 拼搏挑戰(zhàn)、團結的體育精神是時代發(fā)展的主旋律
中國在政治不穩(wěn)定、經濟不發(fā)達的時期,體育口號不得不宣揚體育為國家、為政治、為社會服務的體育思想。但在今天,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也不斷上升,體育的觀念逐步轉變?yōu)樽⒅貍€人發(fā)展和實現(xiàn)個人價值,把體育拼搏、挑戰(zhàn)、團結的精神大力宣揚,真正做到讓體育為個人服務,把拼搏、挑戰(zhàn)、團結的體育精神變成當今時代發(fā)展的主旋律。現(xiàn)在,隨著時代的變遷,體育口號成為宣傳體育產品的一種重要途徑,其語言時尚、精煉、沖擊力大、哲理性強,成為宣傳社會文化中的強音。作為當代社會體育文化的一部分,體育口號正逐漸影響著人們對體育的社會功能、價值功能的認同,每一個口號都凸顯出體育朝著超越自我、個性獨立、勇于競爭、健康向上的觀念發(fā)展。
4.2 回歸頑強、堅持、樂觀的體育本質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體育健身意識不斷增強,開始回歸到對體育本質的思考。人們從體育運動中能帶獲得堅持、樂觀的生活心態(tài),逐漸認識到與爭奪金牌相比,運動員們在比賽中的精彩表現(xiàn),努力堅持、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更值得人們?yōu)樗麄兒炔剩瑸樗麄凃湴粒@種以人為本的體育觀念不再以金牌論英雄,而是注重個性的發(fā)展。體育在培養(yǎng)人們頑強、堅持、樂觀的心態(tài)的功效是其他途徑不可比擬的。
4.3 親民、互動的體育態(tài)度
新世紀以來,我國逐漸由“體育大國”轉變?yōu)椤绑w育強國”,全民健身成為人民上下皆知的話題。北京奧運會舉辦以來,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體育并參與到體育中去,體育不再是“精英”運動員從事的活動,而是多數普通人從事的“大眾”活動。從《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與實施,再到提倡發(fā)展群眾體育、大眾體育,無不體現(xiàn)出體育的親民性、互動性。親民、互動的體育是一種態(tài)度,它無論在任何領域,都能發(fā)揮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5 結語
體育口號的產生推動了我國競技體育、全民健身、社會體育的快速發(fā)展,把健康的體育觀念宣揚并傳播給社會各種人群,積極引導人們對體育正確的認知和行為。過去幾十年,有些順應時代發(fā)展而產生的體育口號不僅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而且其傳播的體育思想和觀念一直影響到現(xiàn)在,對當前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根據體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恰逢時世的提出體育口號,并有效利用體育口號的宣傳和傳播作用是當前促進我國從體育大國轉向體育強國,繁榮我國體育文化事業(yè)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784.
[2] 王永安.新中國體育口號時代特征演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12):10-13.
[3] 楊宗友.從體育口號的演變管窺新中國體育的發(fā)展[D].西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