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來
摘 要:2016年以來,鎮坪特色現代產業脫貧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市農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堅持以增加貧困村(戶)收入為主線,以發展生態富硒特色產業為引領,以政府投入助力貧困戶脫貧為基礎,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貧困(村)戶”產業精準扶貧模式,以打造“自然國心黨旗紅,干部群眾心連心”黨建品牌為抓手,全面貫徹“支部+X+貧困戶”試點工作,創新把“一村一企一基地”作為“X”的一項重要載體,建立“兩租”(土地、林地租賃)、“兩單”(生產訂單、勞務訂單)、“兩股”(資金入股、資產入股)的增收路徑,帶動引導貧困村、貧困戶參與產業建設,形成利益共同體,讓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實現租賃性、生產性、工資性、紅利性等收入,探索出了一些具有鎮坪特色的“穩、準、新”產業精準扶貧路子。
關鍵詞:產業脫貧;精準扶貧;產業建設
一、基本情況
鎮坪縣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創新推進了“一村一企一產業”村企結合產業扶貧,大力實施“1、3、5、10”產業扶貧工程,強化措施,把好落實,通過實施“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戶一法一產業”的扶貧模式,促進了企業、貧困村、貧困戶的有機結合,企業增效、貧困村、貧困戶增收的“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戶一法一產業”的扶貧模式逐步形成。2016年,全縣實現生豬飼養總量達到37萬頭,發展林下烏雞50萬羽,建成中藥材基地6萬畝,建成茶園7500畝,茶葉總產量350噸,發展野豬養殖0.5萬頭,建成生態漁業養殖500畝,建成大棚蔬菜500畝,全年可實現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探索一種扶貧模式。依托全縣9個現代農業園區、11個產業龍頭企業建設,探索確立了“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戶一法一產業”扶貧新模式。在具體推進中,立足資源稟賦,結合貧困村產業基礎,按照“宜養則養、宜種則種、宜工則工、宜游則游”的思路,為每個貧困村選擇1項增收主導產業,確定一家企業或1個園區覆蓋,發展1個產業基地和農業專業合作社,確保每個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都有產業增收項目,促進了貧困戶短期增收脫貧與長期穩定致富的有機銜接,推動“輸血”扶貧向“造血”扶貧轉變。2016年,全縣9個現代農業園區,11個產業龍頭企業,帶動發展32個農村專業合作社,13個家庭農場,聯姻對接全縣43個貧困村,4254戶貧困戶,實現了產業扶貧全覆蓋。
2.完善三大載體支撐。按照“龍頭引領、園區承載、基地支撐、市場運作”的思路,堅持以貧困戶為核心,在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探索推進“+貧困戶”的新路子,不斷完善旅游景區、農業園區、種養基地載體支撐。主要采取了“兩租”、“兩單”、“兩股”三種方式。“兩租”即土地、林地租賃。在尊重貧困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按照土地每畝每年500元,林地每畝每年10元的基準價,流轉租賃其土地、林地建園區或基地,讓貧困戶獲得更多資產收益?!皟蓡巍?,即生產訂單、勞務訂單。一是企業在發展生產中,對有自主發展能力的貧困戶,按照“統一培訓、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的模式,發展訂單農業生產,企業以保護價回收,從而有效降低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成本和風險;二是景區、園區在建設運營過程中,優先吸納貧困戶入園務工,促進貧困戶就地就近從業,提高了工資的含金量。“兩股”,即資金入股、資產入股。第一,貧困戶以土地、林地等資產折資入股,參與企業生產經營,年底根據企業收益分紅;其次,根據企業帶動貧困戶的數量,通過貼息貸款、財產資金入股的方式,幫助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要求企業將股金產業的紅利,直接返還給貧困戶,分享產業增值收益。2016年,全縣10個產業龍頭企業與36個村、2800戶貧困戶簽訂了脫貧幫帶協議,流轉貧困戶林地、土地3000余畝,發放勞務工資800余萬元。僅華坪振興現代農業園區,通過開展“兩租”、“兩單”、“兩股”,流轉土地1200畝,林地4000畝,帶動145戶498人參與園區經營或發展中藥材,年支付勞務工資180余萬元,可實現園區內人均凈收入7355元。
3.落實扶貧五項政策。一是財政扶持??h財政設立了1000萬元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種養園區、生產加工、質量認證建設,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品質,推動勞動密集型、優勢資源開發型產業加快發展。二是金融支持。創新政企互動、農業帶動型、企業互聯機制,制定出臺《扶貧龍頭企業認定辦法》、《企業扶貧績效考核獎勵辦法》等優惠政策,建立了500萬元的財政擔保金,撬動5000萬元以上的銀行信貸資金及社會資本支持特色產業發展。三是投資拉動。制定出臺招商優惠政策,加大特色產業項目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優質資本開發優勢資源,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四是稅收減免。全面落實對小微企業制定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企業負擔。五是用地保障。完善建設用地審批制度,優先保障扶貧企業建設用地;規范農村集體土地流轉,保障農民合法利益。
4.做強十大龍頭企業。一是發展十大休閑農莊與1000戶貧困戶、飛渡峽景區引領的旅游開發企業與曙河沿線10個村、480戶貧困戶建立利益共同體,吸納貧困戶做從業務工300余人,帶動景區周邊開辦農家樂20余戶。二是發展特色種養帶動脫貧。按照“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思路,美味佳公司引領9個專業合作社與1000戶貧困戶發展生豬;騰展帶動5個養殖合作社,500戶貧困戶發展烏雞,2016年幫扶150戶殘疾家庭實現穩定增收脫貧,期間,騰展現代農業園區為貧困戶、殘疾戶免費發送烏雞種苗1.7萬羽,折款25.5萬元,其他幫扶投入60萬元;草堂春帶動3個專業村,100戶貧困戶發展五味子;欣陜引領2個企業,200戶貧困戶發展茶葉;秦香園帶動2個專業村,80戶貧困戶發展高山蔬菜,在發展高山蔬菜產業園區過程中堅持走“園區+合作社+綠色+特色”的發展理念,產品銷路很好;泰亨現代農業園區帶動87戶貧困戶發展特色野豬0.5萬頭,幫助貧困戶租地30余畝種植魔芋、玄參和烤煙,搭建了貧困戶以及勞動力及土地、林地等資源參與企業經營收益分配的有效平臺。三是發展中藥材產業帶動脫貧。引進振興、安德等藥企落戶鎮坪縣,建成中藥材種養基地14個,帶動藥農4000多戶,其中貧困戶5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