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華 陳立華
摘 要: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是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現在體育項目不可或缺的內容。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少數民族經濟的扶持政策逐步落實,鄂溫克族特色體育運動得以重視。但是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多阻礙。此次研究將進一步從宏觀和微觀方面闡述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運動的現狀并且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鄂溫克民族 體育文化 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c)-0149-02
1 鄂溫克族的背景
鄂溫克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之一,意為“居住在山林里的人”,主要聚居于大興安嶺西側草坡的丘陵山區,生產方式以畜牧、狩獵為主,少數從事農耕業。人口以內蒙古自治區的鄂溫克自治旗以及黑龍江境內為主,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特點。由于該民族人口較少很少有人能對該民族有較深入的了解,對其傳統的體育項目更鮮為人知。正是基于此,開展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運動的傳承發展研究尤為必要。
2 鄂溫克族體育運動的特點
2.1 歷史性
從貝加爾湖畔遷徙而來的鄂溫克族,是有著光榮的戰斗歷史的民族,為守護邊疆、維護祖國統一做出了貢獻。其傳統體育項目中的賽馬、狩獵、勁力等運動不僅賦予族人強健的體魄,也是保家衛國的戰場上的武器之一。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歷史性。
2.2 獨特性
鄂溫克族的生存環境賦予體育運動獨特性。生活在草原和山林里的鄂溫克族人們,根據當地環境創造了各種特色的體育運動,比如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賽馬、搶樞,敖魯古雅使鹿族人在山林的狩獵、滑雪,打上大自然烙印的同時融合傳統民族歌舞,頗具本民族特色。
2.3 小眾性
鄂溫克族總人口三萬多,屬于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加上在鄂溫克族聚居地的學校、鄉鎮開展普及程度不夠高,本民族年輕人更加樂于接受當今社會的新鮮事物,因此從事傳統體育項目的參與者相對較少。
2.4 國際性
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項目中的賽馬、狩獵等項目與國際賽事的不少體育項目存在共通點,比如貝闊與曲棍球、狩獵與射箭、套馬與馬術等項目都有類似的基本功。與此同時,鄂溫克族人與俄羅斯境內的埃文基人有一定淵源,追溯歷史到公元前屬于同宗。雖然和挪威、芬蘭、俄羅斯的馴鹿相比較,我國唯一的“馴鹿人”——敖魯古雅使鹿鄂溫克族人占比很小,但仍具有國際性。
3 傳統體育運動的現狀以及問題
3.1 優勢和劣勢
鄂溫克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最初由滿足生存需要發展而來,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且形式多種多樣,趣味性強。在強身健體的同時,磨礪意志,培養了勇敢的鄂溫克族兒女,是鄂溫克族傳統文化之一,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宗教文化色彩。但是由于本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人們迫于生存壓力直接導致精神文化層面的發展后盾不足。首先由于鄂溫克族缺乏本民族的文字,給傳統文化的傳承造成一定的阻礙;其次,由于該民族人口較少,一些傳統體育文化隨著族人的離世和轉移甚至被遺忘;最后,當今鄂溫克族的一些年輕人對傳統文化保護意識不足,導致從事傳統體育運動的人才儲備不夠。因此,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發展迫在眉睫。
伴隨著世界性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共識的達成,對動物的保護也備受關注,而山林里的狩獵等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與這一理念背道而馳。如何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傳承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運動,值得思考。
3.2 機會和挑戰
3.2.1 面臨的機會
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尤其是我國各級政府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日益重視。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有了更多的政策和資金保障。
同時,近年隨著我國體育競技水平的高速發展,射箭、馬術、滑雪等體育弱項急需有更大的國際性舞臺來發揮,而傳承發展該類傳統體育運動,無疑是為我國的體育發展提供后援。
3.2.2 面臨的挑戰
在推廣和發展鄂溫克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時,由于地區資源有限許多人對于本民族的傳統體育運動沒有充分認識和理解,這將非常不利于與其他民族在同類體育項目上展開的激烈競爭。因此,加強本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傳承發展,推廣民族體育文化,提高其競爭力,顯得十分必要。
4 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運動傳承發展的建議
4.1 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帶動民族體育發展
積極響應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經濟,當地政府可利用草原、山林等豐富的自然資源并借助現代科技手段著力發展畜牧業、旅游業等,從單一的第一產業逐步結合第二、三產業共同發展。所謂“要想富,先修路”,當地政府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改善當地居民居住環境,提高鄂溫克族人物質生活水平,提高鄂溫克族人受教育水品,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當地經濟。
此外,在原有基礎上改善當地落后的經濟結構和老化的產業鏈,不斷開創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如大力開發“馴鹿”、民俗游、狩獵游等特色產業鏈,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實現經濟產業化經營的同時帶動鄂溫克族的文化傳承與發展。
