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昆棹
摘 要:南獅運動是一項擁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不僅具有文化內涵豐富,而且還有多方面的時代價值。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崇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支持校園傳統文化建設。南獅運動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推廣成果斐然,但是南獅運動在學校教學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制約了南獅運動在校園推廣進程的廣度和深度。本文以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第一小學為例,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訪談法等對南獅運動的開展現狀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由于學生認知不足、身體素質差、課程結構單一、器材設備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南獅運動的發展。本文針對上述問題進一步的探討分析,從實際出發,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提出增強學生體質,優化課程結構,完善師資配備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南獅 小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c)-0170-02
舞獅,又稱“獅子舞”,其歷史久遠,在《漢書·禮樂志》中就有了關于最早舞獅的記載,其中“象人”即是舞獅。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人們在祭祀典禮活動中通過模仿獅子的動作形態來祈求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南獅運動是舞獅運動的一個分支,其造型威猛、靈巧、可愛,很是受人們的歡迎。在南獅運動的發展中,不斷融入不同時期的文化,逐漸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獅文化。蘊含著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觀和信仰,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同時也是一項具有教育功能、娛樂功能和健身功能的體育運動。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文中強調重點任務是“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抓好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可見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重點是促進民族傳統文化在學校里的傳播和發展。近年來,南獅運動進校園的的相關研究不斷的深入,相關理論也不斷的完善。由于不同環境、不同階段的學生的問題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造成南獅運動在學校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南獅運動的發展。
1 彭浦新村小學南獅運動開展現狀
1.1 學生學習特點
在南獅的教學中,出現學生喜歡體育課卻不想上體育課的現象。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南獅感興趣,喜歡獅子可愛的造型、巧妙的結構,但是極少數人能認真的堅持學習技術要領,比如在南獅“兩移步”的教學中,大部分人僅僅是模仿大體動作,而厭煩反復細節的練習。另外學生普遍的身體素質差,耐力、協調性水平低。對動作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低,比方說在南獅的“兩移步”的教學中,盡管已經進行了四周的教學,但是學生對雙手和腳的動作的掌握程度不理想。
1.2 師資力量
彭浦新村小學師資力量緊缺,學校舞獅老師是通過外聘方式來開展南獅運動。筆者經過長時期的觀察發現,來到學校教學舞獅課程的老師通常都是上海高校體院的學生,而這些教練的技能和教學水平不同,同時代課老師的更換頻率較高,教學的效果無法得到較好的保證。
1.3 教學方法
舞獅的教學依然是延續最早期的班級授課模式,老師講解學生聽,老師示范學生模仿等方式。表現出教學效率低,課程難開展的問題。同時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變得單一、乏味,學生的興趣度降低,最后表現為學生不在對舞獅感興趣。
1.4 器材設備
器材設備是影響南獅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完備的教學器材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能提高教學效率。在彭浦新村小學僅有六頭獅子道具,缺少相關的南獅教具和保護設備,另外與南獅相配套的鼓、鑼、镲等音樂器械也不完備,也缺少輔助的訓練器材。
2 影響南獅運動在小學開展問題分分析
2.1 學生對南獅的認知不足,缺乏對南獅的基本了解
在對南獅的了解和認識方面。學生對南獅的認識很模糊,只有少部分有清晰認識,比如對于南獅是一項怎么樣的項目,少數同學知道南獅是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而對于南獅的作用和價值的問題,大家只是知道它好玩,能鍛煉身體,對南獅的文化歷史價值沒什么了解。而對于想通過南獅的到什么?有些學生說是學校規定的課程,還有的學生說學好技術好加分。
2.2 學生身體素質差,自我約束能力低
首先,關于學生身體素質的問題。在調查和教學中發現,學生中的肥胖率高,粗略估計每個班身體偏重的人數占到30%,學生體質水平低,缺乏鍛煉。其次,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低,缺乏吃苦教育。學生普遍在課外活動期間表現自我約束能力低下,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動作要領學習,故意搗亂等問題。其次則是忍耐力水平較低,動作太難太辛苦了就放棄了。
2.3 師資力量短缺,缺乏專業南獅教學
學校體育老師師資力量是學校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相關專業的老師的缺乏導致相應課程不能正常開展或者教學的專業水平不達標等問題。只能通過外聘的方式來彌補師資力量的缺乏,短期課程的學習有利也有弊,這樣可以暫時緩解老師的不足,但是臨時老師對學生了解的不足必將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進度。另外不能完成長時間的強化學習和跟蹤監控學生的技術狀況,不能進一步的進行教學和鞏固。也將影響南獅運動在學校的持續開展。
2.4 課程結構單一,缺少南獅相關課程的開發
課程結構不合理,依然延續以前的課程設置模式和方法。比如南獅的教學,僅僅是教簡單的南獅套路,而對于關于南獅的歷史文化知識和器材工藝等沒有相關的課程安排。南獅相關的歷史文化內容沒有規劃到南獅課堂教學中,另外還有南獅相關的實踐課程,比如獅子的制作、道具的創新、獅子涂彩的創作等都屬于空白狀態。
2.5 教學方法落后,缺乏針對性的南獅教學策略
在彭浦新村小學的調查中發現學校老師在開展南獅教學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落后且缺乏針對性。問題表現兩個方面,第一,是教學理論與實踐轉化不足,新的教學理念無法及時的用于實踐,指導課堂教學,導致實際教學策略不能滿足當下的教學需要。第二,缺乏針對性和有效的南獅教學策略,傳統的南獅教學方法就是對動作進行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學生跟著模仿學習,然后是枯燥、單一的重復練習。