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雅輝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從體育信息服務供給、體育場地供給、體育活動供給、體育指導供給、體質健康測試供給五個方面對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存在供給內容不均衡、供給數量不足、供給效率不高等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為促進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體育服務 寧夏 農村 供給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b)-0160-02
公共體育服務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對促進我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6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加快建設水平較高、內容完備、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逐步推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在地域、城鄉和人群間的均等化”[1]。因此,加強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研究,對促進農村體育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寧夏村級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探討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以期為促進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提供參考。
1 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現狀
1.1 體育信息服務供給現狀
體育信息服務有利于促進農民對體育的了解,增強參與體育活動的意愿,指導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為。調查發現,寧夏農村有61.1%的農民在當地見到過體育宣傳,有38.6%的農民沒有見到,而能夠看到體育相關信息的途徑主要是電視、報紙等媒介,其中電視占50.1%、報紙占23.3%、宣傳欄占13.3%、宣傳冊12.8%、橫幅和其他占15.8%。
這一結果表明,寧夏農村當地體育信息服務主要來自于電視轉播,寧夏農村當地關于體育信息的宣傳欄、宣傳冊等較少,體育健身知識、體育賽事信息等體育信息服務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1.2 體育場地供給現狀
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是開展農村體育的必要條件,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數量與質量,是農民日常體育活動的基本保障,直接影響著農民參與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的積極性與持久性,也是發展全民健身、推動農村體育的重要條件。調查發現,寧夏農村體育場地以籃球場與廣場等室外場地為主,分別占85.5%、60.6%,其次是乒乓球臺占40.6%、棋牌室占29.7%、田徑場站16.8%、健身路徑占15.2%、足球場占13.5%、健身房占9.0%、其他占3.8%。
由于寧夏農村體育場地設施類型較單一,62%的農民認為當地的體育場地設施無法滿足日常的體育健身需求。同時,訪談發現,體育場地缺乏也是影響農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之一。許多村民想參與體育活動、鍛煉身體只能在自家庭院或者在村里隨意進行鍛煉。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的缺乏,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身需要,嚴重制約了寧夏農村體育的發展。
1.3 體育活動供給現狀
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形成農村體育健身的良好氛圍,也有利于促進農民體育健身的意識,豐富農村體育文化生活。調查發現,寧夏農村29.7%的農民表示有健身站點,44.1%的農民認為沒有健身站點,26.2%不清楚是否有健身站點,表明寧夏農村健身站點并不多,需要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
在寧夏農村開展的體育活動中,由于籃球運動在寧夏農村地區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且場地器材相對較充裕,開展最為廣泛,占72.9%;同時,由于廣場舞符合廣大群眾健身娛樂的需求,近年來深受女性群眾喜愛,開展也較廣泛,占37.5%。此外,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民族傳統體育等項目也有所開展,但所占比例均較低,分別為15.2%、13.0%、7.8%、4.3%。
1.4 體育指導供給現狀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體育指導服務供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體育公共服務的基層指導力量,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缺乏制約著體育指導服務的開展。在對寧夏農村體育活動指導者情況調查中發現,指導者中社會體育指導員僅占6.6%,當地體育積極分子占38.8%,體育教師占27.3%,村干部占21.4%,大學生占5.9%。由于體育積極分子、村干部等沒有經過專門的體育培訓,指導能力有限,僅有4.4%的農民表示對指導完全滿意,31%的農民比較滿意,50.6%的農民認為指導無法滿足自己在體育活動中的需求,14%表示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應加強對農村基層體育積極分子和體育教師的培訓,將他們發展為社會體育指導員,促進農村體育活動的指導與組織工作。
1.5 體質健康測試現狀
體質健康測試對了解農村居民的體質健康狀況,指導農民科學健身具有積極意義。《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指出:“建立廣泛覆蓋城鎮鄉村的體質測試平臺,開展不同人群的國民體質測試工作,依托體質監測數據庫,建立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體系”[2]。調查發現,僅有10.5%的農民參與過體質健康測試,61.3%的農民沒有參與過,28.2%的農民不清楚。這一現狀表明,寧夏農村體質健康服務開展的比例較低,體質健康服務在寧夏農村并未開展起來,無法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健康指導。這一現狀是由于寧夏農村地域廣闊,村落之間相對比較分散,體質測試人員和測試儀器有限,無法進入農村為廣大農民群眾進行體質測試服務。
1.6 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現狀
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目的是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體育需求,促進農村體育的發展。對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調查發現,分別有62.0%、49.5%、50.6%的農民認為當地的體育場地設施服務、體育活動服務、體育指導服務無法滿足自己的體育需求(見表1)。由此可見,農民對當地公共體育服務的滿意度并不高,其中,對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服務滿意度最低。
2 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存在的問題
2.1 供給內容不均衡
從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內容來看,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物質性內容供給較多,非物質性內容供給較少,存在供給內容不均衡的問題。由于國家“農民健身工程”等政策的支持,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對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較多,對體育信息服務、體育指導服務、體質健康服務等非物質服務較少,導致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不均衡。同時,在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中也存在不均衡性,如籃球場、廣場等場地建設較多,其他類型的場地建設較少。
2.2 供給數量不足
從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數量來看,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在體育信息供給、體育指導供給和體質測試供給等方面都存在數量不足的問題。這一現狀主要是由于寧夏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力量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參與度較低,公共體育服務的資金主要由政府提供,而政府提供的資金有限,從而導致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數量難以滿足農民的體育需求。
2.3 供給效率不高
由于許多鄉(鎮)、村委會體育組織不健全,使得寧夏農村基層體育管理人員缺乏,無法有效利用現有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開展有效的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導致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效率不高。
3 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發展對策
3.1 加強非物質服務供給,促進供給內容的均衡性
全民健身體系的建設及農村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不僅有賴于體育場地設施等體育物質基礎的發展水平,也有賴于良好的體育活動組織、體育指導等非物質性服務的發展水平。因此,在寧夏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應注意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內容的均衡性,加強體育活動組織、體育健身指導、體育健康測試等非物質服務的供給,促進寧夏農村體育發展。
3.2 加強資源整合,提高供給數量
農村體育與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緊密相連,有效整合農村體育、教育、文化事業發展資源,高效利用有限的經費、人力、物力資源,促進體育、教育、文化發展資源共享,有利于解決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數量不足的問題。因此,可以將農村體育、教育、文化服務發展適當結合,在場地設施、管理人員、活動開展等方面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實現資源共享,促進農村文化、體育事業共同協調發展。
3.3 加強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管理,提高供給效率
加強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管理是促進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效率的有效手段??赏ㄟ^加強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加強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管理人員建設。如可推薦本地的大學生村官、體育積極分子和體育教師參加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將大學生村官、體育積極分子和體育教師培養成合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通過他們的管理、指導,提高當地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效率,推動寧夏農村體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EB/OL]. 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723004/content.html,2016-05-05
[2] 肖林鵬.論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基本問題[J].體育文化導刊,2008(1):10-12.
[3] 胡慶山,王健.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價值審思與現實困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4):20-24,30.
[4] 金濤,張鳳彪,周超.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困境及原因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2):30-37.
[5] 王小娟,郁俊,羅華敏,等.新農村多元化公共體育服務形式實證研究[J].體育科學,2012,32(2):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