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潔 李文記
摘 要: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越來越重視創新驅動和實踐教育。適應時代要求和教育方針的調整,體育學各個專業都非常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培育,將“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引入高校教學與育人環境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互聯網+”及其特征的相關論述,結合體育學專業的自身特性,設計并搭建了便于操作的實踐教學管理與評價平臺,實現了平臺對實踐教學過程的動態管理,其功能體現在管理功能、評價功能和調控功能。
關鍵詞:“互聯網+” 實踐教學 管理與評價 功能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c)-0001-02
1 幾個相關概念界定
1.1 “互聯網+”
“互聯網+”通常被認為是指“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的一種簡稱,但并不是兩者簡單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的演進。由于“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業態、新理念,因而表現出其自身特有的功能和特征。
1.2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與教育的重要部分,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實踐教學是本科生培養的重要方式,是提升理論運用水平,提高專業技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對于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平臺
所謂平臺,其基本含義通常是指高于附近區域的平面或樓房的陽臺,有時也指表面平滑的寬敞區域。計算機和網絡環境領域的平臺則是指計算機硬件或軟件的操作環境,也泛指進行某項工作所需要的環境或條件。在這個意義層面的概念基本上包含以下3種:第一種是基于快速開發目的的技術平臺;第二種是基于業務邏輯復用的業務平臺;第三種是基于系統自維護、自擴展的應用平臺。
1.4 “互聯網+”實踐教學平臺
“互聯網+”實踐教學平臺是基于“互聯網+”的理念和思維模式,將教學實踐過程納入信息技術生態領域,借助于網絡、媒體、通訊、傳輸和控制技術,監管、調度與評價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一種技術平臺。“互聯網+”實踐教學平臺的創建實際上是將現代化的多媒體通訊技術應用于高校人才培養實踐教育環節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將教育與通訊、教學與控制、育人與發展等領域有效跨界而融合的過程。這個平臺的應用,是高校實踐教學的一種提升,可以客觀、高效、及時和快捷地實現實踐教學信息的傳輸、存儲和分析應用,有效增進實踐教學環節的育人價值。“互聯網+”體育學各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管理和評價平臺是通過學生根據實踐項目的不同,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支撐材料,將實踐內容上傳,通過后臺管理員的審核評價,將指導意見和分數反饋于學生,同時留存檔案的一種實踐教學管理模式。在操作過程中,以實踐者個體為單位錄入、分類和儲存,有助于將大學四年各個階段的各類實踐信息更好的實現階段性儲存。
2 “互聯網+”體育學各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的特征分析
“互聯網+”體育學各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平臺既然是基于網絡、多媒體和現代通訊技術設計開發的,那么它就不可避免地具備現代多媒體通訊技術的一切特征。(1)交互與共享是其最鮮明的特征。平臺的開發就是為了信息的共享,在共享基礎上實現交互式控制。(2)信息傳輸的及時與留存性特征。由于平臺信息的采集和錄入具有及時性,保障了信息的實效性。信息一旦上傳,就會經后臺審核通過后永久保存,很好地實現了資料的保存。(3)跨界融合與創新驅動特征。能夠通過平臺的操作與管理,實現實踐教學過程的動態控制和交互調節,將與實踐教學相關的各個生態領域有效融合,在融合的前提下推動創新。(4)動態控制與結構重塑特征。平臺實現的是信息的即時傳輸、實時更新,其實就是一個動態控制過程。(5)鏈接與統計功能同步性特征。本平臺系統能夠將學生錄入的實踐活動信息進行不同專業和實踐類型進行統計,然后進行儲存。連接是有層次的,可連接性是有差異的,連接的價值是相差很大的,但連接一切是“互聯網+”的目標。
3 “互聯網+”體育學各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的功能實現
3.1 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管理功能
管理是一項繁重而復雜的工作,既耗費時間又牽涉精力,而人為的管理有時還會摻雜情感因素,造成管理的主觀性色彩過重。而“互聯網+”體育學各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平臺就能很好地實現學生實踐過程的動態監控與管理,通過平臺對各類信息的分類、篩選、統計和匯總,從而做出實時的評估與評價,根據評估情況做出恰當的應對與管理對策。“互聯網+”體育學各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平臺處理大量學生實踐信息具有及時性和客觀性,能夠規避人為管理的一些弊端,真正實現了動態平衡性管理。
3.2 適時與延遲相結合的評價功能
實踐教學評價是以實踐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實踐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并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實踐教學評價是對實踐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主要涵蓋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幾種方式。評價是對實踐教學過程和成果的認定、評估和認可,也是對實踐環節的量化分析與總結。“互聯網+”體育學各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平臺不僅完美地實現了動態管理過程,還能自動對各類信息進行留存、甄別和分類統計,將過去許多模糊的評價具體化和量性化,將籠統性評價轉化為明確的量化評價,使得評價結果更加真實、客觀和具體。
3.3 過程與目標相結合的調控功能
實踐教學的管理與評價固然重要,但是管理與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實踐教學的過程與成果更加優化,這個優化過程就是通過信息的整合、反饋和調節而實現的。“互聯網+”體育學各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平臺實際上是實現了實踐教學信息的實時共享與分析整理,通過整合功能把各類信息進行匯總,并做出適時評價,一方面將評價結果反饋到實踐教學對象;另一方面將實踐教學對象的階段性成果與預達成目標進行比較與判斷,從而實現適時調整與控制的作用。
4 結論
(1)“互聯網+”體育學專業實踐教學平臺是基于“互聯網+”的理念和思維模式,將體育專業相關教學實踐過程納入信息技術生態領域,借助于網絡、媒體、通訊、傳輸和控制技術,監管、調度與評價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一種技術平臺。
(2)“互聯網+”體育學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具有交互與共享、信息傳輸的及時與留存性、跨界融合與創新驅動、鏈接與統計功能同步性和動態控制與結構重塑等特征。
(3)“互聯網+”體育學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可以實現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管理功能、適時與延遲相結合的評價功能和過程與目標相結合的調控功能。
參考文獻
[1] 鄒月輝,譚利.“互聯網+”對居民體育生活方式的影響及其引導路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4):39-43.
[2] 左偉,李建英.論“互聯網+”體育產業的內涵、特征及呈現方式[J].山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140-144.
[3] 周鴻鐸.我理解的“互聯網+”——“互聯網+”是一種融合[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8):114-121.
[4] 黃楚新,王丹.“互聯網+”意味著什么——對“互聯網+”的深層認識[J].新聞與寫作,2015(5):5-9.
[5] 楊秀芳.“互聯網+”環境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7(2):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