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存 康妮芝 王文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青年的娛樂方式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斯諾克運動就是這樣一種適合年輕人運動的體育項目。隨著丁俊暉在2005年分別奪得中國公開賽和英國錦標賽的冠軍,斯諾克運動也在我國迅速刮起了一陣旋風,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斯諾克運動項目的發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剖析斯諾克運動在我國的發展現狀,推動斯諾克運動的良好和諧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斯諾克運動 丁俊暉 現狀與問題
中圖分類號:G8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b)-0213-02
斯諾克運動在我國越來越成為青年人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臺球運動作為“非奧項目”中成功的代表,在我國體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與經濟大潮近乎同步發展的臺球運動,在自身規律和政治、經濟、文化的作用下,呈現出獨特的演變軌跡。丁俊暉的成功和培養模式,大大推動了斯諾克運動項目的大發展。梳理中國斯諾克運動的發展歷程和成功經驗是推動該項運動發展的最好方式。
1 我國斯諾克運動的發展歷程
1.1 斯諾克運動在我國的發展
準確的來說,斯諾克運動起源于歐洲,直到19世紀末傳入我國。在鴉片戰爭以后,國外華僑首先在中國開展臺球活動,但由于各方面條件限制,當時這項運動只流行于上流社會。在20世紀初期,中國的北京、上海、天津等主要大城市,先后出現了臺球總會(即臺球協會)。到了30年代,上海等地每年都要舉辦臺球比賽,并涌現比較多的臺球選手[1]。1986年,中國臺球協會在北京成立,1988年加入國際臺球聯合會。1995年正式成立了中國第一所北京臺球運動學校。1996年星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又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開設了臺球項目,為這項運動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2 斯諾克運動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臺球是一項老少皆宜、不分性別的運動項目,適合于各個行業的人士,是一項即具有較強烈的娛樂性質和富有豐富的知識的運動。目前,在我國各地都有著各式各樣的球房。在比較落后的地區,中式八球的普及程度較高,而就斯諾克運動而言,在我國的廣東、香港、北京等發達地區推廣的較好。據中國臺球協會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5000萬臺球愛好者,其中有2000萬人每天打臺球,僅北京地區每天就有10萬人打臺球[2]。
2008年7月,斯諾克國家隊在蘇州成立,國家小球管理中心和中國臺協對第一次成立國家隊非常重視,經過長時間的斟酌和考慮,最終挑選了丁俊暉、梁文博等八位隊員組成中國斯諾克國家隊。這8個人代表著中國斯諾克的最高水平,也代表著中國斯諾克的未來。
1.3 中國斯諾克的“丁俊暉時代”
一個人可以決定一個運動項目的“生死”,在中國大概只有劉翔、李娜和丁俊暉能做到。我們依然記得在北京奧運會上,田徑門票從賽前的“一票難求”到決賽階段的“揮淚甩賣”,已充分證明了劉翔對田徑這個項目所擁有的極大的“殺傷力”。曾幾何時,外界對于丁俊暉的關注與褒獎幾乎達到“瘋狂”的程度。回想當年,小丁捧回中國公開賽冠軍后,“神童”、“天才”之類的美譽不絕于耳,丁俊暉也在一夜之間被國內外各大媒體捧上了神壇。不僅中國媒體持續熱炒丁俊暉,國外媒體也沒有放過這位超級星。中國斯諾克運動進入了“丁俊暉時代”。
2 中國斯諾克的“丁俊暉效應”
所謂的“丁俊暉效應”是指在中國斯諾克的發展過程中,依靠世界頂尖選手丁俊暉的個人力量,在短時間內,將中國帶入斯諾克運動的強國行列,從而進一步在中國掀起斯諾克的熱潮[4]。在丁俊暉未成名之前,斯諾克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很慢,接觸這項運動的人較少,著名的運動員更是少之甚少,但是,也就是丁俊暉在2005年分別奪得了斯諾克中國公開賽冠軍和斯諾克英國錦標賽之后,這項運動在短時間內席卷大江南北,斯諾克運動也逐漸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丁俊暉的成功也很大的推動了中國其他斯諾克運動員的進步和走職業道路的信心。所以,一定程度上,在丁俊暉成功之后,丁俊暉也就成了中國斯諾克的代名詞。
3 中國斯諾克斯諾克的未來在哪里
3.1 擴大斯諾克比賽規模,提高比賽規格
在2009年12月,巴里·赫恩在當選新一任世界斯諾克主席曾自豪的說“我不會讓斯諾克運動在我的手里消亡”。相對于我國國內的斯諾克運動也是如此,應當適當的擴大國內斯諾克比賽的規模,讓更多對這項運動感興趣的人參與進來,這樣可以極大地擴大斯諾克這項運動在我國的群眾基礎;同時,也應該相應的提高比賽的規格,在賽事的組織、獎金、規則、宣傳等方方面面全面提升。讓我國的斯諾克運動比賽氛圍與世界接軌。
3.2 斯諾克運動要盡可能的“接地氣”
眾所周知,相對于網球和高爾夫的高度職業化,使其不但成為世界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運動,同時吸引了眾多大牌贊助商,使比賽獎金不斷水漲船高。斯諾克獎金少,與其運動的局限性不無關系,這種局限性影響了它的商業價值。由于斯諾克球臺太小,只能安排在相對較小場館舉行。因此,應該根據我國斯諾克發展的實際情況,使斯諾克運動在我國更加地“接地氣”,這樣才有可能使斯諾克運動項目“遍地開花”。
4 我國斯諾克運動員的良好培養模式
4.1 “丁俊暉模式”能否復制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性質和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和變化。丁俊暉的培養模式,具有時代的特殊性和偶然性。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中國斯諾克整體水平的提高,我國在培養斯諾克運動員的模式上也在不斷改進。丁俊暉的成功只能說明在斯諾克這項體育競技中對文化水平的要求不高而已,而一個國家和社會要富強繁榮,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擁有知識和文化[5]。
4.2 “舉國體制”與“市場化”兩種培養模式相融合
舉國體制是指以國家利益作為最高目標,國家體育管理機構在全國范圍內調動相關資源和力量,國家負擔經費來配置優秀的教練員和軟硬件設施,集中選撥、培養、訓練有天賦的優秀體育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等國際體育賽事,在比賽中與他國競爭,爭取優異比賽成績、打破記錄、奪取金牌的體育體制[6]。但是,這一體制的存在也有著諸多的弊端。例如,政府包辦體育,機構運行高度依賴于政府行政手段等缺點。
優秀運動員培養市場化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經濟全球化給中國體育事業發展帶來的必然選擇。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調整政府體育部門在培養優秀運動員過程中的作用點和著力點,在競技體育體制改革中,加快推進制度創新,尋求我國優秀運身員培養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 潘振華.輝煌背后,反觀崛起的中國臺球[J].觀察與思考,2008(10):58-59.
[2] 王靜.臺球從街頭運動到紳士運動、從光著膀子到穿馬夾[EB/OL].中國臺球協會網,2005.
[3] 冬小麥.BBC:丁俊暉時代到來中國將成為斯諾克超級大國[N].騰訊體育,2017-04-08.
[4] 鄧武裝.從“丁俊輝效應”析中國斯諾克運動的發展[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31(3):98-102.
[5] 巴山.丁俊暉不能成為成功者的模板[J].廉政瞭望,2005(6):32.
[6] 楊春閣.舉國體制[EB/OL].百度文庫,201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