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摘 要:游泳課是大學體育課程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并且這個科目從開設以來始終是大學體育重點研究的科目。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各樣原因的干擾,從而讓部分的大學生對游泳課出現了一些比較負面的心理問題,為了能夠有效處理這些不良的心理現象,進一步優化游泳課的教學質量,體育教師必須要要全面地分析學生產生這些心理問題的根本來源,并且根據分析的結果制定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在練習游泳時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本文將大學體育游泳教學中的心理問題作為主要的闡述點進行分析,結論如下。
關鍵詞:大學體育 游泳教學 心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G8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c)-0068-02
1 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具體原因
1.1 外部因素
第一,運動環境。相比其他類型的體育項目的運動場所,游泳項目的運動場所為游泳池,也就是說學生需要在水中完成相應的運動量[1]。但是由于在水中進行運動會受到外界的重力、壓力、浮力等幾個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這種運動方式與陸地的運動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進而致使部分的學生會對游泳產生一種不安全的心理,加之在練習游泳動作的過程中時常會伴隨有嗆水、抽筋等現象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第二,游泳教師不當教學行為造成的影響。在游泳教學中,游泳教師能夠起到主導的作用,其所說的每一句,發生的每一個行為均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干擾,比如游泳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關注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而嚴重忽略一些成績比較靠后的學生,甚至有少數職業素養較低的游泳教師將成績落后的學生視為反面教材,這樣的教學習慣不但會極度損害到學生的自尊心,還會致使學生對游泳學習產生厭煩感,甚至對教師在教學中布置的任務產生逆反心理。第三,外界因素造成的影響。部分的學生因受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式的影響,普遍認為游泳屬于一項非常危險的體育項目,正是這一個原因使其打從心里不喜歡進行游泳活動,或是聽聞社會上報道的各種溺水身亡的新聞事件時,也會降低學生對游泳活動的興趣,害怕自己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而學生一旦產生這樣的心理,不但會在游泳教學中出現一系列不良的連鎖反應,還會致使其身邊的部分同學均產生與之相同的心理問題。
1.2 內在因素
第一,少數的學生自身就不喜歡游泳活動。興趣是每一個人努力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推力,若是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科目一點興趣都沒有,那么就算是你再采取如何高效的措施也很難使其對這一門科目產生學習的欲望,并且在實際的教學訓練中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而這種現象的存在會讓學生對游泳活動很難產生喜愛之情,甚至在日常的教學中會一直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不去參與練習。第二,個人身體素質差。少數學生因自身的身體素質相對比較弱,從而使其身體不能迅速地適應水中形成的環境,比如有的學生皮膚防御能力比較弱,進行游泳練習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產生紅腫、癢疼等一些身體上的癥狀,這一現象的存在也會導致學生對游泳活動產生抵抗心理以及害怕心理。第三,過于急于求成。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均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有的學生性格會比較慢,有的則會比較急,性格比較急的學生在剛開始進行學習游泳的時候就時常抱怨自己為什么那么久了還學不好或者是抱怨教師教的不好,不管是學習哪一種的技術,均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實現,若是一蹴而就,反而獲取更差的后果[2]。因此,在日常的游泳練習中,切勿過于心浮氣躁或者是急于求成。
2 學生產生不良心理后的具體表現
在進行游泳教學中,學生一旦出現害怕或者恐懼心理之后,通常會有以下幾點主要表現:第一,不會主動靠近水[3]。這樣子的學生一般在即將開始開展游泳活動時,神情就會逐漸表現出害怕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非常不樂意靠近泳池,甚至會尋找各式各樣的借口逃離游泳池。第二,始終在泳池邊徘徊,就算是下水之前也會使用腳小心地去摸索泳池的深淺,少數的學生連下水的勇氣都沒有,整個游泳課一直停留在泳池邊或者是泳池的扶梯上,這樣類型的學生一般下水之后也不會獨自離開到其他的水域中,同時也不會讓水平面超出自己的腰線,手始終抓在扶梯的欄桿上或緊緊抓住其他同學的身體不放。第三,部分的學生雖有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或者是在教師的協助下進入水池,但卻一直不敢做出幅度大的游泳動作,長時間停留在原來的位置,極度害怕自己會發生溺水事故。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類似于這樣子的現象,如在水中頭部不探進水中,或者是立著游等,存在這樣子狀況的學生均會對游泳伴隨有程度不一的恐懼心理。
3 游泳教學中消除學生心理問題的具體方法
3.1 抓住教學的重點和要點
在游泳教學中,教師應全面掌握游泳知識的重點和要點,從而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對游泳動作產生視覺表象。同時,教師可以引用形式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于實際的游泳教學中,且最好能夠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具有的心理特征。在早期的游泳教學中,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對事物的集中度,以此進一步增進學生對該事物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一旦產生興趣學生就能夠很快地克服存在的不良心理。此外,在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盡量去關注女同學的教學,這是因為女同學本身膽子比較小,很容易產生恐懼心理,使其不能熟練地掌握游泳技能,因此,為了能夠有效消除女同學的心理障礙,教師最好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其實施教學。
3.2 增強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根據游泳項目具有的每一個特征,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學生存在的各式各樣心理問題,不斷磨煉學生的修養和品質,使其能夠通過游泳活動逐漸形成堅持不懈、勇于冒險、堅決果斷的意志[4]。因此,這就需要游泳教師能夠在開展游泳教學時,能夠有意識地不斷去強化學生的意志。比如,可以在教學中使用言語不斷地激勵以及鼓勵學習,使其能夠對自己產生極大的自信心,進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將自己的潛能全面地發揮出來進行游泳練習。在游泳活動剛開始進行教學的階段,一部分來自山區或者北方的學生由于接觸到水的機會比較少,因此,其在下水游泳時往往會過于害怕自己會發生嗆水或者抽筋等現象,進而不是很積極地去實施游泳鍛煉,這時候教師應該從學生中挑選一名游泳技能比較優秀的學生實施表演示范,從而讓其他的學生能夠將其作為學習的榜樣進行模仿,這樣的教學措施不但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還可以使其主動去練習游泳技能,戰勝害怕心理。同時,教師也需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去影響身邊的學生,激勵學生勇于挑戰、勇于拼搏。
3.3 加強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
為了能使學生完全戰勝對游泳而出現的害怕心理,教師應該盡量主動與此類學生進行溝通。在實際的游泳教學中,有一部分的教師過于注重游泳技能的學習,一般都不會太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就算是發現了也不會刻意對此類學生實施有效的心理疏導,通常是安慰幾句沒有效果后就不了了事了,這樣的教學行為不但會對游泳教學今后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并且還會嚴重降低教學效率。所以,在開展游泳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良性的刺激語言不斷地去激勵學生,同時對進步的學生進行相對應的表揚以及肯定,盡量不要隨意對學生進行批評及灌輸,不斷鼓動學生全力將自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出來,這樣的教學行為是有效解決學生對游泳學習產生害怕心理的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廖婷.情緒調節教學模式在游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5):66-70.
[2] 吳迪,劉華斌,劉小軍.游泳初學者產生“懼水”心理問題因素及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33(9):819,825-826.
[3] 姚巧泉.游泳教學中克服初學者心理障礙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34):249.
[4] 靳晶.高校體育游泳運動教學滲透心理教育模式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