通過經濟帶動文化的傳播使更多的人知道鄂溫克族的民族文化,在此基礎上又將該民族的體育與文化相結合,在傳播文化的同時為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運動傳承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2 加政府重視程度,多方位地傳承與發展
當地政府應根據鄂溫克民族的自身特點制定科學合理、可行性高的政策和計劃,如:可以根據國家《體育發展十三五發展規劃》制定鄂溫克族體育和發展的規劃綱要,在注重創新性和傳承性的同時,出臺保護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法規,盡快幫助鄂溫克族申請國家或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保護的同時,地方政府應當設立專項資金加強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為體育運動的推廣提供基本條件。
在加強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為了更全面地梳理鄂溫克族的歷史文化及傳統體育特色,當地政府應在和鄂溫克族人有效溝通后,設立專崗派遣專人收集整理民族文化,搶救瀕危性的傳統體育運動,挖掘更多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亮點和特色,努力尋找遺失的民族體育文化。通過成立專業素質的工作隊伍,有重點、有目的地將保護、推廣工作落實到位。
此外,當地教育部門可以將統體育項目推廣進學校,從基礎教程的設立到高校的選修體育課程,選拔專業人才開設專門的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運動課程,提高當地族人的文化水平,提高本民族族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和保護意識,尤其是提高青少年的參與本民族體育的熱情,培養青少年成為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傳承發展的生力軍。
4.3 采用多種媒技術擴大宣傳力度
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傳播媒介的轉變,當今的傳播方式變得多種多樣,信息化、網絡化時代將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和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從法國電影《狼》到中國紀錄片《遠方的家之邊疆行》都揭開了鄂溫克族的神秘面紗。
政府、體育協會等相關部門應加大投入資金,開展與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的深入合作,從報刊、雜志、紀錄片、影視廣告拍攝,到自媒體新媒體類的微信公眾號、微博,都將成為大力宣傳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重要手段。
通過這些傳播媒介把鄂溫克族有特色的體育項目如:搶樞、滑雪、套馬等體育運動以生動、直觀、便捷的方式傳播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因此媒介是推廣和發展傳統體育運動發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4.4 將傳統體育運動和旅游業相結合
旅游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門生活方式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傳統的休閑式旅游,探險旅游業逐步發展起來,當地政府和居民可以因時制宜地發展旅游業,利用當地原始的森林、湖泊、草原等自然風光給游客提供別具特色的原生態民族體育游。夏秋季,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集聚效應下,以畜牧業為主的鄂溫克自治旗地區的居民可以結合當地美景美食和民族歌舞,同時提供套馬、搶樞體驗游;冬季,以狩獵為主的敖魯古雅使鹿鄂溫克族人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結合“撮羅子”民居特色發展民宿游,開展狩獵、滑雪的探險游。
值得注意的是,敖魯古雅部落“馴鹿”這一特色與國外圣誕節不謀而合,大大滿足了當下年輕人追求時尚浪漫的旅游需求。敖魯古雅部落作為我國唯一的“馴鹿”地,其原始文化是我國特有的旅游資源,當地政府可以實現品牌戰略,對這一資源進行品牌設計、品牌定位營銷,提高當地旅游資源競爭優勢,在旅游推廣的同時也發展了傳統體育運動。同時,當地居民可以成立旅游合作社,在政府帶動下逐步加強與旅游網站、旅游公司的合作,推廣當地特色游,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推廣傳統體育運動,形成經濟發展和體育文化的良性循環,實現雙贏的互惠局面。
4.5 打出多民族合作的“組合拳”
鄂溫克族聚居地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聚居地內民族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加強民族之間的文化整合以及合作,在保留自身民族特色的前提下,打出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組合拳”,積極舉辦參與各種民族文化節。毗鄰蒙古族的鄂溫克自治旗、陳巴爾虎旗等,可以將套馬、搶樞等與“那達慕”大會上的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合作,在大項目下保留小項目的民族傳統特色;敖魯古雅使鹿族人可以與鄂倫春族合作發展東北民族特色游的同時推廣傳統體育項目貝闊、嘎哈啦、拉棍等項目;嫩江流域的鄂溫克族人可以在赫哲人“查干湖”捕魚節時推廣勁力等體育項目。
隨著中俄文化交流不斷深入,開展與同宗的俄羅斯埃文基人的文化交流,積極參與中俄民族文化節,交流經驗的同時推廣中國特色的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運動,有助于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運動走出中國登上國際舞臺。
5 結語
總之,以經濟發展為基石,在當地政府科學合理政策的帶動下,鄂溫克族人通過便捷有效的媒介手段,開展和其他民族的有效合作,傳承和發展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盡可能的保護傳統民族文化,保護人類文明的瑰寶。
參考文獻
[1] 王瑞.淺談敖魯古雅使鹿鄂溫克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4(4):429-430.
[2] 楊喜君.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項目進入黑龍江省高校體育教學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5):164.
[3] 李麗.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考[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